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為人 (787個)

    401

    拔本塞源

    成語拼音:
    bá běn sè yuán
    成語解釋:
    本:根本,根源。拔起樹根,塞住水源。比喻防患除害要從根本上打主意。
    成語出處:
    《晉書 慕容垂載記》:“將軍欲裂冠毀冕,拔本塞源者,自可任將軍兵勢,何復多云。”
    402

    不差毫厘

    成語拼音:
    bù chā háo lí
    成語解釋:
    不差一毫一厘。
    成語出處:
    宋 李昉《太平廣記》第158卷引《玉堂閑話 許生》:“顯晦之事,不差毫厘矣。”
    403

    不差累黍

    成語拼音:
    bù chā lěi shǔ
    成語解釋:
    累黍:是古代兩種很小的重量單位,形容數量極小。形容絲毫不差。
    成語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律歷志上》:“度長短者不失毫厘,量多少者不失圭撮,權輕重者不失黍累。”
    404

    抱殘守缺

    成語拼音:
    bào cán shǒu quē
    成語解釋:
    殘:殘缺;不完整。缺:殘破。指舍不得扔下破舊東西。也作“保殘守缺”。
    成語出處:
    東漢 劉歆《移書讓太常博士》:“猶欲抱殘守缺,挾恐見破之私意,而亡(無)從善服義之公心。”
    405

    拔丁抽楔

    成語拼音:
    bá dīng chōu xiē
    成語解釋:
    拔出釘子,抽掉楔子。比喻解除困難。
    成語出處:
    元 李壽卿《度柳翠》第四折:“大眾恐有不能了達,心生疑惑者,請垂下問,我與他拔丁抽楔。”
    406

    背道而馳

    成語拼音:
    bèi dào ér chí
    成語解釋:
    背:背向;道:道路;方向;馳:奔跑。朝著相反的方向奔跑。比喻彼此方向不同;目的完全相反。
    成語出處:
    唐 柳宗元《〈楊評事文集〉后序》:“其余各探一隅,相與背馳于道者,其去彌遠。”
    407

    把飯叫饑

    成語拼音:
    bǎ fàn jiào jī
    成語解釋:
    比喻多此一舉。
    成語出處:
    宋 蘇軾《答程彝仲推官書》:“所示自是一篇高文,大似把飯叫饑,聊發千里一笑。”
    408

    變風易俗

    成語拼音:
    biàn fēng yì sú
    成語解釋:
    指改變舊的風氣和習俗。
    成語出處:
    《史記 平津侯主父列傳》:“向使秦緩其刑罰,薄賦倒斂……變風易俗,化于海內,則世世必安矣。”
    409

    不教而誅

    成語拼音:
    bù jiào ér zhū
    成語解釋:
    誅:殺或懲罰。事先不加教育;出錯或犯法就懲罰或殺戮。
    成語出處:
    先秦 荀況《荀子 富國》:“故不教而誅,則刑繁而邪不勝,教而不誅,則奸民不懲。”
    410

    病急亂投醫

    成語拼音:
    bìng jí luàn tóu yī
    成語解釋:
    病勢沉重,到處亂請醫生。比喻事情到了緊急的時候,到處求或亂想辦法。
    成語出處: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57回:“紫鵑笑道:‘你也念起佛來,真是新聞!’寶玉笑道:‘所謂病急亂投醫了。’”
    411

    不落俗套

    成語拼音:
    bù luò sú tào
    成語解釋:
    落:停留,定正。不因襲陳舊的格式
    成語出處:
    臧克家《京華練筆三十年》:“我學習寫點評論性質的文章,給自己立兩個標準。一個是獨立思考,另一個是不落俗套。”
    412

    閉明塞聰

    成語拼音:
    bì míng sè cōng
    成語解釋:
    堵塞視聽。指對外界事物不聞不問或不了解。
    成語出處:
    漢 王充《論衡 自紀》:“閉明塞聰,愛精自保。”
    413

    蔽明塞聰

    成語拼音:
    bì míng sè cōng
    成語解釋:
    蔽:遮;聰:聽覺靈敏;明:看得清楚。蒙住眼睛不看,堵塞耳朵不聽。指對外界事物不聞不問
    成語出處:
    宋 曾鞏《洪范傳》:“夫然,故蔽明塞聰,而天下之情可坐而盡也。”
    414

    閉目塞聽

    成語拼音:
    bì mù sè tīng
    成語解釋:
    塞:堵塞。閉上眼睛不看;堵住耳朵不聽。形容對外界事物全不了解。
    成語出處:
    東漢 王充《論衡 自紀》:“閉明塞聰,愛精自保。”
    415

    閉門造車

    成語拼音:
    bì mén zào chē
    成語解釋:
    原意指只要按照同一規格;關起門來造成的車子;用起來也能合轍。現用以比喻不進行調查研究;只憑主觀想象辦事;不符合客觀實際。
    成語出處:
    宋 朱熹《或問》第五卷:“古語所謂‘閉門造車,出門合轍’,蓋言其法之同。”
    416

    畢其功于一役

    成語拼音:
    bì qí gōng yú yī yì
    成語解釋:
    把應該分成幾步做的事一次做完。
    成語出處:
    孫中山《發刊詞》:“吾國治民生主義者,睹其禍害于未萌,誠可舉政治革命、社會革命畢其功于一役。”
    417

    補闕拾遺

    成語拼音:
    bǔ quē shí yí
    成語解釋:
    闕:通“缺”,缺失。拾遺:補錄遺漏。補錄缺失遺漏的內容。
    成語出處:
    《晉書 張軌傳》:“圣王將舉大事,必崇三訊之法,朝置諫官以匡大理,疑承輔弼以補闕拾遺。”
    418

    不求聞達

    成語拼音:
    bù qiú wén dá
    成語解釋:
    聞:有名望;達:顯達。不追求名譽和地位。
    成語出處:
    三國 蜀 諸葛亮《前出師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候。”
    419

    不求有功,但求無過

    成語拼音:
    bù qiú yǒu gōng,dàn qiú wú guò
    成語解釋:
    不要求立功,只希望沒有錯誤。
    成語出處:
    《中國現在記》第二回:“總而言之,一句話,現在的情形,我不求有功,但求無過。”
    420

    不容置疑

    成語拼音:
    bù róng zhì yí
    成語解釋:
    容:容許;疑:懷疑。不容許有什么懷疑。指真實、正確和可靠。
    成語出處:
    宋 陸游《謂南文集》:“蓋其靈響暴著,亦有不容置疑者矣。”
    * 為人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