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分明月的意思 二分明月的讀音和出處
- 二
- 分
- 明
- 月
- 成語名稱:
- 二分明月
- 成語拼音:
- [èr fēn míng yuè]
- 成語解釋:
- 古人認為天下明月共三分,揚州獨占二分。原用于形容揚州繁華昌盛的景象。今用以比喻當地的月色格外明朗。
- 成語出處:
- 唐 徐凝《憶揚州》詩:“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
- 成語例句:
- 十里畫圖新閬苑,二分明月舊揚州。(清 李斗《揚州畫舫錄》卷十)
- 是否常用:
- 一般成語
- 感情褒貶:
- 中性成語
- 成語詞性:
- 偏正式;作賓語;表示美好的風光
- 結構類型:
- 偏正式成語
- 形成年代:
- 古代成語
- 標準拼音:
- 繁體字形:
- 二分明月
- 英文翻譯:
- scenery of bright moonlight
- 成語故事:
- 二分明月的成語故事
- 成語接龍:
- “二分明月”成語接龍
- 成語分類:
- 四字成語 二的成語 偏正式成語 比如的成語 二開頭的成語
- 成語關注:
- 古人 認為 天下 明月 獨占 用于 形容 繁華 昌盛 景象 比喻 月色 明朗
“二分明月”的單字解釋
【二】:1.數目。一加一的和。2.序數:一窮二白。3.兩樣:不二價。
【分】:[fēn]1.區劃開:分開。劃分。分野(劃分的范圍)。分界。分明。條分縷析。分解。2.由整體中取出或產生出一部分:分發。分憂。分心勞神。3.由機構內獨立出的部分:分會。分行(háng)。4.散,離:分裂。分離。分別。分崩離析。分門別類。5.辨別:區分。分析。6.區劃而成的部分:二分之一。7.一半:人生百年,晝夜各分。春分。秋分。[fèn]1.名位、職責、權利的限度:分所當然。身分。分內。恰如其分。安分守己。2.構成事物的不同的物質或因素:成分。天分(天資)。情分(情誼)。3.料想:“自分已死久矣”。4.同“份”,屬于一定的階層、集團或具有某種特征的人:知識分子。
【明】:1.明亮(跟“暗”相對):明月。天明。燈火通明。2.明白;清楚:問明。講明。分明。去向不明。3.公開;顯露在外;不隱蔽(跟“暗”相對):明說。明令。明溝。明槍易躲,暗箭難防。4.眼力好;眼光正確;對事物現象看得清:聰明。英明。精明強干。耳聰目明。眼明手快。5.光明:棄暗投明。明人不做暗事。6.視覺:雙目失明。7.懂得;了解:深明大義。不明利害。8.表明;顯示:開宗明義。賦詩明志。9.明明:你明知道他不會,干嗎還要為難他呀?10.次于今年、今天的:明天。明晨。明年。明春。11.朝代,公元1368—1644,朱元璋所建。先定都南京,永樂年間遷都北京。12.姓。
【月】:1.月球;月亮:月食。月光。賞月。2.計時的單位,公歷1年分為12個月。3.每月的:月刊。月產量。4.形狀像月亮的;圓的:月琴。月餅。5.姓。
“二分明月”的相關成語
二分明月
明月蘆花
明月清風
明月入抱
明月入懷
清風明月
水底撈明月
愛憎分明
白黑分明
層次分明
恩怨分明
公私分明
黑白分明
獎罰分明
涇渭分明
來去分明
眉目分明
賞罰分明
是非分明
憎愛分明
“二分明月”的關聯成語
二字的成語
分字的成語
明字的成語
月字的成語
二開頭的成語
分開頭的成語
明開頭的成語
月開頭的成語
er的成語
fen的成語
ming的成語
yue的成語
efmy的成語
二分什么什么的成語
二什么明什么的成語
二什么什么月的成語
什么分明什么的成語
什么分什么月的成語
什么什么明月的成語
“二分明月”造句
揚州真是個好地方,自古就有二分明月之說。
一簾幽夢起相思,二分明月牽掛濃,三春燦爛齊分享,四時桃李賞景致,六通四達成功路,七色渲染收獲時,八面威風祝福到,九霄云外煩惱事。愿快樂無憂!
一元復始新氣象,二分明月精神爽。三陽開泰送健康,四季平安自無恙。五谷豐登滿糧倉,六畜興旺財源廣。七星耀日喜洋洋,八方來賀送吉祥。提前拜年啦!
隨你一帆風順,照你二分明月,保你三羊開泰,佑你四季發財,賜你五福臨門,給你六六大順,伴你七星高照。一周有七天,送你天天開心!
一腔熱血去參軍,二分明月照你心,三番四次立功章,五湖四海結軍友,六親掛念在心中,氣吞山河立壯志,八方有難齊支援,九死一生報祖國,十分可愛就是你。
一肩明月天上懸,二分明月灑窗前,三朋四友盼相見,五湖四海心相連,六福臨門福無邊,七星捧月喜連連,八月十五大團圓,九天攬月你最眩!
1月16六六大順,五湖四海,四季發財,三陽開泰,二分明月一帆風順,要順日祝你:一順百順,二滿三平,三星在天,四通八達,五福臨門,六方興旺!
假如揚州不是綠楊城郭、二分明月,李白的詩句怎會如此詩情畫意?“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每年九、十月間,在揚州舉行的“二分明月文化節”,是賞月的最佳時節。
古運河水穿越千年奔流而來,每年此時都將二分明月送回古城。
* 二分明月的意思 二分明月的成語解釋 二分明月的拼音、詞性、造句、出處、近義詞、反義詞以及成語故事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