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主謂式 (5320個)

    621

    鼻息如雷

    成語拼音:
    bí xī rú léi
    成語解釋:
    鼻息:鼾聲。打呼嚕的聲音就象打雷一樣響。形容熟睡時鼾聲大作。
    成語出處:
    宋 沈括《夢溪筆談 人事》:“上使人微覘準所為,而準方酣寢于中書,鼻息如雷。”
    622

    報應不爽

    成語拼音:
    bào yìng bù shuǎng
    成語解釋:
    報應:佛家語,指因果報應;爽:差失。做惡者必得惡報,從來沒有差錯的。
    成語出處:
    清 錢彩《說岳全傳》第七十四回:“男男女女,人千人萬,那一個不說是天理昭彰,報應不爽。
    623

    八音迭奏

    成語拼音:
    bā yīn dié zòu
    成語解釋:
    八音:古代對樂器的統稱;迭:交互,輪流。八類樂器輪番演奏。表示器樂齊全,演奏場面盛大。
    成語出處:
    《晉書 樂志下》:“八音迭奏,雅樂并作。”
    624

    八音遏密

    成語拼音:
    bā yīn è mì
    成語解釋:
    八音:古代對樂器的統稱;遏:阻止;遏密:指皇帝死后停止演奏音樂。各種樂器停止演奏。指國家元首去世
    成語出處:
    《尚書 舜曲》:“百姓如喪考妣。三載,四海遏密八音。”
    625

    病由口入

    成語拼音:
    bìng yóu kǒu rù
    成語解釋:
    見“病從口入”。
    成語出處:
    《云笈七簽》卷三五:“病由口入,節宣方也;生勞敗靜,養道性也。”
    626

    邦以民為本

    成語拼音:
    bāng yǐ mín wéi běn
    成語解釋:
    古代儒家民本思想的一種反映,認為萬民百姓是國家的根本。治國應以安民、得民作為根本。
    成語出處:
    《尚書 五子之歌》:“民惟邦本,本固邦寧。
    627

    伯俞泣杖

    成語拼音:
    bó yú qì zhàng
    成語解釋:
    伯俞:古代孝子名。形容對父母極為孝順
    成語出處:
    明·程登吉《幼學瓊林》第二卷:“毛義捧檄,為親之存;伯俞泣杖,因母之老。”
    628

    白魚入舟

    成語拼音:
    bái yú rù zhōu
    成語解釋:
    比喻用兵必勝的征兆。
    成語出處:
    《尚書大傳》第三卷:“八百諸侯俱至孟津,白魚入舟。”
    629

    白衣送酒

    成語拼音:
    bái yī sòng jiǔ
    成語解釋:
    穿白衣的人來送酒。指人心想事成
    成語出處:
    南朝·宋·檀鸞《續晉陽秋》:“陶潛九日無酒,出籬邊悵望久耶,見白衣人至,乃王弘送酒使也。”
    630

    白玉無瑕

    成語拼音:
    bái yù wú xiá
    成語解釋:
    瑕:玉上的赤色斑點。潔白的美玉上沒有一點疵斑。比喻人或事物完美無缺
    成語出處: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 吉州福壽和尚》:“問:‘不曾博覽空王教略,借玄機試道看。’師曰:‘白玉無瑕,卞和刖足。’”
    631

    白玉微瑕

    成語拼音:
    bái yù wēi xiá
    成語解釋:
    白玉上的小斑點。比喻有些小缺點,美中不足
    成語出處:
    唐 吳兢《貞觀政要 公平》:“君子小過,蓋白玉之微瑕;小人小善,乃鉛刀之一割。”
    632

    白眼相看

    成語拼音:
    bái yǎn xiāng kàn
    成語解釋:
    看別人時眼睛朝上或旁邊,現出白眼珠,表示輕蔑,不屑一顧,對人不禮貌。
    成語出處:
    宋·楊萬里《誠齋集·都下和同舍李元老承信贈詩之韻》第四卷:“盡今俗客不妨來,白眼相看勿分剖。”
    633

    布衣雄世

    成語拼音:
    bù yī xióng shì
    成語解釋:
    布衣:平民。一個平民成了世間的英雄
    成語出處:
    宋·葉廷珪《海錄碎事·人事·敏慧》:“袁紹稱鄭玄以布衣雄世。”
    634

    百業蕭條

    成語拼音:
    bǎi yè xiāo tiáo
    成語解釋:
    蕭條:冷落、凋敝。指各行各業都很冷落、不興旺。形容社會的衰敗。
    成語出處:
    毛澤東《中國人民解放軍宣言》:“在一切蔣介石統治區域,貪污遍地,特務橫行,捐稅繁重,物價高漲,經濟破產,百業蕭條,征兵征糧,怨聲載道。”
    635

    博弈猶賢

    成語拼音:
    bō yì yóu xián
    成語解釋:
    后指不要飽食終日無所事事。
    成語出處:
    語出《論語 陽貨》:“子曰:‘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不有博弈者乎?為之,猶賢乎已。’”
    636

    伯玉知非

    成語拼音:
    bó yù zhī fēi
    成語解釋:
    伯玉:蘧瑗,字伯玉,春秋時衛國人;非:不對。比喻知道以前不對。
    成語出處:
    西漢 劉安《淮南子 原道訓》:“故蘧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
    637

    蚌鷸爭衡

    成語拼音:
    bàng yù zhēng héng
    成語解釋:
    蚌張開殼曬太陽,鷸去啄它,嘴被蚌殼夾住,兩方都不相讓。漁翁來后把兩個都捉住。比喻雙方爭執兩敗俱傷,便宜第三者
    成語出處:
    蔡寅《變鴉樓三十年詩征序》:“蚌鷸爭衡,魚龍曼衍,離奇變幻之局,孰有甚于近三十年者。”
    638

    兵已在頸

    成語拼音:
    bīng yǐ zài jǐng
    成語解釋:
    頸:頸項。刀已架在脖子上。比喻危險已非常逼近
    成語出處: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15回:“夷吾曰:‘此輩兵已在頸,尚欲累人耶?’”
    639

    兵以詐立

    成語拼音:
    bīng yǐ zhà lì
    成語解釋:
    兵:軍事,戰爭;詐:欺騙。用兵作戰要善于用計謀迷惑對立,才能使自己立于不敗之地
    成語出處:
    春秋·齊·孫武《孫子·軍爭》:“兵以詐立,以利功,以分合為變者也。”
    640

    白蟻爭穴

    成語拼音:
    bái yǐ zhēng xué
    成語解釋:
    比喻競逐名利。
    成語出處:
    元 馬謙齋《沉醉東風 自悟》曲:“取富貴青蠅競血,進功名白蟻爭穴。”
    * 主謂式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