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主謂式 (5320個)

    641

    表壯不如里壯

    成語拼音:
    biǎo zhuàng bù rú lǐ zhuàng
    成語解釋:
    外表好看,不如里面結實。比喻妻子能夠治家,就是丈夫的好幫手。
    成語出處: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24回:“常言道:‘表壯不如里壯’,嫂嫂把得家定,我哥哥煩惱做什么?”
    642

    博者不知

    成語拼音:
    bó zhě bù zhī
    成語解釋:
    博:廣。無事不知的人不能專精一門學問或技能
    成語出處:
    春秋·楚·李耳《老子》第81章:“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643

    病在膏肓

    成語拼音:
    bìng zài gāo huāng
    成語解釋:
    見“病入膏肓”。
    成語出處:
    宋·朱熹《與臺端書》:“今天下之病在膏肓者久,夫人而能知之,夫人而欲言之,顧以不當其任,雖欲一效其伎而無所施耳。”
    644

    筆走龍蛇

    成語拼音:
    bǐ zǒu lóng shé
    成語解釋:
    筆一揮動就能呈現出龍蛇舞動的神態。
    成語出處:
    唐 李白《草書歌行》:“恍恍如聞神鬼驚,時時只見龍蛇走。”
    645

    百爪撓心

    成語拼音:
    bǎi zhǎo náo xīn
    成語解釋:
    像有一百只腳爪在抓心一樣。形容人心情錯綜復雜,心神不定
    成語出處:
    姜樹茂《漁島怒潮》第14章:“那心里的滋味更不必提了,里面好似生了二十五個小老鼠——百爪撓心。”
    646

    兵在其頸

    成語拼音:
    bīng zài qí jǐng
    成語解釋:
    刀已架在脖子上。比喻危險已非常逼近
    成語出處:
    《國語 周語中》:“兵在其頸,不可久矣。”
    647

    秕者先行

    成語拼音:
    bǐ zhě xiān xíng
    成語解釋:
    秕:癟谷,比喻無價值的東西。形容自己不如別人
    成語出處: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排調》:“簸之揚之,糠秕在前。”
    648

    不知者不罪

    成語拼音:
    bù zhī zhě bù zuì
    成語解釋:
    罪:責備,怪罪。因事先不知道而有所冒犯,就不加怪罪。
    成語出處:
    清·錢彩《說岳全傳》第六十三回:“起鳳道:‘牛兄何不早通姓名,使小弟多多得罪。勿怪,勿怪。’牛通道:‘不知者不罪。’”
    649

    鮑子知我

    成語拼音:
    bào zǐ zhī wǒ
    成語解釋:
    指彼此相互了解而情誼深切。
    成語出處:
    《史記 管晏列傳》:“管仲曰:‘……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
    650

    敝帚自享

    成語拼音:
    bì zhǒu zì xiǎng
    成語解釋:
    猶言敝帚自珍。比喻東西雖不好,自己卻很珍惜。
    成語出處:
    清 包世臣《藝舟雙楫 書劉文清后》:“唯余事斯,素有微契,而敝帚自享,從無連篇累牘之作。”
    651

    敝帚自珍

    成語拼音:
    bì zhǒu zì zhēn
    成語解釋:
    敝:破的;壞了;珍:愛惜。把自己家的破掃帚看成價值千金的寶貝;很愛惜。比喻東西雖差;自己卻非常珍惜。
    成語出處:
    宋 陸游《秋思》:“遺簪見取終安用,弊帚雖微亦自珍。”
    652

    弊帚自珍

    成語拼音:
    bì zhǒu zì zhén
    成語解釋:
    對自家的破舊掃帚,也看作很珍貴。比喻對己物的珍視。
    成語出處:
    宋 陸游《秋思》詩:“遺簪見取終安用,弊帚雖微亦自珍。”
    653

    寸步不離

    成語拼音:
    cùn bù bù lí
    成語解釋:
    寸步:極短的距離。一步也不離開。①形容兩個人總是在一起;感情很融洽。②指距離很近;不離前后左右。
    成語出處:
    南朝 梁 任昉《述異記》:“夫妻相重,寸步不相離。”
    654

    寸步不讓

    成語拼音:
    cùn bù bù ràng
    成語解釋:
    連寸步也不讓給別人。形容絲毫不肯讓步、妥協。
    成語出處:
    清 梁啟超《十種德性相反相成義》:“蓋西國政治之基礎,在于民權,而民權之鞏固由于國民競爭權利寸步不肯稍讓,即以人人不拔一毫之心,以自利天下。
    655

    詞不達意

    成語拼音:
    cí bù dá yì
    成語解釋:
    達:表達。語言或文辭不能確切地表達想要表達的意思。也作“文不逮意”、“辭不達意”。
    成語出處: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30回:“還要中西文字兼通的才行;不然,必有個詞不達意的毛病。”
    656

    辭不達意

    成語拼音:
    cí bù dá yì
    成語解釋:
    辭:言辭;意:意思。指詞句不能確切地表達出意思和感情。
    成語出處:
    宋 羅燁《醉翁談錄 崔木因妓得家室》:“但恐小子不才,辭不達意。”
    657

    辭不達義

    成語拼音:
    cí bù dá yì
    成語解釋:
    說話寫文章不能確切地表達意思。語本《儀禮·聘禮》:“辭多則史,少則不達,辭茍足以達義之至也。”
    成語出處:
    語出《儀禮·聘禮》:“辭多則史,少則不達,辭茍足以達義之至也。”
    658

    詞不逮意

    成語拼音:
    cí bù dǎi yì
    成語解釋:
    猶言詞不達意。
    成語出處:
    清·龍啟瑞《覆唐子實書》:“嗣有四鄉聯團之議,曾泐數行奉達,倉卒中詞不逮意。”
    659

    尺璧非寶

    成語拼音:
    chǐ bì fēi bǎo
    成語解釋:
    璧:中有孔的扁圓形玉器。直徑一尺的璧玉并不珍貴
    成語出處:
    西漢·劉安《淮南子·原道訓》:“故圣人不貴尺之璧而重寸之陰。”
    660

    蟲臂拒轍

    成語拼音:
    chóng bì jù zhé
    成語解釋:
    拒:抵抗;轍:車輪痕跡,指車。比喻以小敵大,力量懸殊
    成語出處:
    唐·元稹《授牛元翼深冀州節度使制》:“蟲臂拒轍,雞肋承拳,萬萬相殊,破之必矣。”
    * 主謂式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