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三國成語 (764個)

    421

    政令不一

    成語拼音:
    zhèng lìng bù yī
    成語解釋:
    發出的命令不統一。形容軍務或政務混亂。
    成語出處:
    《左傳 昭公二十年》:“帥賤多寵,政令不壹。”《志 魏志 武帝紀 》:“吾知紹之為人,志大而智小,色厲而膽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畫不明,將驕而政令不一,土地雖廣糧食雖豐,適足以為吾奉也。”
    422

    安堵樂業

    成語拼音:
    ān dǔ lè yè
    成語解釋:
    安堵:相安,安定。猶言安居樂業。
    成語出處:
    魏 鐘會《檄蜀文》:“百姓士民,安堵樂業。農不易畝,市不回肆。”
    423

    哀感頑艷

    成語拼音:
    āi gǎn wán yàn
    成語解釋:
    哀:悲哀;感:感動;頑:愚拙;艷:慧麗。悲痛的情調使愚頑無知的人和聰明俊美的人同樣受到感動。后轉用以評述艷情作品。謂文辭既哀婉感傷;又古拙綺麗;深切感人。
    成語出處:
    魏 繁欽《與魏文帝箋》:“詠北狄之遐征,奏胡馬之長思,凄入肝脾,哀感頑艷。”呂延濟注:“頑鈍艷美者皆感之。”
    424

    傲睨自若

    成語拼音:
    ào nì zì ruò
    成語解釋:
    睨:斜視。自若:指滿不在乎。形容自高自大、藐視一切的樣子。
    成語出處:
    宋 王讜《唐語林 豪爽》:“鄭太穆郎中為金州刺史,一日忽致書襄陽于司空頔,其言懇切,而傲睨自若,似無郡僚之禮。”
    425

    昂然而入

    成語拼音:
    áng rán ér rù
    成語解釋:
    仰頭挺胸地走進來。形容態度傲慢
    成語出處:
    明 羅貫中《演義》第65回:“須臾,李恢昂然而入。”
    426

    安營下寨

    成語拼音:
    ān yíng xià zhài
    成語解釋:
    安:安置;營:營房;寨:防守用的柵欄。指軍隊駐扎下來。比喻建立臨時的住宿或基地
    成語出處:
    明 羅貫中《演義》第五回:“眾諸侯亦陸續皆至,各自安營下寨,連接二百余里。”
    427

    步步為營

    成語拼音:
    bù bù wéi yíng
    成語解釋:
    步:古時五尺為步;步步:表示距離近;營:軍事營壘。軍隊每前進一步就設下一道營壘。比喻行動謹慎;防備嚴密。現常用來比喻行動、做事謹慎;穩扎穩打。
    成語出處:
    明 羅貫中《演義》第71回:“可激勸士卒,拔寨前進,步步為營,誘淵來戰而擒之。”
    428

    敗不旋踵

    成語拼音:
    bài bù xuán zhǒng
    成語解釋:
    形容很快就遭到失敗。旋踵,轉動一下腳后跟。
    成語出處:
    唐 盧照鄰《論》:“然而喪師失律,敗不旋踵,奔波謙瓚之間,羈旅袁曹之手,豈拙于用武,將遇非常敵乎?”
    429

    不辨真偽

    成語拼音:
    bù biàn zhēn wěi
    成語解釋:
    辨:分辨。偽:虛假。無法辨別真的和假的。
    成語出處:
    明·馮夢龍《東周列志》第十九回:“晉文公先年過曹,曹人多有識得的,其夜倉卒不辨真偽。”
    430

    博采眾議

    成語拼音:
    bó cǎi zhòng yì
    成語解釋:
    博:廣;議:建議。廣泛采納群眾的建議
    成語出處:
    晉 陳壽《志 吳志 孫登傳》:“誠宜與將相大臣詳擇時宜,博采眾議,寬刑輕賦,均息力役,以順民望。”
    431

    寶刀不老

    成語拼音:
    bǎo dāo bù lǎo
    成語解釋:
    比喻雖然年齡已大或脫離本行已久,但功夫技術并沒減退。
    成語出處:
    明 羅貫中《演義》第70回:“張郃出馬,見了黃忠,笑曰:‘你許大年紀,猶不識羞,尚欲出陣耶?’忠怒曰:‘豎子欺吾年老!吾手中寶刀卻不老。’”
    432

    不遑寧息

    成語拼音:
    bù huáng níng xī
    成語解釋:
    沒有閑暇的時間過安寧的日子。指忙于應付繁重或緊急的事務。同“不遑寧處”。
    成語出處:
    志 吳書 韋曜傳》:“故勉精歷操,晨興夜寐不遑寧息,經之以歲月,累之以日力。”
    433

    百舉百捷

    成語拼音:
    bǎi jǔ bǎi jié
    成語解釋:
    做一百件事,成功一百件。指辦事萬無一失。同“百舉百全”。
    成語出處:
    志 吳志 周魴傳》:“魴生在江淮,長于時事,見其便利,百舉百捷。”
    434

    百舉百全

    成語拼音:
    bǎi jǔ bǎi quán
    成語解釋:
    每次行動都能完成其事,形容事事得心應手,都能取得好的效果。
    成語出處:
    晉 陳壽《志 魏志 郭嘉傳》:“夫智者審于量主,百舉百全,而功名可立也。”
    435

    避李嫌瓜

    成語拼音:
    bì lǐ xián guā
    成語解釋:
    以之表示避免嫌疑。
    成語出處:
    魏 曹植《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處嫌疑間。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
    436

    百里之才

    成語拼音:
    bǎi lǐ zhī cái
    成語解釋:
    百里:方圓百里之地;才:才能。指能治理方圓百里地區的人才
    成語出處:
    明 羅貫中《演義》第57回:“龐士元非百里之才。”
    437

    不謀而同

    成語拼音:
    bù móu ér tóng
    成語解釋:
    謀:商量。事先沒有商量,言行都保持一致
    成語出處:
    唐 韓愈《請上尊號表》:“考其所陳,中于義理,天人合愿,不謀而同。”
    438

    不求聞達

    成語拼音:
    bù qiú wén dá
    成語解釋:
    聞:有名望;達:顯達。不追求名譽和地位。
    成語出處:
    蜀 諸葛亮《前出師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候。”
    439

    拔十得五

    成語拼音:
    bá shí dé wǔ
    成語解釋:
    想選拔十個,結果只選得五個。指選拔人才不容易。
    成語出處:
    《新唐書 張九齡傳》:“夫吏部尚書、侍郎,以賢而授者也,豈不能知人?如知之難,拔十得五,斯可矣。”
    440

    拔十失五

    成語拼音:
    bá shí shī wǔ
    成語解釋:
    指選拔人才而失其半數。
    成語出處:
    志 蜀書 龐統傳》:“今拔十失五,猶得其半,而可以崇邁世數,使有志者自勵,不亦可乎?”
    * 三國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