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三國成語 (764個)

    361

    要言不煩

    成語拼音:
    yào yán bù fá
    成語解釋:
    要:簡要;煩:煩瑣。形容說話或寫文章簡明扼要;一點不羅嗦。
    成語出處:
    魏 管辰《管輅別傳》:“可謂要言不煩也。”
    362

    有勇有謀

    成語拼音:
    yǒu yǒng yǒu móu
    成語解釋:
    勇:勇氣;膽量;謀:計謀。策略。既有膽量又有計謀。
    成語出處:
    晉 陳壽《志 魏志 董卓傳》裴松之注引《獻帝起居注》:“呂布受恩而反圖之,斯須之間,頭懸竿端,此有勇而無謀也。”
    363

    搖搖欲墜

    成語拼音:
    yáo yáo yù zhuì
    成語解釋:
    搖搖:搖晃;動搖不穩的樣子;欲:將要;墜:掉下來。搖搖晃晃;即將掉下來。形容很不穩定;就要掉下來;或比喻就要垮臺或崩潰。
    成語出處:
    明 羅貫中《演義》第104回:“眾視之,見其色昏暗,搖搖欲墜。”
    364

    云中白鶴

    成語拼音:
    yún zhōng bái hè
    成語解釋:
    象云彩中的白鶴一般。比喻志行高潔的人。
    成語出處:
    志·魏志·邴原傳》裴松之注引《原別傳》:“邴君所謂云中白鶴,非鶉鷃之網所能羅矣。”
    365

    一座皆驚

    成語拼音:
    yī zuò jiē jīng
    成語解釋:
    在座的人都感到驚奇。
    成語出處:
    志·魏志·王粲傳》:“粲至,年既幼弱,容狀短小,一坐盡驚。”
    366

    一坐盡驚

    成語拼音:
    yī zuò jìn jīng
    成語解釋:
    謂滿座皆驚服。
    成語出處:
    志·魏志·王粲傳》:“粲至,年既幼弱,容狀短小,一坐盡驚。”
    367

    刖趾適屨

    成語拼音:
    yuè zhǐ shì jù
    成語解釋:
    因為鞋小腳大,就把腳削去一塊來湊和鞋的大小。比喻不合理的牽就湊合或不顧具體條件,生搬硬套。
    成語出處:
    志·魏書·明帝紀》裴松之注引《魏略》:“刖趾適屨,刻肌傷骨,反更稱說,自以為能。”
    368

    執鞭隨鐙

    成語拼音:
    zhí biān suí dèng
    成語解釋:
    比喻因敬仰而愿意追隨左右。
    成語出處:
    明 羅貫中《演義》第28回:“愿將軍不棄,收為步卒,早晚執鞭隨鐙,死亦甘心。”
    369

    張燈結彩

    成語拼音:
    zhāng dēng jié cǎi
    成語解釋:
    掛上燈籠;系上彩綢。形容喜慶的景象。
    成語出處:
    明 羅貫中《演義》第69回:“告諭城內居民,盡張燈結彩,慶賞佳節。”
    370

    走伏無地

    成語拼音:
    zǒu fú wú dì
    成語解釋:
    比喻沒有藏匿容身的地方。
    成語出處:
    志·魏書·鐘會傳》:“蹊路斷絕,走伏無地。”
    371

    陟罰臧否

    成語拼音:
    zhì fá zāng fǒu
    成語解釋:
    賞罰褒貶。
    成語出處:
    志·蜀志·諸葛亮傳》“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
    372

    智均力敵

    成語拼音:
    zhì jūn lì dí
    成語解釋:
    謂雙方的智略或勢力旗鼓相當。《志·魏書·王朗傳》:“假使權親與蜀賊相持,搏戰曠日,智均力敵,兵不速決,當須軍興以成其勢者,然后宜選持重之將,承寇賊之要,相時而后動,擇地而后行,一舉更無余事。”《宣和書譜·行書二·虞世南》:“[虞世南]當時與歐陽詢皆以書
    成語出處:
    志·魏書·王朗傳》:“假使權親與蜀賊相持,搏戰曠日,智均力敵,兵不速決,當須軍興以成其勢者,然后宜選持重之將,承寇賊之要,相時而后動,擇地而后行,一舉更無余事。”
    373

    張甲李乙

    成語拼音:
    zhāng jiǎ lǐ yǐ
    成語解釋:
    猶言張李四。
    成語出處:
    漢·張奐《誡兄弟書》:“不自克責,反云張甲謗我,李乙怨我,我無是過,爾亦已矣。”·魏·曹操《與王修書》:“張甲李乙,尚猶先之,此主人意待之不優之效也。”
    374

    折節下士

    成語拼音:
    zhé jié xià shì
    成語解釋:
    折節:屈己下人。屈己下人,尊重有見識有能力的人。
    成語出處:
    志·魏志·袁紹傳》:“紹有姿貌威容,能折節下士,士多附之,太祖少與交焉。”
    375

    總角之好

    成語拼音:
    zǒng jiǎo zhī hǎo
    成語解釋:
    指小時候很要好的朋友。
    成語出處:
    志 吳志 周瑜傳》裴松之注引《江表傳》:“周公瑾英俊異才,與孤有總角之好。”《晉書 何劭傳》:“邵字敬祖,少與武帝同年,有總角之好。”
    376

    指鹿作馬

    成語拼音:
    zhǐ lù zuò mǎ
    成語解釋:
    比喻有意顛倒黑白,混淆是非。同“指鹿為馬”。
    成語出處:
    志 魏志 鮑勛傳》:“大軍還洛陽,曜有罪,勛奏絀遣。而曜密表勛私解邕事。昭曰:‘勛指鹿作馬,收付廷尉。’”
    377

    鐘鳴漏盡

    成語拼音:
    zhōng míng lòu jìn
    成語解釋:
    漏:滴漏,古代計時器。晨鐘已經敲呼,漏壺的水也將滴完。比喻年老力衰,已到晚年。也指深夜。
    成語出處:
    晉 陳壽《志 魏志 田豫傳》:“年過七十而以居位,譬猶鐘鳴漏盡而夜行不休,是罪人也。”
    378

    指囷相贈

    成語拼音:
    zhǐ què xiāng zèng
    成語解釋:
    囷:圓形的谷倉。指著谷倉里的糧食,表示要捐贈給他人。形容慷慨資助朋友。亦作“指囷相助”。
    成語出處:
    明·羅貫中《演義》第五十四回:“瑜曰:‘子敬是我恩人,想昔日指囷相贈之情,如何不救你?你且寬心住數日,待江北探細的回,別有區處。’”
    379

    走石飛沙

    成語拼音:
    zǒu shí fēi shā
    成語解釋:
    沙土飛揚,石塊滾動。形容風勢狂暴。
    成語出處:
    志 吳志 陸凱傳》:“蒼梧、南海,歲有風瘴氣之害,風則折木,飛沙轉石,氣則霧郁,飛鳥不經。”
    380

    掌上觀文

    成語拼音:
    zhǎng shàng guān wén
    成語解釋:
    見“掌上觀紋”。
    成語出處:
    明·羅貫中《演義》第五十七回:“曹操、孫權,吾視之若掌上觀文,量此小縣,何足介意!”
    * 三國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