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比如的成語 (921個)

    621

    蠹眾木折

    成語拼音:
    dù zhòng mù zhé
    成語解釋:
    蛀蟲多了,木頭就要折斷。喻不利的因素多了,就能造成災禍。
    成語出處:
    《商君子·修權》:“蠹眾而木折,隙大而墻壞。”
    622

    蠹啄剖梁柱

    成語拼音:
    dù zhuó pōu liáng zhù
    成語解釋:
    喻事故或災害剛一發生就立刻防止。
    成語出處:
    西漢·劉安《淮南子·人間訓》:“故蠹啄剖梁柱,蚊虻走牛羊,此之謂也。”
    623

    鼎足三分

    成語拼音:
    dǐng zú sān fēn
    成語解釋:
    鼎:古代炊具,三足兩耳。喻三方分立,互相抗衡。
    成語出處:
    《史記·淮陰侯列傳》:“臣愿披腹心,輸肝膽,效愚計,恐足下不能用也。誠能聽臣之計,莫若兩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勢莫敢先動。”
    624

    東走西顧

    成語拼音:
    dōng zǒu xī gù
    成語解釋:
    喻顧慮多。
    成語出處:
    《古詩源》卷三:“煢煢白兔,東走西顧。”
    625

    對癥下藥

    成語拼音:
    duì zhèng xià yào
    成語解釋:
    癥:病癥;下藥:用藥。醫生針對病人的病情開方用藥。喻針對具體情況;采取具體有效措施。
    成語出處:
    宋 朱熹《朱子語類》第41卷:“克己復禮,便是捉得病根,對證下藥。”
    626

    盜憎主人

    成語拼音:
    dào zēng zhǔ rén
    成語解釋:
    主人:物主。盜賊憎恨被他所盜竊的物主。喻邪惡的人憎恨正直的人。
    成語出處:
    左丘明《左傳 成公十五年》:“盜憎主人,民惡其上,子好直言,必及于難。”
    627

    鼎足之勢

    成語拼音:
    dǐng zú zhī shì
    成語解釋:
    喻三方面并立的局面。
    成語出處:
    晉 孫楚《為石仲容與孫皓書》:“自謂三分鼎足之勢。可以與泰山共相始終。”
    628

    耳邊風

    成語拼音:
    ěr biān fēng
    成語解釋:
    在耳邊吹過的風。喻聽了不放在心上的話。
    成語出處: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我說的乃是金玉之言,外交秘訣,你老哥千萬不要當做耳邊風”
    629

    二分明月

    成語拼音:
    èr fēn míng yuè
    成語解釋:
    古人認為天下明月共三分,揚州獨占二分。原用于形容揚州繁華昌盛的景象。今用以喻當地的月色格外明朗。
    成語出處:
    唐 徐凝《憶揚州》詩:“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
    630

    扼吭奪食

    成語拼音:
    è gāng duó shí
    成語解釋:
    扼:用力掐著;亢:咽喉。扼住喉嚨,奪走吃的東西。喻使人處于絕境。
    成語出處:
    《元史·陳祖仁傳》:“乃欲驅疲民以供大役,廢其耕耨而荒其田畝,何異扼其吭而奪其食,以速其斃乎?”
    631

    惡虎不食子

    成語拼音:
    è hǔ bù shí zǐ
    成語解釋:
    即使兇惡的老虎也不吃自己生下的小老虎。喻不傷害親近者。
    成語出處: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杭州龍華寺靈照真覺禪師》:“山僧失口曰:‘惡習虎不食子。’”
    632

    扼喉撫背

    成語拼音:
    è hóu fǔ bèi
    成語解釋:
    撫:按,捺。掐住咽喉,按住脊背。喻控制敵方的要害,使其喪失反抗的能力。
    成語出處:
    隋·盧思道《為北齊檄陳文》:“巨艦高艫,順流東指江都、壽春之域;扼喉撫背之兵,飛龍赤馬,絕水南越。”
    633

    二惠競爽

    成語拼音:
    èr huì jìng shuǎng
    成語解釋:
    喻兩兄弟都是好樣的。
    成語出處:
    左丘明《左傳 昭公三年》:“二惠競爽猶可,又弱一個焉,姜其危哉。”
    634

    餓虎撲食

    成語拼音:
    è hǔ pū shí
    成語解釋:
    饑餓的老虎撲向食物;喻迅速地猛烈地向前沖去。
    成語出處:
    明 吳承恩《西游記》:“雙手使降妖杖丟一個丹鳳朝陽餓虎撲食。”
    635

    餓虎之蹊

    成語拼音:
    è hǔ zhī xī
    成語解釋:
    喻非常危險的處所。
    成語出處:
    《史記·刺客列傳》:“是謂委肉當餓虎之蹊也。”
    636

    耳目股肱

    成語拼音:
    ěr mù gǔ gōng
    成語解釋:
    股:大腿;肱:手臂從肘到腕的部分。起到耳朵、眼睛、手臂的作用。喻輔佐帝王的重臣。也喻十分親近且辦事得力的人。
    成語出處:
    唐·吳兢《貞觀政要·政體》:“然耳目股肱,寄于卿輩……事有不安,可極言勿隱。”
    637

    耳軟心活

    成語拼音:
    ěr ruǎn xīn huó
    成語解釋:
    喻自己沒有一點主見,就是相信別人的話。
    成語出處: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77回:“那司棋也曾求了迎春,實指望能救,只是迎春語言遲慢,耳軟心活,是不能做主的。”
    638

    二豎為虐

    成語拼音:
    èr shù wéi nüè
    成語解釋:
    豎:小子;二豎:指病魔;虐:侵害。喻疾病纏身。
    成語出處:
    《左傳·成公十年》:“公疾病,求醫于秦。秦伯使醫緩為之。未至,公夢疾為二豎子,曰:‘彼良醫也,懼傷我,焉逃之?’其一曰:‘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
    639

    二桃殺三士

    成語拼音:
    èr táo shā sān shì
    成語解釋:
    將兩個桃子賜給三個壯士,三壯士因相爭而死。喻借刀殺人。
    成語出處:
    三國 蜀 諸葛亮《梁甫吟》:“一朝被讒言,二桃殺三士。”
    640

    鵝行鴨步

    成語拼音:
    é xíng yā bù
    成語解釋:
    步:走。象鵝和鴨子那樣的走路。喻步行緩慢。
    成語出處:
    元 楊暹《西游記》第四本第13出:“見一人光紗帽,黑布衫,鷹頭雀腦將身探,狼心狗行潛宗闞,鵝行鴨步懷愚濫。”
    * 比如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