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三的成語 (1980個)

    781

    一時

    成語拼音:
    yī shí sān kè
    成語解釋:
    同“一時半刻”。
    成語出處:
    清·李漁《凰求鳳·夥媒》:“機緣湊,把愁腸暫丟,便難成,也一時刻展眉頭。”
    782

    余聲

    成語拼音:
    yú shēng sān rì
    成語解釋:
    語出《列子·湯問》:“(韓娥)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繞梁欐,日不絕。”后因以“余聲日”形容樂聲余韻無窮,不絕于耳。
    成語出處:
    語出《列子·湯問》:“(韓娥)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繞梁欐,日不絕。”
    783

    云屯雨集

    成語拼音:
    yún tún yǔ jí
    成語解釋:
    形容眾多的人聚集在一起。
    成語出處:
    明·羅貫中《國演義》第九回:“賊兵云屯雨集,圍定城池,布軍與戰不利。”
    784

    揚湯止沸

    成語拼音:
    yáng tāng zhǐ fèi
    成語解釋:
    把鍋里開著的水舀起來再倒回去,使它涼下來不沸騰。比喻辦法不徹底,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成語出處:
    晉 陳壽《國志 魏志 董卓傳》:“卓未至,進敗”裴松之注引《典略》:“臣聞揚湯止沸,不如滅火去薪。”
    785

    一問不知

    成語拼音:
    yī wèn sān bù zhī
    成語解釋:
    不知:指對事的開始、中間和結尾都不知道。不管怎樣問;總說不知道。比喻對實際情況了解太少。也作“一問搖頭不知”。
    成語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哀公二十七年》:“君子之謀也,始、衷、終皆舉之,而后入焉。今年不知而入之,不亦難乎?”
    786

    一無所取

    成語拼音:
    yī wú suǒ qǔ
    成語解釋:
    原指一點都沒拿。后也形容什么都未得到。
    成語出處:
    國志·魏志·鐘會傳》裴松之注:“會前后賜錢帛數百萬計,悉送供公家之用,一無所取。”
    787

    游戲

    成語拼音:
    yóu xì sān mèi
    成語解釋:
    原為佛家語,意思是排除雜念,使心神平靜。也比喻事物的精義、決竅。后指用游戲的態度對待一切。
    成語出處:
    宋 陳巖肖《庚溪詩話》下卷:“東坡謫居齊安,時以文筆游戲昧。”
    788

    一心一意

    成語拼音:
    yī xīn yī yì
    成語解釋:
    只有一個心眼兒;沒有別的考慮。
    成語出處:
    晉 陳壽《國志 魏志 杜恕傳》:“免為庶人,徙章武郡,是歲嘉平元年。”裴松之注引《杜氏新書》:“故推一心,任一意,直而行之耳。”
    789

    言笑自若

    成語拼音:
    yán xiào zì ruò
    成語解釋:
    談笑如常,十分鎮定。
    成語出處:
    國志·蜀志·關羽傳》:“時羽適請諸將飲食相對,臂血流離,盈于盤器,而羽割灸引酒,言笑自若。”宋·歐陽修《瀧岡阡表》:“其后修貶夷陵,太夫人言笑自若。”
    790

    衣繡晝行

    成語拼音:
    yì xiù zhòu xíng
    成語解釋:
    晝:白天。穿了錦繡衣服在白晝行走。比喻在本鄉作官,或富貴后回到故鄉。
    成語出處:
    晉 陳壽《國志 魏志 張既傳》:“還君本州,可謂衣繡晝行矣。”
    791

    要言不煩

    成語拼音:
    yào yán bù fá
    成語解釋:
    要:簡要;煩:煩瑣。形容說話或寫文章簡明扼要;一點不羅嗦。
    成語出處:
    國 魏 管辰《管輅別傳》:“可謂要言不煩也。”
    792

    余音繞梁,日不絕

    成語拼音:
    yú yīn rào liáng,sān rì bù jué
    成語解釋:
    余音:音樂的余味;絕:斷。形容歌聲高亢、優美悅耳,余味無窮
    成語出處:
    戰國·鄭·列御寇《列子·湯問》:“過雍門,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繞梁欐,日不絕,左右以其人弗去。”
    793

    有勇有謀

    成語拼音:
    yǒu yǒng yǒu móu
    成語解釋:
    勇:勇氣;膽量;謀:計謀。策略。既有膽量又有計謀。
    成語出處:
    晉 陳壽《國志 魏志 董卓傳》裴松之注引《獻帝起居注》:“呂布受恩而反圖之,斯須之間,頭懸竿端,此有勇而無謀也。”
    794

    搖搖欲墜

    成語拼音:
    yáo yáo yù zhuì
    成語解釋:
    搖搖:搖晃;動搖不穩的樣子;欲:將要;墜:掉下來。搖搖晃晃;即將掉下來。形容很不穩定;就要掉下來;或比喻就要垮臺或崩潰。
    成語出處:
    明 羅貫中《國演義》第104回:“眾視之,見其色昏暗,搖搖欲墜。”
    795

    云中白鶴

    成語拼音:
    yún zhōng bái hè
    成語解釋:
    象云彩中的白鶴一般。比喻志行高潔的人。
    成語出處:
    國志·魏志·邴原傳》裴松之注引《原別傳》:“邴君所謂云中白鶴,非鶉鷃之網所能羅矣。”
    796

    一座皆驚

    成語拼音:
    yī zuò jiē jīng
    成語解釋:
    在座的人都感到驚奇。
    成語出處:
    國志·魏志·王粲傳》:“粲至,年既幼弱,容狀短小,一坐盡驚。”
    797

    一坐盡驚

    成語拼音:
    yī zuò jìn jīng
    成語解釋:
    謂滿座皆驚服。
    成語出處:
    國志·魏志·王粲傳》:“粲至,年既幼弱,容狀短小,一坐盡驚。”
    798

    刖趾適屨

    成語拼音:
    yuè zhǐ shì jù
    成語解釋:
    因為鞋小腳大,就把腳削去一塊來湊和鞋的大小。比喻不合理的牽就湊合或不顧具體條件,生搬硬套。
    成語出處:
    國志·魏書·明帝紀》裴松之注引《魏略》:“刖趾適屨,刻肌傷骨,反更稱說,自以為能。”
    799

    坐不窺堂

    成語拼音:
    zùo bù kuī táng
    成語解釋:
    端坐不斜視,專心一意。
    成語出處: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鄭太傳》:“張孟卓東平長者,坐不窺堂。”
    800

    招兵買馬

    成語拼音:
    zhāo bīng mǎi mǎ
    成語解釋:
    招收士兵;購買戰馬。形容組織擴充力量。
    成語出處:
    明 湯顯祖《牡丹亭 虜諜》:“限他年內招兵買馬,騷擾淮陽地方,相機而行,以開征進之路。”
    * 三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