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天下大治的意思 天下大治的讀音和出處

    • tiān
    • xià
    • zhì
    成語名稱:
    天下大治
    成語拼音:
    [tiān xià dà zhì]
    成語解釋:
    指國泰民安
    成語出處: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一卷:“堯舜時操五弦琴,歌《南風》詩,天下大治。”
    成語例句:
    清·石玉昆《小五義》第22回:“話說昔唐堯在位之時,天下大治。”
    是否常用:
    一般成語
    感情褒貶:
    中性成語
    成語詞性:
    作謂語、定語;用于書面語
    結構類型:
    主謂式成語
    形成年代:
    古代成語
    標準拼音:
    繁體字形:
    天下大治
    英文翻譯:
    The rule of the world
    成語故事:
    成語接龍:
    “天下大治”成語接龍
    成語分類:
    主謂式成語 四字成語 T開頭的成語
    成語關注:
    國泰民安

    成語天下大治

    “天下大治”的單字解釋

    】:1.天空:頂天立地。太陽一出滿天紅。2.位置在頂部的;凌空架設的:天棚。天窗。天橋。3.一晝夜二十四小時的時間,有時專指白天:今天。過了冬至,天越來越長了。4.用于計算天數:每天。第二天。三天三夜。忙了一天,晚上早點兒休息吧。5.一天里的某一段時間:五更天。天兒還早呢。6.季節:春天。冷天。三伏天。黃梅天。7.天氣:陰天。天晴。天冷了。8.天然的;天生的:天性。天資。天足。9.自然界:天災。人定勝天。10.姓。
    】:1.方位詞。位置在低處的:下游。下部。山下。往下看。2.等次或品級低的:下等。下級。下策。下品。3.方位詞。次序或時間在后的:下次。下半年。下不為例。4.向下面:下達。下行。5.方位詞。表示屬于一定范圍、情況、條件等:名下。部下。在黨的領導下。在這種情況下。6.表示當某個時間或時節:時下。節下。年下。7.用在數目字后面,表示方面或方位:兩下都同意。往四下一看。8.姓。9.由高處到低處:下山。下樓。順流而下。10.(雨、雪等)降落:下雨。下雪。下霜。11.發布;投遞:下命令。下通知。下戰書。12.去;到(處所):下鄉。下車間。下館子。13.退場:八一隊的五號下,三號上。這一場戲你應該從右邊的旁門下。14.放入:下種。下面條。下本錢。下網撈魚。15.進行(棋類游藝或比賽):下圍棋。咱們下兩盤象棋吧!16.卸除;取下:下裝。把敵人的槍下了。把窗戶下下來。17.做出(言論、判斷等):下結論。下批語。下定義。18.低于;少于:參加大會的不下三千人。19.用在“兩、幾”后面,表示本領、技能:他真有兩下。就這么幾下,你還要逞能?‖也說下子。20.表示由高處到低處:坐下。躺下。傳下一道命令。21.表示有空間,能容納:坐得下。這個劇場能容下上千人。這間屋子太小,睡不下六個人。22.表示動作的完成或結果:打下基礎。定下計策。準備下材料。
    】:[dà]1.指面積、體積、容量、數量、強度、力量超過一般或超過所比較的對象,與“小”相對:大廳。大政。大氣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2.指大小的對比:這間房有那間兩個大。3.規模廣,程度深,性質重要:大局。大眾。4.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淺或次數少:不大高興。5.年長,排行第一:老大。6.敬辭:大作。大名。大手筆。7.時間更遠:大前年。8.〔大夫〕古代官職,位于“卿”之下,“士”之上。9.超過事物一半,不很詳細,不很準確:大概。大凡。[dài]1.〔大夫〕醫生(“夫”讀輕聲)。2.〔大王〕戲曲、舊小說中對強盜首領的稱呼(“王”讀輕聲)。[tài]1.古同“”。2.古同“”。
    】:1.治理:治家。治國。自治。治標。治本。治淮(淮河)。2.指安定或太平:治世。天下大治。3.舊稱地方政府所在地:縣治。府治。省治。4.醫治:治病。我的病已經治好了。5.消滅(害蟲):治蝗。治蚜蟲。6.懲辦:治罪。懲治。處治。7.研究:治學。8.姓。

    “天下大治”的反義詞

    “天下大治”的近義詞

    “天下大治”的相關成語

    “天下大治”的關聯成語

    “天下大治”造句

    作為一種天下大治的社會狀態,孔子認為,無為而治的社會必須具有三個特征,即人民足食足兵和社會誠信。

    作為一種天下大治的社會狀態,孔子認為,無為而治的社會必須具有三個特征,即人民足食、天下無兵和社會誠信。

    我們的古人有“得人者昌,失人者亡”、“一人得位,天下大治”的格言,周得太公望而代商而興,齊桓公得管仲而霸天下,劉備三顧茅廬,勢成三分……

    初漢和初唐的統治者運用老子“無為而治”的思想治理國家使得民富國強、天下大治,說明了老子“自然無為”思想在歷史上所產生的深遠影響。

    經過明君賢臣二十幾年的努力,各方面都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天下大治,大唐進入全盛時期,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開元盛世”。

    獬豸,協理皋陶治獄,堅持公正,刑教兼施,要求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使社會和諧,天下大治

    伏羲是上古時候的圣賢帝王,但就算圣賢到伏羲的程度,治理國家也必須依賴賢臣各司其職,各盡其能,然后得天下大治,這是帝王欲使天下臻于大治的不二法門。

    又有郅都、賈誼、鄧章、晁錯、周亞夫等,一班文臣武將輔政鎮叛,真是天下大治,物阜民豐。

    有守者二十余人,分布寰區之內,俾各蒞臨民敷宣教化,則天下大治計日可期矣。

    漸有曠古絕今之奇謀生,損毀鋼常,還權四大于民,以民眾批判官僚,且自相攻伐,欲使群惡畢現而鏟絕,使天下自亂,以求天下大治

    * 天下大治的意思 天下大治的成語解釋 天下大治的拼音、詞性、造句、出處、近義詞、反義詞以及成語故事典故。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