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敵人的成語 (177個)
-
1
同仇敵愾
- 成語拼音:
- tóng chóu dí kài
- 成語解釋:
- 同仇:共同對敵;敵:對抗,抵拒;愾:憤怒。指全體一致痛恨敵人。
- 成語出處:
- 《詩經 秦風 無衣》:“與子同仇。”先秦 左丘明《左傳 文公四年》:“諸侯敵王所愾。”
-
2
乘敵之隙
- 成語拼音:
- chéng dí zhī xì
- 成語解釋:
- 乘:趁;隙:裂縫。利用敵人的空子
- 成語出處:
- 毛澤東《論持久戰》:“自古無不犯錯誤的將軍,敵人之有岔子可尋,正如我們自己也難免出岔子,乘敵之隙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
3
摧堅陷敵
- 成語拼音:
- cuī jiān xiàn dí
- 成語解釋:
- 摧:摧毀;堅:軍事工事;陷:攻陷。擊敗敵人的精銳,摧毀敵軍的陣地
- 成語出處:
- 《宋史·張令鐸傳》:“我從軍三十年,大小四十余戰,多摧堅陷敵,未嘗妄殺一人。”
-
4
同舟敵國
- 成語拼音:
- tóng zhōu dí guó
- 成語解釋:
- 同舟共濟的人成了敵人。
- 成語出處:
- 《史記·孫子吳起列傳》:“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盡為敵國也。”
-
5
背腹受敵
- 成語拼音:
- bèi fù shòu dí
- 成語解釋:
- 指前后都受到敵人的攻擊。
- 成語出處:
- 《新五代史 南唐世家 李昪》:“吾無水戰之具,而使淮兵斷正陽浮橋,則我背腹受敵。”
-
6
表里受敵
- 成語拼音:
- biǎo lǐ shòu dí
- 成語解釋:
- 內外受到敵人的攻擊。
- 成語出處:
- 晉 陳壽《三國志 魏志 諸葛誕傳》:“城固而眾多,攻之必力屈,若有外寇,表里受敵,此危道也。”
-
7
摧堅殪敵
- 成語拼音:
- cuī jiān yì dí
- 成語解釋:
- 摧:摧毀;堅:堅固的事物,指敵人的精銳;殪:致死,殲滅。摧毀和消滅敵人
- 成語出處:
- 宋·曾鞏《曲珍四廂都指揮使絳州防御使制》:“爾能躬降士徒,摧堅殪敵,斬捕甚眾,鼓行無前。”
-
8
敵愾同仇
- 成語拼音:
- dí kài tóng chóu
- 成語解釋:
- 全體一致痛恨敵人。
- 成語出處:
- 《詩經 秦風 無衣》:“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左丘明《左傳 文公四年》:“諸侯敵王所愾,而獻其功。”
-
9
敵王所愾
- 成語拼音:
- dí wáng suǒ kài
- 成語解釋:
- 謂把天子所痛恨的人作為自己的敵人而加以討伐。
- 成語出處:
- 《左傳·文公四年》:“諸侯敵王所愾,而獻其功。”楊伯峻注:“王之所恨怒者,諸侯亦以之為仇敵而伐之。”
-
10
首尾受敵
- 成語拼音:
- shǒu wěi shòu dí
- 成語解釋:
- 首尾:前后。前后受到敵人的夾攻
- 成語出處:
- 《周書·文帝紀》:“今逼以上命,悉令赴關,悅躡其后,歡邀其前,首尾受敵,其勢危矣。”
-
11
同心敵愾
- 成語拼音:
- tóng xīn dí kài
- 成語解釋:
- 同懷強烈的憤恨以對付敵人。
- 成語出處:
- 清·魏源《圣武記》第八卷:“勉以同心敵愾,為長庚雪讎憤。”
-
12
因敵取資
- 成語拼音:
- yīn dí qǔ zī
- 成語解釋:
- 因:依,靠;資:財物,資用。從敵人方面取得資用、給養。
- 成語出處:
- 《北史 燕鳳傳》:“輕行速捷,因敵取資。”
-
13
畏敵如虎
- 成語拼音:
- wèi dí rú hǔ
- 成語解釋:
- 害怕敵人如同怕虎一般。
- 成語出處:
- 明·徐光啟《謹申一得以保萬全疏》:“自然人賈勇,何至如今畏敵如虎,視營伍如蹈阱乎?”
-
14
舟中敵國
- 成語拼音:
- zhōu zhōng dí guó
- 成語解釋:
- 同船的人都成的敵人。比喻大家反對,十分孤立。
- 成語出處: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孫子吳起列傳》:“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盡為敵國也。”
-
15
兵來將敵,水來土堰
- 成語拼音:
- bīng lái jiàng dí,shuǐ lái tǔ yàn
- 成語解釋:
- 敵:對抗;堰:攔河壩。敵人來了派將軍抵擋,大水來了用土去掩蓋。比喻針鋒相對,根據具體情況,采取靈活的對付辦法
- 成語出處:
- 元 無名氏《云臺門》第一折:“兵來將敵,水來土堰,兄弟也,你領兵就隨著我來,不可延遲也。”
-
16
摧堅獲丑
- 成語拼音:
- cuī jiān huò chǒu
- 成語解釋:
- 摧堅:擊潰敵精銳部隊。丑:眾,指敵人。挫敗敵方精銳的軍隊,俘獲敵寇。形容作戰十分英勇。
- 成語出處:
- 宋·曾鞏《折克行彭保傳官制》:“開通道途,收復賊聚,摧堅獲丑,爾功居多。”
-
17
敵不可假
- 成語拼音:
- dí bù kě jiǎ
- 成語解釋:
- 謂不可寬容敵人。
- 成語出處:
- 《史記·春申君列傳》:“臣聞之,敵不可假,時不可失。臣恐韓魏卑辭除患而實欲欺大國也。”
-
18
敵不可縱
- 成語拼音:
- dí bù kě zòng
- 成語解釋:
- 對敵人不能放縱。
- 成語出處:
- 《左傳·僖公三十三年》:“奉不可失,敵不可縱。”
-
19
大敵當前
- 成語拼音:
- dà dí dāng qián
- 成語解釋:
- 當:面對、正在。強大的敵人就在前面。表示面對危難;處于嚴重的關頭。常用以形容局勢嚴重;不容忽視。
- 成語出處: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吳漢傳》:“大敵在前,而公傷臥、眾心懼矣。”
-
20
敵國通舟
- 成語拼音:
- dí guó tōng zhōu
- 成語解釋:
- 同船的人都成了敵人。比喻眾叛親離。
- 成語出處:
- 清·黃遵憲《由輪舟抵天津作》詩:“敵國通舟今日事,太倉稊米自家身。”
* 關于敵人的成語 形容敵人的成語 描述敵人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