高考常考易錯成語 (442個)
-
141
大方之家
- 成語拼音:
- dà fāng zhī jiā
- 成語解釋:
- 大方:原指深通道術的人。后泛指見識廣博;懂得大道理;學問深厚或專精于某種技藝的人。
- 成語出處:
- 莊周《莊子 秋水》:“今我睹子之難窮也,吾非至于子之門則殆矣,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
-
142
燈紅酒綠
- 成語拼音:
- dēng hóng jiǔ lǜ
- 成語解釋:
- 燈光與酒色;紅綠相映。形容嬌奢淫逸的生活;也形容娛樂場所的繁華景象。也作“酒綠燈紅”。
- 成語出處:
- 徐遲《牡丹》五:“燈紅酒綠、珠光寶氣的社會,只能使她感到窒息。”
-
143
斷鶴續鳧
- 成語拼音:
- duàn hè xù fú
- 成語解釋:
- 截短仙鶴的長腿;接長野鴨的短腿。比喻做事生搬硬套;違反規律。續:接續。鳧:野鴨子。
- 成語出處:
- 莊周《莊子 駢拇》:“長者不為有余,短者不為不足。是故鳧脛雖短,續之則憂,鶴脛雖長,斷之則悲。”
-
144
待價而沽
- 成語拼音:
- dài jià ér gū
- 成語解釋:
- 等到好價錢再出售(沽:賣)。比喻做事等待某種條件;或懷才等待賞識者重用。
- 成語出處:
- 宋 胡繼宗《書言故事 金寶》:“待時而動曰待價而沽。”
-
145
殫精竭慮
- 成語拼音:
- dān jīng jié lǜ
- 成語解釋:
- 用盡精力;費盡心思(殫;竭:用盡;慮:心思)。
- 成語出處:
- 明 胡應麟《詩藪》:“其用總之工,傳情之文宛,有唐人竭精殫力不能追步者。”
-
146
豆蔻年華
- 成語拼音:
- dòu kòu nián huá
- 成語解釋:
- 豆蔻:一種花色淡黃、果實含香可入藥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比喻少女。指少女十三四歲的妙齡年代。
- 成語出處:
- 唐 杜牧《贈別》詩:“娉娉裊裊十三余,豆蔻梢頭二月初。”
-
147
大快人心
- 成語拼音:
- dà kuài rén xīn
- 成語解釋:
- 快:痛快。指壞人或壞事受到懲罰或打擊;或壞事得以取締;人們心理非常痛快。也作“人心大快”。
- 成語出處:
- 《明史 余懋學傳》:“如潘季馴之斥,大快人心,而猶累牘連章,為之申雪,是為欺罔。”
-
148
等量齊觀
- 成語拼音:
- děng liàng qí guān
- 成語解釋:
- 等:相同;量:估量;評價;齊:一樣。不顧事物的區別;作同等看待。
- 成語出處:
- 清 況周頤《蕙風詞話》:“或帶煙月而益韻,托雨露而成潤,意境可以稍變,然而烏可等量齊觀也。”
-
149
大巧若拙
- 成語拼音:
- dà qiǎo ruò zhuō
- 成語解釋:
- 真正靈巧的人;不自炫耀;表面上卻好像很笨拙。
- 成語出處:
- 先秦 李耳《老子》:“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辨若訥。”
-
150
大器晚成
- 成語拼音:
- dà qì wǎn chéng
- 成語解釋:
- 大器:大的材料;比喻人才。原指大的材料需要長時間才能成器。后指能擔當大事的人要經過長期鍛煉;成名往往較晚;也用作對長期不得意的人的一種安慰。
- 成語出處:
- 先秦 李耳《老子》:“大器晚成,大音希聲。”
-
151
當仁不讓
- 成語拼音:
- dāng rén bù ràng
- 成語解釋:
- 碰到應該做的好事就積極主動去做;不推托;不謙讓。當:面對著;仁:原指正義的事;現泛指應該做的好事。
- 成語出處:
- 先秦 孔子《論語 衛靈公》:“當仁不讓于師。”朱熹集注:“當仁,以仁為己任也。”
-
152
洞若觀火
- 成語拼音:
- dòng ruò guān huǒ
- 成語解釋:
- 如同看火那樣看得清楚。比喻對事物觀察得十分明白透徹。
- 成語出處:
- 明 林潞《江陵救時之相論》:“當以某辭入告,某策善后,勇怯強弱,進退疾徐,洞若觀火。”
-
153
簞食壺漿
- 成語拼音:
- dān sì hú jiāng
- 成語解釋:
- 簞:古代盛飯的圓形竹器;食:食物;漿:湯用簞盛飯;用壺盛湯;犒勞軍隊。形容人民群眾熱情迎接和款待自己所愛戴的軍隊。
- 成語出處:
- 先秦 孟軻《孟子 梁惠王上》:“以萬乘之國伐萬乘之國,簞食壺漿以迎王師,豈有他哉!”
