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三的成語 (1980個)

    801

    執鞭隨鐙

    成語拼音:
    zhí biān suí dèng
    成語解釋:
    比喻因敬仰而愿意追隨左右。
    成語出處:
    明 羅貫中《國演義》第28回:“愿將軍不棄,收為步卒,早晚執鞭隨鐙,死亦甘心。”
    802

    折臂

    成語拼音:
    zhé bì sān gōng
    成語解釋:
    晉代的羊枯,曾墜馬折斷手臂,官至公。指貴官墮馬
    成語出處:
    唐·劉禹錫《秘書崔少監墜馬長句因而和之詩》:“上車著作應來問,折臂公定送方。”
    803

    張燈結彩

    成語拼音:
    zhāng dēng jié cǎi
    成語解釋:
    掛上燈籠;系上彩綢。形容喜慶的景象。
    成語出處:
    明 羅貫中《國演義》第69回:“告諭城內居民,盡張燈結彩,慶賞佳節。”
    804

    走伏無地

    成語拼音:
    zǒu fú wú dì
    成語解釋:
    比喻沒有藏匿容身的地方。
    成語出處:
    國志·魏書·鐘會傳》:“蹊路斷絕,走伏無地。”
    805

    枝附葉連

    成語拼音:
    zhī fù yè lián
    成語解釋:
    見“枝附葉著”。
    成語出處:
    國志·蜀志·姜維傳》:“[姜維]故自危懼,不復還成都”裴松之注引晉·常璩《華陽國志》:“維惡黃皓恣擅,啟后主欲殺之。后主曰:‘皓趨走小臣耳……君何足介意!’維見皓枝附葉連,懼于失言,遜辭而出。”
    806

    陟罰臧否

    成語拼音:
    zhì fá zāng fǒu
    成語解釋:
    賞罰褒貶。
    成語出處:
    國志·蜀志·諸葛亮傳》“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
    807

    智均力敵

    成語拼音:
    zhì jūn lì dí
    成語解釋:
    謂雙方的智略或勢力旗鼓相當。《國志·魏書·王朗傳》:“假使權親與蜀賊相持,搏戰曠日,智均力敵,兵不速決,當須軍興以成其勢者,然后宜選持重之將,承寇賊之要,相時而后動,擇地而后行,一舉更無余事。”《宣和書譜·行書二·虞世南》:“[虞世南]當時與歐陽詢皆以書
    成語出處:
    國志·魏書·王朗傳》:“假使權親與蜀賊相持,搏戰曠日,智均力敵,兵不速決,當須軍興以成其勢者,然后宜選持重之將,承寇賊之要,相時而后動,擇地而后行,一舉更無余事。”
    808

    折節下士

    成語拼音:
    zhé jié xià shì
    成語解釋:
    折節:屈己下人。屈己下人,尊重有見識有能力的人。
    成語出處:
    國志·魏志·袁紹傳》:“紹有姿貌威容,能折節下士,士多附之,太祖少與交焉。”
    809

    總角之好

    成語拼音:
    zǒng jiǎo zhī hǎo
    成語解釋:
    指小時候很要好的朋友。
    成語出處:
    國志 吳志 周瑜傳》裴松之注引《江表傳》:“周公瑾英俊異才,與孤有總角之好。”《晉書 何劭傳》:“邵字敬祖,少與武帝同年,有總角之好。”
    810

    政令不一

    成語拼音:
    zhèng lìng bù yī
    成語解釋:
    發出的命令不統一。形容軍務或政務混亂。
    成語出處:
    《左傳 昭公二十年》:“帥賤多寵,政令不壹。”《國志 魏志 武帝紀 》:“吾知紹之為人,志大而智小,色厲而膽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畫不明,將驕而政令不一,土地雖廣糧食雖豐,適足以為吾奉也。”
    811

    卓犖超倫

    成語拼音:
    zhuó luò chāo lún
    成語解釋:
    卓犖:超絕。倫:類。才能突出,超出一般人。
    成語出處:
    《文選·孔融·薦彌衡表》:“叔質貞亮,英才卓躒。”《國志·蜀書·秦宓傳》:“夫欲救危撫亂,脩己以安人,則宜卓犖超倫,與時殊趣,震驚鄰國,駭動四方,上當天心,下合人意。”
    812

    指鹿作馬

    成語拼音:
    zhǐ lù zuò mǎ
    成語解釋:
    比喻有意顛倒黑白,混淆是非。同“指鹿為馬”。
    成語出處:
    國志 魏志 鮑勛傳》:“大軍還洛陽,曜有罪,勛奏絀遣。而曜密表勛私解邕事。昭曰:‘勛指鹿作馬,收付廷尉。’”
    813

    鐘鳴漏盡

    成語拼音:
    zhōng míng lòu jìn
    成語解釋:
    漏:滴漏,古代計時器。晨鐘已經敲呼,漏壺的水也將滴完。比喻年老力衰,已到晚年。也指深夜。
    成語出處:
    晉 陳壽《國志 魏志 田豫傳》:“年過七十而以居位,譬猶鐘鳴漏盡而夜行不休,是罪人也。”
    814

    長年

    成語拼音:
    zhǎng nián sān lǎo
    成語解釋:
    古時指船工。
    成語出處:
    唐·杜甫《撥悶》詩:“長年老遙憐汝,捩舵開頭捷有神。”
    815

    指囷相贈

    成語拼音:
    zhǐ què xiāng zèng
    成語解釋:
    囷:圓形的谷倉。指著谷倉里的糧食,表示要捐贈給他人。形容慷慨資助朋友。亦作“指囷相助”。
    成語出處:
    明·羅貫中《國演義》第五十四回:“瑜曰:‘子敬是我恩人,想昔日指囷相贈之情,如何不救你?你且寬心住數日,待江北探細的回,別有區處。’”
    816

    不著兩

    成語拼音:
    zháo sān bù zháo liǎng
    成語解釋:
    指說話或做事輕重不當,考慮欠周,注意這里,顧不到那里。
    成語出處: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45回:“那珍大爺管兒子,倒也象當日老祖宗的規矩,只是著不著兩的。”
    817

    走石飛沙

    成語拼音:
    zǒu shí fēi shā
    成語解釋:
    沙土飛揚,石塊滾動。形容風勢狂暴。
    成語出處:
    國志 吳志 陸凱傳》:“蒼梧、南海,歲有風瘴氣之害,風則折木,飛沙轉石,氣則霧郁,飛鳥不經。”
    818

    掌上觀文

    成語拼音:
    zhǎng shàng guān wén
    成語解釋:
    見“掌上觀紋”。
    成語出處:
    明·羅貫中《國演義》第五十七回:“曹操、孫權,吾視之若掌上觀文,量此小縣,何足介意!”
    819

    壯士解腕

    成語拼音:
    zhuàng shì jiě wàn
    成語解釋:
    勇士手腕被蝮蛇咬傷,就立即截斷,以免毒性擴散全身。比喻作事要當機立斷,不可猶豫不決。
    成語出處:
    晉 陳壽《國志 魏志 陳泰傳》:“古人有言:‘蝮蛇螫手,壯士解腕。’”
    820

    李四

    成語拼音:
    zhāng sān lǐ sì
    成語解釋:
    假設的名字,泛指某人或某些人。
    成語出處:
    宋 釋普濟《五燈會元 百丈恒禪師法嗣》:“問:‘如何是佛?’師曰:‘張李四。’”
    * 三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