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意思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讀音和出處

    • zhī
    • máo
    • gōng
    • zhī
    • dùn
    成語名稱: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成語拼音:
    [yǐ zǐ zhī máo,gōng zǐ zhī dùn]
    成語解釋:
    子:對別人的稱呼;矛:進攻敵人的刺擊武器;盾:保護自己擋住敵人刀箭的牌。比喻拿對方的觀點、方法或言論來反駁對方。
    成語出處:
    先秦 韓非《韓非子 難一》:“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莫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應也。”
    成語例句:
    菲薄古書者,惟讀過古書者最有力,這是的確的。因為他洞知弊病,能“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魯迅《華蓋集續編 古書與白話》)
    是否常用:
    感情褒貶:
    中性成語
    成語詞性:
    復句式;作謂語、賓語;含貶義
    結構類型:
    復句式成語
    形成年代:
    古代成語
    標準拼音:
    矛,不能讀作“yù”。
    繁體字形: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英文翻譯:
    Spear of son, shield of attacking son
    成語故事: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成語故事
    成語接龍: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成語接龍
    成語分類:
    復句式成語 八字成語 上下句成語 Y開頭的成語
    成語關注:
    稱呼 進攻 敵人 武器 保護 擋住 比喻 對方 觀點 方法 言論 反駁

    成語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單字解釋

    】:1.用;拿:以少勝多。曉之以理。贈以鮮花。2.依;按照:以次。以音序排列。3.因:何以知之?。不以人廢言。4.表示目的:以廣視聽。以待時機。5.于;在(時間):中華人民共和國以1949年10月1日宣告成立。6.跟“而”相同:城高以厚,地廣以深。7.姓。8.用在單純的方位詞前,組成合成的方位詞或方位結構,表示時間、方位、數量的界限:以前。以上。三日以后。縣級以上。長江以南。五千以內。二十歲以下。
    】:1.古代指兒女,現專指兒子:子女。子孫。子嗣。子弟(后輩人,年輕人)。2.植物的果實、種子:菜子。瓜子兒。子實。3.動物的卵:魚子。蠶子。4.幼小的,小的:子雞。子畜。子城。5.小而硬的顆粒狀的東西:子彈(dàn)。棋子兒。6.與“母”相對: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輔音)。7.對人的稱呼:男子。妻子。士子(讀書人)。舟子(船夫)。才子。8.古代對人的尊稱;稱老師或稱有道德、有學問的人:孔子。先秦諸子。9.地支的第一位,屬鼠:子丑寅卯(喻有條不紊的層次或事物的條理)。10.用于計時:子時(夜十一點至一點)。子夜(深夜)。11.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12.附加在名詞、動詞、形容詞后,具有名詞性(讀輕聲):旗子。亂子。胖子。13.個別量詞后綴(讀輕聲):敲了兩下子門。14.姓。
    】:1.往:由京之滬。君將何之?2.人稱代詞。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賓語):求之不得。取之不盡。操之過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過之無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稱代詞。虛用,無所指:久而久之。不覺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詞。這;那:之二蟲。之子于釣。5.用在定語和中心詞之間,組成偏正詞組。a)表示領屬關系:赤子之心。鐘鼓之聲。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飾關系:光榮之家。無價之寶。緩兵之計。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謂結構之間,取消它的獨立性,使變成偏正結構:中國之大。戰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如因勢利導,則如水之就下,極為自然。
    】:1.古代兵器,在長桿的一端裝有青銅或鐵制成的槍頭:長矛。矛盾。2.姓。
    】:1.攻打;進攻(跟“守”相對):圍攻。攻城。能攻能守。攻下敵人的橋頭堡。2.對別人的過失、錯誤進行指責或對別人的議論進行駁斥:群起而攻之。攻其一點,不及其余。3.致力研究;學習:專攻。一門心思攻外語。4.姓。
    】:1.古代指兒女,現專指兒子:子女。子孫。子嗣。子弟(后輩人,年輕人)。2.植物的果實、種子:菜子。瓜子兒。子實。3.動物的卵:魚子。蠶子。4.幼小的,小的:子雞。子畜。子城。5.小而硬的顆粒狀的東西:子彈(dàn)。棋子兒。6.與“母”相對: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輔音)。7.對人的稱呼:男子。妻子。士子(讀書人)。舟子(船夫)。才子。8.古代對人的尊稱;稱老師或稱有道德、有學問的人:孔子。先秦諸子。9.地支的第一位,屬鼠:子丑寅卯(喻有條不紊的層次或事物的條理)。10.用于計時:子時(夜十一點至一點)。子夜(深夜)。11.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12.附加在名詞、動詞、形容詞后,具有名詞性(讀輕聲):旗子。亂子。胖子。13.個別量詞后綴(讀輕聲):敲了兩下子門。14.姓。
    】:1.往:由京之滬。君將何之?2.人稱代詞。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賓語):求之不得。取之不盡。操之過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過之無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稱代詞。虛用,無所指:久而久之。不覺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詞。這;那:之二蟲。之子于釣。5.用在定語和中心詞之間,組成偏正詞組。a)表示領屬關系:赤子之心。鐘鼓之聲。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飾關系:光榮之家。無價之寶。緩兵之計。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謂結構之間,取消它的獨立性,使變成偏正結構:中國之大。戰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如因勢利導,則如水之就下,極為自然。
    】:1.盾牌,古代打仗時用來防護身體、遮擋刀箭等的牌形武器。2.盾形的東西:金盾。銀盾。3.貨幣名。蘇里南、印度尼西亞、越南等國的本位貨幣。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近義詞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相關成語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關聯成語

    *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意思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成語解釋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拼音、詞性、造句、出處、近義詞、反義詞以及成語故事典故。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