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的成語 (448個)
-
381
尊古卑今
- 成語拼音:
- zūn gǔ bēi jīn
- 成語解釋:
- 尊崇古代的,鄙薄現在的。
- 成語出處:
- 《莊子·外物》:“夫尊古而卑今,學者之流也。”
-
382
在谷滿谷
- 成語拼音:
- zài gǔ mǎn gǔ
- 成語解釋:
- 《莊子·天運》:“吾又奏之以陰陽之和,燭之以日月之明;其聲能短能長,能柔能剛;變化齊一,不主故常;在谷滿谷,在坑滿坑。”此謂奏樂時聲音遍及各處,形容道的無所不在。后以“在谷滿谷”形容人物眾多。
- 成語出處:
- 《莊子·天運》:“吾又奏之以陰陽之和,燭之以日月之明;其聲能短能長,能柔能剛;變化齊一,不主故常;在谷滿谷,在坑滿坑。”
-
383
捉襟肘見
- 成語拼音:
- zhuō jīn zhǒu jiàn
- 成語解釋:
- 見“捉衿見肘”。
- 成語出處:
- 《莊子·讓王》:“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纓絕,捉衿而肘見。”
-
384
踵決肘見
- 成語拼音:
- zhǒng jué zhǒu jiàn
- 成語解釋:
- 踵:腳后跟,伢指鞋后跟;決:裂開。整一整衣襟,胳臂肘露了出來,拔一拔鞋,腳后跟露了出來。形容非常貧窮。
- 成語出處:
- 《莊子·讓王》:“三日不舉火,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纓絕,捉衿而肘見,納屨而踵決。”
-
385
直木必伐
- 成語拼音:
- zhí mù bì fá
- 成語解釋:
- 直木:筆直的樹木;伐:砍。成材的樹必被砍伐。比喻正直的人容易招怨。
- 成語出處:
- 《逸周書·周祝》:“甘泉必竭,直木必伐。”《莊子·山木》:“是故其行列不斥,而外人卒不得害,是以免于患。直木先伐,甘井先竭。”
-
386
直木先伐
- 成語拼音:
- zhí mù xiān fá
- 成語解釋:
- 直:挺直。挺直成材的樹木,最先被砍伐。比喻有才能的人會遭到迫害。亦作“直木必伐”。
- 成語出處:
- 《莊子·山木》:“是故其行列不斥,而外人卒不得害,是以免于患。直木先伐,甘井先竭。”
-
387
鑿隧入井
- 成語拼音:
- záo suì rù jǐng
- 成語解釋:
- 比喻費力多而收效少。
- 成語出處:
- 《莊子·天地》:“鑿隧而入井,抱甕而出灌。”
-
388
逐物不還
- 成語拼音:
- zhú wù bù hái
- 成語解釋:
- 謂沉湎于世俗。語本《莊子·天下》:“惜乎惠施之才,駘蕩而不得,逐萬物而不反。”
- 成語出處:
- 語出《莊子·天下》:“惜乎惠施之才,駘蕩而不得,逐萬物而不反。”三國·魏·嵇康《贈兄秀才入軍》詩之十八:“流代難寤,逐物不還。至人遠鑒,歸之自然。”
-
389
自崖而反
- 成語拼音:
- zì yá ér fǎn
- 成語解釋:
- 崖:崖岸;反:通“返”,回。舊時送行辭。
- 成語出處:
- 《莊子·山木》:“君其涉于江而浮于,望之而不見其崖,愈往而不知其所窮,送君者皆自崖而反,君自此遠矣”
-
390
至矣盡矣
- 成語拼音:
- zhì yǐ jìn yǐ
- 成語解釋:
- 至:到。矣:語氣助詞。盡:極點。到了極點,無以復加。
- 成語出處:
- 《莊子·齊物論》:“有以為未始有物者,至矣盡矣,不可以加矣。”
-
391
足音跫然
- 成語拼音:
- zú yīn qióng rán
- 成語解釋:
- 跫:腳步聲。原指長期住在荒涼寂寞的地方,對別人的突然來訪感到欣悅。后常比喻難得的來客。
- 成語出處:
- 《莊子·徐無鬼》:“夫逃虛空者,藜藋柱乎鼪鼬之徑,踉位其空,聞人足音跫然而喜矣。”
-
392
作言造語
- 成語拼音:
- zuò yán zào yǔ
- 成語解釋:
- 謂編造虛誕的言辭。
- 成語出處:
- 《莊子·盜跖》:“爾作言造語,妄稱文武,冠技術之冠,帶死牛之脅,多辭繆說,不耕而食,不織而衣,搖唇鼓舌,擅生是非。”
-
393
不肖子孫
- 成語拼音:
- bù xiào zǐ sūn
- 成語解釋:
- 不肖:不像。不像祖宗、父輩的賢良子孫。指品行不好;不能繼承先輩事業和遺志的沒有出息的子孫。
- 成語出處:
- 宋 邵雍《盛衰吟》:“克肖子孫,振起家門;不肖子孫,破敗家門。”
-
394
君子之交淡如水
- 成語拼音:
- jūn zǐ zhī jiāo dàn rú shuǐ
- 成語解釋:
- 君子:古代指地位高、有道德的人;現在也稱品行好的人為君子;交:交情。君子之間建立在道義基礎上的交情高雅純凈;清淡如水。
- 成語出處:
- 西漢 戴圣《禮記 表記》:“故君子之接如水,小人之接如醴;君子淡以成,小人甘以壞。”
-
395
似是而非
- 成語拼音:
- sì shì ér fēi
- 成語解釋:
- 是:對;正確;非:不對;錯誤。好像是對的;實際上不對。指表面上相似;實際上不一樣。
- 成語出處:
- 先秦 孔子《孟子 盡心下》:“孔子曰:‘惡似而非者。’”
-
396
茫然自失
- 成語拼音:
- máng rán zì shī
- 成語解釋:
- 若有所失而又不知所以的樣子
- 成語出處:
- 戰國 鄭 列御寇《列子 仲尼》:“子貢茫然自失,歸家淫思七日,不食不寢,以至骨立。”
-
397
綽約多姿
- 成語拼音:
- chuò yuē duō zī
- 成語解釋:
- 綽約:姿態優美的樣子。形容女子體態的美。
- 成語出處:
- 唐 蔣防《霍小玉傳》:“年可四十余,綽約多姿,談笑甚媚。”
-
398
兩敗俱傷
- 成語拼音:
- liǎng bài jù shāng
- 成語解釋:
- 敗:失敗。俱:全。斗爭的雙方都受到損傷。古時卞莊子要刺虎;館豎子說;兩只老虎正在爭一牛;斗爭結果;小虎會死;大虎會傷;然后刺殺傷虎而有殺二虎之名。后比喻因斗爭;雙方都受傷害。
- 成語出處:
- 宋 汪應辰《文定集 答梁子鋪》:“東漢之君子必欲與小人為敵,終于兩敗俱傷,而國隨以亡。”
-
399
有名無實
- 成語拼音:
- yǒu míng wú shí
- 成語解釋:
- 光有虛名;并無事實。指實際上并不是那么好。
- 成語出處:
- 《國語 晉語八》:“吾有卿之名,而無其實。無以從二三子,吾是以憂,子賀我何故?”
-
400
夜以繼日
- 成語拼音:
- yè yǐ jì rì
- 成語解釋:
- 以:用;拿;繼:繼續連接。用晚上的時間接上白天。形容日夜不停地工作。
- 成語出處:
- 先秦 孟軻《孟子 離婁下》:“仰而思之,夜以繼日。”
* 莊子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