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三國成語 (764個)

    381

    壯士解腕

    成語拼音:
    zhuàng shì jiě wàn
    成語解釋:
    勇士手腕被蝮蛇咬傷,就立即截斷,以免毒性擴散全身。比喻作事要當機立斷,不可猶豫不決。
    成語出處:
    晉 陳壽《志 魏志 陳泰傳》:“古人有言:‘蝮蛇螫手,壯士解腕。’”
    382

    枕石漱流

    成語拼音:
    zhěn shí sòu liú
    成語解釋:
    舊時指隱居生活。
    成語出處:
    魏 曹操《秋胡行》:“遨游八極,枕石漱流飲泉。”
    383

    舟水之喻

    成語拼音:
    zhōu shuǐ zhī yù
    成語解釋:
    舟:船。對船和水的比喻,即水可以載舟,也可覆舟。老百姓可以幫助君王建立朝廷,也可以起來反抗推翻朝廷。
    成語出處:
    志·魏志·王基傳》:“愿陛下深察東野之弊,留意舟水之喻,息奔駟于未盡,節力役于未困。”
    384

    志同道合

    成語拼音:
    zhì tóng dào hé
    成語解釋:
    形容彼此志向相同;信仰、志趣一致。志:志向;道:道路;信仰。
    成語出處:
    晉 陳壽《志 陳思王植傳》:“及其見舉于湯武、周文,誠道合志同,玄漠神通。”
    385

    自新之路

    成語拼音:
    zì xīn zhī lù
    成語解釋:
    罪犯自己改正錯誤,重新做人的出路。
    成語出處:
    志 魏志 田豫傳》:“豫悉見諸系囚,慰諭,開其自新之路,一時破械遣之。”
    386

    自有公論

    成語拼音:
    zì yǒu gōng lùn
    成語解釋:
    指事情的是非曲直公眾自然會有評論。
    成語出處: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品藻》:“捍庾公呴又問:‘何者居其右?’王曰:‘自有人。’又問:‘何者是?’王曰:‘噫!其自有公論。’”明·羅貫中《演義》第一回:“朝廷自有公論,汝豈可造次?”
    387

    知遇之恩

    成語拼音:
    zhī yù zhī ēn
    成語解釋:
    給予賞識或重用的恩情。
    成語出處:
    明 羅貫中《演義》:“只因一時知遇之感,不覺為之一哭。”
    388

    肘腋之患

    成語拼音:
    zhǒu yè zhī huàn
    成語解釋:
    肘腋:胳膊肘兒和夾肢窩。比喻極接近的地方。產生于身旁的禍患。
    成語出處:
    晉 陳壽《志 蜀志 法正傳》:“亮答曰:‘主公之在公安在,北畏曹公之疆,東憚孫權之逼,近則懼孫夫人生變于肘腋之下,正當斯這時,進退狼跋。”
    389

    孜孜不倦

    成語拼音:
    zī zī bù juàn
    成語解釋:
    勤奮努力;不知疲倦(孜孜:勤勉的樣子)。
    成語出處:
    《尚書 君陳》:“惟日孜孜,無敢逸豫。”《后漢書 魯丕傳》:“性沉深好學,孳孳不倦。”《志 蜀書 向朗傳》:“乃更潛心典籍,孜孜不倦。”
    390

    擇主而事

    成語拼音:
    zé zhǔ ér shì
    成語解釋:
    事:侍奉。舊指選擇明主,為他辦事。
    成語出處:
    明·羅貫中《演義》第十四回:“豈不聞‘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
    391

    四海鼎沸

    成語拼音:
    sì hǎi dǐng fèi
    成語解釋:
    四海:古人以為中四境有海環繞,用以指全各地;鼎沸:比喻局勢不安定,如同鼎水沸騰。形容天下大亂。
    成語出處:
    志·蜀志·譙周傳》:“既非秦末鼎沸之時,實有六并據之勢。”《晉書·祖逖傳》:“若四海鼎沸,豪杰并起,吾與足下,當相避于中原耳。”
    392

    巫山洛浦

    成語拼音:
    wū shān luò pǔ
    成語解釋:
    巫山:指楚王與巫山神女夢中相會的典故。洛浦:洛水之濱。傳說中有洛水女神,魏曹植渡洛水時,因感戰楚宋玉對楚王與神女事,遂作《洛神賦》。后以“巫山”、“洛浦”二典合用,指巫山神女和洛水女神,也指男女幽會。亦作“巫山洛水”。參見“巫山云雨。”
    成語出處:
    巫山:指楚王與巫山神女夢中相會的典故。洛浦:洛水之濱。傳說中有洛水女神,魏曹植渡洛水時,因感戰楚宋玉對楚王與神女事,遂作《洛神賦》。后以“巫山”、“洛浦”二典合用。
    393

    枝干相持

    成語拼音:
    zhī gàn xiāng xhí
    成語解釋:
    比喻相互扶持。同“枝葉相持”。
    成語出處:
    魏曹冏《六代論》:“暨乎戰,諸姬微矣……至于王赧,降為庶人,猶枝干相持,得居虛位。”
    394

    豺狼當路

    成語拼音:
    chái láng dāng lù
    成語解釋:
    比喻暴虐奸邪的人掌握政。
    成語出處:
    志 魏志 杜襲傳》:“方今豺狼當路而狐貍是先,人將謂殿下避強攻弱,進不為勇,退不為仁。”
    395

    蕩氣回腸

    成語拼音:
    dàng qì huí cháng
    成語解釋:
    形容音樂或文辭婉轉動人。也形容感情充沛而強烈。蕩;搖蕩。回;回旋。
    成語出處:
    魏 曹丕《大墻上蒿行》:“女娥長歌,聲協宮商,感心動耳,蕩氣回腸。”
    396

    捐軀赴難

    成語拼音:
    juān qū fù nàn
    成語解釋:
    軀:身體。指舍棄生命,奔赴難。
    成語出處:
    ·魏·曹植《白馬篇》:“捐軀赴難,視死忽如歸。”
    397

    樂不思蜀

    成語拼音:
    lè bù sī shǔ
    成語解釋:
    蜀:指時蜀。蜀后主劉禪投降司馬昭后;被安置在洛陽仍過荒淫生活;快樂得不想回。比喻樂而忘返或樂而忘本。
    成語出處:
    晉 習鑿齒《漢晉春秋》:“王問禪曰:‘頗思蜀否?’禪曰:‘此間樂,不思蜀。’”
    398

    狼顧虎視

    成語拼音:
    láng gù hǔ shì
    成語解釋:
    如狼虎視物。形容威嚴而兇狠。
    成語出處:
    志·蜀志·楊戲傳》“亮南征,留邵為治中從事,是歲卒”裴松之注引晉·常璩《華陽志》:“亮身仗強兵,狼顧虎視,五大不在邊,臣常危之。”
    399

    熏蕕不同器

    成語拼音:
    xún yóu bù tóng qì
    成語解釋:
    熏蕕:香草和臭草。比喻好和壞不能共處。
    成語出處:
    魏 王肅《孔子家語 致思》:“回聞熏蕕不同器而藏,堯桀不共而治,以其異類也。”
    400

    熏蕕同器

    成語拼音:
    xún yóu tóng qì
    成語解釋:
    熏:香草;蕕:臭草。香草與臭草收藏在同一容器內。比喻好人與壞人共處。
    成語出處:
    魏 王肅《孔子家語 致思》:“回聞熏蕕不同器而藏,堯桀不共而治,以其異類也。”
    * 三國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