-
154
簞食瓢飲
- 成語拼音:
- dān shí piáo yǐn
- 成語解釋:
- 簞:古代盛飯的圓形竹器。一簞食物;一瓢湯水。指貧苦的生活。
- 成語出處:
- 先秦 孔子《論語 雍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
155
東施效顰
- 成語拼音:
- dōng shī xiào pín
- 成語解釋:
- 美女西施因病皺眉;顯得更美。鄰里丑女(后稱東施);機械地模仿;也皺起眉頭;結果這副苦相使她顯得更丑(效:模仿;顰:皺眉頭)。比喻不顧具體條件;不加分析地胡亂摹仿別人;結果適得其反;顯得可笑。
- 成語出處:
- 先秦 莊周《莊子 天運》:“故西施病心而矉其里,其里之丑人見而美之,歸亦捧心而矉其里。其里之富人見之,堅閉門而不出;貧人見之,挈妻子而去之走。”
-
156
多事之秋
- 成語拼音:
- duō shì zhī qiū
- 成語解釋:
- 秋:年歲;時期。事故或事變很多的時期。多指國家或政局等較大范圍的政治局勢不安定;事端多起的時期。
- 成語出處:
- 唐 崔致遠《前宣州當涂縣令王翱攝楊子縣令》:“況逢多事之秋,而乃有令患風。”
-
157
東山再起
- 成語拼音:
- dōng shān zài qǐ
- 成語解釋:
- 東晉時謝安退職后曾在會稽東山隱居(今浙江上虞縣);后來又出任要職。現以此比喻隱退后再度任職或失勢后又重新得勢。
- 成語出處:
- 唐 杜甫《暮秋……呈蘇渙侍御》:“無數將軍西第成,早作丞相東山起。”
-
158
東涂西抹
- 成語拼音:
- dōng tú xī mǒ
- 成語解釋:
- 涂、抹:原喻從事文辭。比喻用筆隨便寫寫畫畫。
- 成語出處:
- 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 慈恩寺題名游賞賦詠雜記》:“報道莫貧相!阿婆三五少年時,也曾東涂西抹來。”
-
159
當務之急
- 成語拼音:
- dāng wù zhī jí
- 成語解釋:
- 當前任務中最急迫的事。當:原為“處于”;現為“當前”;務:應該做的事。
- 成語出處:
- 先秦 孟軻《孟子 盡心上》:“知者無不知也,當務之為急。”
-
160
戴月披星
- 成語拼音:
- dài yuè pī xīng
- 成語解釋:
- 身披星星,頭頂月亮。形容早出晚歸,辛勤勞動,或日夜趕路,旅途辛苦。
- 成語出處:
- 元 金仁杰《追韓信》第二折:“官人每不在家里快活,也這般披星戴月生受。”
* 高考常考易錯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