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比如的成語 (921個)

    661

    釜底游魚

    成語拼音:
    fǔ dǐ yóu yú
    成語解釋:
    釜:古時的一種鍋。開水鍋中尚在游動的魚。喻處境非常危險或即將滅亡。
    成語出處: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張綱傳》:“若魚游釜中,喘息須臾間耳。”
    662

    伏而咶天

    成語拼音:
    fú ér shì tiān
    成語解釋:
    咶:以舌舔物。伏地以舌舔天。喻所行與所求不一致,無法達到目的。
    成語出處:
    荀況《荀子 仲尼》:“而求有君子圣人之名,辟之是猶伏而咶天,救經而引其足也。”
    663

    分風劈流

    成語拼音:
    fēn fēng pǐ liú
    成語解釋:
    喻說話干脆而有力量。
    成語出處:
    陸士諤《續孽海花》第42回:“燕公真爽快,真是分風劈流的話,我們就算決定了。”
    664

    吠非其主

    成語拼音:
    fèi fēi qí zhǔ
    成語解釋:
    吠:狗叫。狗朝著外人亂叫。舊喻各為其主。
    成語出處:
    西漢 劉向《戰國策 齊策六》:“跖之狗吠堯,非貴跖而賤堯也。狗固吠非其主也。”
    665

    凡夫肉眼

    成語拼音:
    fán fū ròu yǎn
    成語解釋:
    喻缺乏觀察人的眼光。也喻平凡的見識。
    成語出處:
    《法華經》:“凡夫淺識,深著五欲。” 唐·玄奘譯《贊彌勒四禮文》:“凡夫肉眼未曾識,為現千尺一金軀。”
    666

    葑菲之采

    成語拼音:
    fēng fēi zhī cǎi
    成語解釋:
    不可因葑菲根莖味苦而連葉也不采。原喻夫妻相處,應發德為重,不可因女子容顏衰退而遺棄。后常用作請人有所采取的謙詞。
    成語出處:
    《詩經 邶風 谷風》:“采葑采菲,無以下體。”
    667

    婦姑勃谿

    成語拼音:
    fù gū bó xī
    成語解釋:
    指婆媳間的爭吵與不和。喻因日常雞毛蒜皮的小事而爭吵
    成語出處:
    莊周《莊子 外物》:“室無空虛,則婦姑勃谿。”
    668

    烽鼓不息

    成語拼音:
    fēng gǔ bù xī
    成語解釋:
    烽鼓:烽火與戰鼓;息:停止。喻戰亂不止。
    成語出處:
    南朝·梁·沈約《齊故安陸昭王碑》:“晉宋迄今,有切民患;烽鼓相望,歲時不息。”
    669

    浮光掠影

    成語拼音:
    fú guāng lüè yǐng
    成語解釋:
    浮光:水面上的反光。掠影:一閃而過的影子。喻觀察不細致或印象很不深刻;像水上的反光和一閃而過的影子;一晃就過去了。
    成語出處:
    唐 禇亮《臨高臺》詩:“浮光隨日度,漾影逐波深。”
    670

    風骨峭峻

    成語拼音:
    fēng gǔ qiào jùn
    成語解釋:
    峭峻:山又高又陡。形容人很有骨氣,剛直不阿。也喻詩文書畫雄健有力的風格。
    成語出處:
    唐·韓愈《感春》詩:“孔丞別我適臨汝,風骨峭峻遺塵埃。”
    671

    桴鼓相應

    成語拼音:
    fú gǔ xiāng yìng
    成語解釋:
    用鼓槌擊鼓,鼓就發聲。喻相互應和,配合緊密
    成語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李尋傳》:“順之以善政,則和氣可立致,猶桴鼓之相應也。”
    672

    分毫不爽

    成語拼音:
    fēn háo bù shuǎng
    成語解釋:
    喻沒有絲毫差錯。
    成語出處: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30卷:“那陰報事也盡多,卻是在幽冥地府之中,雖是分毫不爽,無人看見。”
    673

    放虎歸山

    成語拼音:
    fàng hǔ guī shān
    成語解釋:
    歸:返回。把老虎放回山林。喻把敵人放走;留下后患。也作“縱虎歸山”。
    成語出處:
    晉 司馬彪《零陵先賢傳》:“璋遣法正迎劉備,巴諫曰:‘備,雄人也,入必為害,不可內也。’既入,巴復諫曰:‘若使備討張魯,是放虎于山林也。’璋不聽。”
    674

    浮花浪蕊

    成語拼音:
    fú huā làng ruǐ
    成語解釋:
    指尋常的花草。喻輕浮的人。
    成語出處:
    唐 韓愈《杏花》詩:“浮花浪蕊鎮長有,才開還落瘴霧中。”
    675

    飛黃騰達

    成語拼音:
    fēi huáng téng dá
    成語解釋:
    飛黃:傳說中的神馬名。騰達:本作“騰踏”;形容神馬騰空飛馳。像飛黃神馬似的騰空飛馳。喻升遷很快。
    成語出處:
    元 無名氏《劉弘嫁婢》第三折:“李春郎飛黃騰達,賴長者恩榮德化。”
    676

    風花雪月

    成語拼音:
    fēng huā xuě yuè
    成語解釋:
    泛指四時景色。原指封建文學里描寫自然景物四種對象。后喻堆砌詞藻;內容貧乏;思想感情 不健康的詩文。也喻風流場中男女間戀愛的風流事或花天酒地的荒淫生活。
    成語出處:
    宋 邵雍《伊川擊壤集序》:“雖死生榮辱,轉戰于前,曾未入于胸中,則何異四時風花雪月一過乎眼也。”
    677

    鳳凰于飛

    成語拼音:
    fèng huáng yú fēi
    成語解釋:
    本指鳳和凰相偕而飛。喻夫妻和好恩愛。常用以祝人婚姻美滿。
    成語出處:
    《詩經 大雅 卷阿》:“鳳皇于飛,劌劌其羽。”
    678

    飛鴻印雪

    成語拼音:
    fēi hóng yìn xuě
    成語解釋:
    喻事情經過所留下的痕跡。
    成語出處:
    宋 蘇軾《和子由澠池懷舊》:“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679

    鳳凰在笯

    成語拼音:
    fèng huáng zài nú
    成語解釋:
    笯:鳥籠。鳳凰被關在籠中。喻有才能者不能施展報負。
    成語出處:
    戰國·楚·屈原《九章·懷沙》:“鳳凰在笯兮,雞鶩翔舞。”
    680

    放虎自衛

    成語拼音:
    fàng hǔ zì wèi
    成語解釋:
    放出老虎來保衛自己。喻利用壞人而自招災禍。
    成語出處:
    晉 常璩《華陽國志 公孫述劉二牧志》:“此所謂獨坐窮山,放虎自衛者也。”
    * 比如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