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高考常考易錯成語 (442個)

    161

    耳鬢廝磨

    成語拼音:
    ěr bìn sī mó
    成語解釋:
    鬢:鬢發;臉頰兩旁靠近耳朵的軟發;廝:互相;磨:擦。頭靠得很近;耳邊的頭發互相挨在一起。形容小兒女朝夕相處親密無間的情態。
    成語出處: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72回:“咱們從小耳鬢廝磨,你不曾拿我當外人待,我也不敢怠慢了你。”
    162

    耳熟能詳

    成語拼音:
    ěr shú néng xiáng
    成語解釋:
    聽得多了;就可以說得詳盡細致。耳熟:聽熟了;詳:細說。
    成語出處:
    宋 歐陽修《瀧岡阡表》:“吾耳熟焉,故能詳也。”
    163

    耳提面命

    成語拼音:
    ěr tí miàn mìng
    成語解釋:
    不但當面告訴他;而且揪著他的耳朵向他講。形容嚴厲而又懇切的教導。
    成語出處:
    《詩經 大雅 抑》:“匪面命之,言提其耳。”
    164

    耳聞目睹

    成語拼音:
    ěr wén mù dǔ
    成語解釋:
    聞;聽見;睹:看見。親耳聽見親眼看到。
    成語出處:
    魯迅《吶喊 一件小事》:“其間耳聞目睹的所謂國家大事,算起來也很不少。”
    165

    惡衣惡食

    成語拼音:
    è yī è shí
    成語解釋:
    惡:粗劣的。指粗劣的衣服和食物。
    成語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里仁》:“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166

    爾虞我詐

    成語拼音:
    ěr yú wǒ zhà
    成語解釋:
    爾:你;虞:猜測。意思是我騙你;你騙我;互相欺騙。
    成語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宣公十五年》:“我無爾詐,爾無我虞。”
    167

    犯而不校

    成語拼音:
    fàn ér bù jiào
    成語解釋:
    犯:冒犯;校:計較。別人冒犯了;也不計較。
    成語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泰伯》:“以能問于不能,以多問于寡;有若無,實若虛,犯而不校。”
    168

    發憤圖強

    成語拼音:
    fā fèn tú qiáng
    成語解釋:
    發憤:決心努力;圖:謀求。下定決心努力謀求強盛。
    成語出處:
    何香凝《孫中山與廖仲愷》:“孫先生在那次聚會上談得并不多,只泛泛地談到了中國積弱太甚了,應該~,徹底革命。”
    169

    焚膏繼晷

    成語拼音:
    fén gāo jì guǐ
    成語解釋:
    點起燈燭;接替日光照明。(焚:燒;點燃;膏:油脂;指燈油;繼:接續;晷:日影;日光。)形容夜以繼日地發憤讀書或勤奮學習。
    成語出處:
    唐 韓愈《進學解》:“焚膏油以繼晷,恒兀兀以窮年。”
    170

    粉墨登場

    成語拼音:
    fěn mò dēng chǎng
    成語解釋:
    粉墨:搽臉和畫眉的化妝品。指化裝后登臺演戲。比喻喬裝打扮一番;登上政治舞臺。也比喻在社會生活中扮演角色;像演戲一樣活動。
    成語出處:
    清 梁紹壬《兩般秋雨庵隨筆 清勤堂隨筆》:“粉墨登場,所費不貲。致滋喧雜之煩,殊乏恬適之趣。”
    171

    翻然悔悟

    成語拼音:
    fān rán huǐ wù
    成語解釋:
    悔悟:悔恨而醒悟。很快而徹底地轉變。形容徹底覺悟過來;思想大轉變。
    成語出處:
    宋 朱熹《答袁機仲書》:“若能于此翻然悔悟,先取舊圖分明改正。”
    172

    方枘圓鑿

    成語拼音:
    fāng ruì yuán záo
    成語解釋:
    枘:榫頭;圓鑿:圓榫眼;卯眼。方形的榫頭;圓形的卵眼。比喻格格不入、不相容、不適宜。
    成語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孟子荀卿列傳》:“持方枘欲內圜鑿,其能入乎?”
    173

    風聲鶴唳

    成語拼音:
    fēng shēng hè lì
    成語解釋:
    唳:鶴鳴聲。風吹的響聲和仙鶴的叫聲。形容驚慌失措;或自相驚擾。
    成語出處:
    唐 房玄齡《晉書 謝玄傳》:“聞風聲鶴唳,皆以為王師已至。”
    174

    奉為圭臬

    成語拼音:
    fèng wéi guī niè
    成語解釋:
    尊崇信奉某些人;某些事物或言論;并且作為必須遵守的準則。圭:測日影的儀器。臬:圭上南北兩端的標桿。圭臬:比喻標準或法則。
    成語出處:
    清 錢泳《履園叢話》:“三公者,余俱嘗親灸,奉為圭臬,何敢妄生議論。”
    175

    繁文縟節

    成語拼音:
    fán wén rù jié
    成語解釋:
    文;節:舊時指禮節;縟:繁重。繁瑣過多的禮節、儀式。也指繁瑣多余的事項或手續。
    成語出處:
    宋 蘇軾《上圓丘合祭卞議》:“省去繁文末節,則一歲可以再郊。”
    176

    方興未艾

    成語拼音:
    fāng xīng wèi ài
    成語解釋:
    方:正在;興:興起;艾:停止;完結。剛興起還沒有停止。現多用來形容事物正處于興旺階段或形容正在蓬勃發展。
    成語出處:
    宋 周煇《清波雜志》第一卷:“鴻恩錫類,方興未艾,在位者其思有以革之。”
    177

    附庸風雅

    成語拼音:
    fù yōng fēng yǎ
    成語解釋:
    附庸:依傍;追隨;風雅:原始《詩經》中的“國風”和“大雅”、“小雅”;引申為吟詩綴文之類的事和文士學者的風度。指一些缺乏文化修養的人;偏去結交文人學者;參與文化活動;借以裝點門面;扮出有教養;有風度;斯文儒雅的樣子。
    成語出處:
    清 吳趼人《情變》:“那班鹽商明明是咸腌貨色,卻偏要附庸風雅,在揚州蓋造了不少的花園。”
    178

    付之一炬

    成語拼音:
    fù zhī yī jù
    成語解釋:
    付:交給;之:它;炬:火把;一炬:一把火。給它一把火燒光。指用火燒毀。
    成語出處:
    唐 杜牧《阿房宮賦》:“戍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
    179

    發指眥裂

    成語拼音:
    fà zhǐ zì liè
    成語解釋:
    頭發向上豎起;眼眶也裂開。形容極度悲傷;憤怒。
    成語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項羽本紀》:“瞋目視項王,頭發上指,目眥盡裂。”
    180

    功敗垂成

    成語拼音:
    gōng bài chuí chéng
    成語解釋:
    垂:接近;將近。事情在快要成功的時候失敗了。多含有惋惜之意。
    成語出處:
    《晉書 謝玄傳論》:“廟算有余,良圖不果;降齡何促,功敗垂成。”
    * 高考常考易錯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