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為人 (787個)

    441

    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成語拼音:
    chā zhī háo lí shī zhī qiān lǐ
    成語解釋:
    開始時雖然相差很微小,結果會造成很大的錯誤。
    成語出處:
    《禮記 經解》:“《易》曰:‘君子慎始,差若毫厘,繆以千里。’” 《魏書 樂志》:“但氣有盈虛,黍有巨細,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442

    差之毫厘,謬以千里

    成語拼音:
    chā zhī háo lí,miù yǐ qiān lǐ
    成語解釋:
    開始時雖然相差很微小,結果會造成很大的錯誤。
    成語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先進》:“過猶不及”宋 朱熹集注:“夫過不及,均也。差之毫厘,繆以千里。”
    443

    操縱自如

    成語拼音:
    cāo zòng zì rú
    成語解釋:
    掌握運用或駕馭得心應手,毫無阻礙。
    成語出處:
    清 劉鶚《老殘游記》第一回:“若遇風平浪靜的時候,他駕駛的情狀,亦有操縱自如之妙。”
    444

    掉臂不顧

    成語拼音:
    diào bì bù gù
    成語解釋:
    掉:擺動。擺動著手臂,頭也不回。形容毫無眷顧。
    成語出處:
    《史記·孟嘗君列傳》:“日暮之后,過市朝者,掉臂而不顧。”
    445

    淡泊明志

    成語拼音:
    dàn bó míng zhì
    成語解釋:
    淡泊:生活儉樸;不追求名利;過寧靜儉樸的生活以此表示自己的志趣。
    成語出處:
    三國 蜀 諸葛亮《誡子書》:“夫君子之行,靜以養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446

    倒裳索領

    成語拼音:
    dào cháng suǒ lǐng
    成語解釋:
    索:搜尋、尋求。把衣裳倒過來尋找領口。比喻辦事抓不到要點。
    成語出處:
    《鄧析子·無厚篇》:“驅逸足于庭,求猿捷于檻,斯逆理而求之,猶倒裳而索領。”
    447

    大錯特錯

    成語拼音:
    dà cuò tè cuò
    成語解釋:
    完全錯了。
    成語出處:
    清 曾樸《孽海花》第25回:“如今想來,真是大錯特錯!”
    448

    多此一舉

    成語拼音:
    duō cǐ yī jǔ
    成語解釋:
    舉:行動、舉動。做出不必要的;多余的舉動。表示這一行動毫無必要。
    成語出處:
    清 侯方域《南省策》:“而況于避影匿形,惟恐多此舉,以身累者乎?”
    449

    大而化之

    成語拼音:
    dà ér huà zhī
    成語解釋:
    化:改變,轉變。原指大行其道,使天下化之。后形容做事情不小心謹慎。
    成語出處:
    先秦 孟軻《孟子 盡心下》:“充實而有光輝之謂大,大而化之之謂圣。”
    450

    當耳旁風

    成語拼音:
    dāng ěr páng fēng
    成語解釋:
    見“當耳邊風”。當做耳邊吹過的風。比喻對所聽的話不放在心上。
    成語出處:
    語出漢 趙曄《吳越春秋 吳王壽夢傳》:“富貴之於我,如秋風之過耳。”
    451

    調風變俗

    成語拼音:
    diào fēng biàn sú
    成語解釋:
    猶言移風易俗。
    成語出處:
    《南齊書·崔祖思傳》:“詳察朝士,有柴車蓬館,高以殊等;雕墻華輪,卑其稱謂。馳禽荒色,長違清編,嗜音酣酒,守官不徙,物識義方,且懼且勸,則調風變俗,不俟終日。”
    452

    刀耕火種

    成語拼音:
    dāo gēng huǒ zhòng
    成語解釋:
    指把草木燒成灰當作肥料;就地挖坑播下種子。指原始的農業耕作技術。也作“火耨刀耕”。
    成語出處:
    宋 陸游《雍熙請機老疏》:“山宿山行,平日只成露布;刀耕火種,以今別是生涯地。”
    453

    得過且過

    成語拼音:
    dé guò qiě guò
    成語解釋:
    得:能夠;且:姑且。只要勉強過得去;就這樣過下去形容胸無大志;沒有長遠打算;也指工作敷衍了事;不負責任。
    成語出處:
    元 無名氏《小孫屠》戲文第四出:“孩兒,我聽得道你要出外打旋,怕家中得過且過,出去做甚的?”
    454

    蹈規循矩

    成語拼音:
    dǎo guī xún jǔ
    成語解釋:
    同“蹈矩循規”。
    成語出處:
    明·徐霖《繡襦記·偽儒樂聘》:“空窮讀數行書,蹈規循矩沒是非。”
    455

    讜論侃侃

    成語拼音:
    dǎng lùn kǎn kǎn
    成語解釋:
    讜論:公正、正直的言論。對上敢于直言,談論理直氣壯,從容不迫。
    成語出處:
    宋 蘇舜欽《祭滕子京文》:“往往諫列,讜論侃侃;屢觸權要,卒就貶竄。”
    456

    等量齊觀

    成語拼音:
    děng liàng qí guān
    成語解釋:
    等:相同;量:估量;評價;齊:一樣。不顧事物的區別;作同等看待。
    成語出處:
    清 況周頤《蕙風詞話》:“或帶煙月而益韻,托雨露而成潤,意境可以稍變,然而烏可等量齊觀也。”
    457

    大謬不然

    成語拼音:
    dà miù bù rán
    成語解釋:
    指非常錯誤;實際完全不是這樣。
    成語出處:
    西漢 司馬遷《報任少卿書》:“日夜思竭其不肖之才力,務一心營職,以求親媚主上。而事乃有大謬不然者夫!”
    458

    當面鑼,對面鼓

    成語拼音:
    dāng miàn luó,duì miàn gǔ
    成語解釋:
    比喻面對面地商量、對證或爭論。
    成語出處: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第51回:“他聽見俺娘說不拘幾時要對這話,他如何就慌了。要是我,你兩個當面鑼、對面鼓的對不是!”
    459

    東挪西湊

    成語拼音:
    dōng nuó xī còu
    成語解釋:
    指各處挪借,湊集款項
    成語出處: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13卷:“過了兩月,又近吉日,卻又欠迎親之費,六老只得東挪西湊,尋了幾件衣飾之類,往典鋪中解了幾十兩銀子,卻也不夠使用。”
    460

    顛撲不破

    成語拼音:
    diān pū bù pò
    成語解釋:
    顛:跌倒;撲:拍打。無論怎樣摔打都不會破。形容理論、學說等完全正確;無可辯駁。
    成語出處:
    宋 朱熹《朱子全書》:“既能體之而樂,則亦不患不能守,須如此而言,方是顛撲不破,絕滲漏,無病敗耳。”
    * 為人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