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詩人大全

    班昭頭像 [兩漢] 班昭 班昭簡介與生平

    班昭(約45年?-約117年?),一名姬,字惠班。漢族,扶風安陵(今陜西咸陽東北)人。東漢史學家,史學家班彪女、班固與班超之妹,博學高才,嫁同郡曹壽,早寡。兄班固著《漢書》,八表及《天文志》遺稿散亂,未竟而卒,班昭繼承遺志,獨立完成了第七表〈百官公卿表〉與第六志〈天文志〉,《漢書》遂成。帝數召入宮,令皇后貴人師事之,號曹大家(gū)。善賦頌,作《東征賦》、《女誡》。班昭為中國第一個女歷史學家。

    [宋代] 周純 周純簡介與生平

    僧,字忘機,成都華陽(今四川華陽)人。后依解潛,久留荊楚,故亦自稱楚人。少為浮屠。蹈冠游京師,以詩、畫為佛事,都下翕然知名,士大夫多與之游。而王菜最輿相親。菜會朝士,大尹盛章在焉。謂之曰:“子能為我作梅圖,狀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之意乎?”純曰:“此臨川(王安石)詩,須公自有此句,我始為之。”盛恨甚,未幾菜敗,而盛猶為京尹,故純被禍獨酷。坐累編管惠州,不許生還。適郡建神霄宮,本路憲舊知其人,乃請朝廷赦能畫人周純來作繪事。于是憑藉得以自如。其山水師李思訓,衣冠師顧愷之,佛像師李公麟,又能作花鳥、松竹、牛馬之屬,變態多端,一一清絕。畫家于人物必九朽一罷,謂先以土筆撲取形似數次修改,故曰九朽,繼以淡墨一描而成,故曰一罷,罷者畢也。純獨不假乎此,落筆便成,而氣韻生動。每謂人曰:“書、畫同一關捩,善書者又豈先朽而后書邪?”有石鼎聯句圖傳于世。《畫繼、后村題跋》

    李方膺頭像 [清代] 李方膺 李方膺簡介與生平

    李方膺(1695~1755)清代詩畫家。字虬仲,號晴江,別號秋池、抑園、白衣山人,乳名龍角。通州(今江蘇南通)人。曾任樂安縣令、蘭山縣令、潛山縣令、代理滁州知州等職,因遭誣告被罷官,去官后寓揚州借園,自號借園主人,以賣畫為生。與李鱓、金農、鄭燮等往來,工詩文書畫,擅梅、蘭、竹、菊、松、魚等,注重師法傳統和師法造化,能自成一格,其畫筆法蒼勁老厚,剪裁簡潔,不拘形似,活潑生動,被列為揚州八怪之一。

    [元代] 唐珙 唐珙簡介與生平

    唐珙,字溫如,元末明初詩人,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其父南宋義士、詞人唐玨在至元中與林景熙收拾宋陵遺骨,重新安葬,并植冬青為識。在鄉里以詩知名,但所作傳世不多。生平僅略見于《御選元詩》卷首《姓名爵里》 、《元詩選補遺》小傳。

    司馬承禎頭像 [唐代] 司馬承禎 司馬承禎簡介與生平

    司馬承禎(647年-735年),字子微,法號道隱,自號白云子,唐代河內溫縣(今河南溫縣)人,晉宣帝司馬懿之弟司馬馗之后。道教上清派茅山宗第十二代宗師。

    鮑令暉頭像 [南北朝] 鮑令暉 鮑令暉簡介與生平

    鮑令暉,南朝女文學家,東海(今山東省臨沂市蘭陵縣南橋鎮)人,是著名文學家鮑照之妹,出身貧寒,但能詩文。鮑令暉是南朝宋、齊兩代唯一留下著作的女文學家。曾有《香茗賦集》傳世,今已散佚。另有留傳下來:《擬青青河畔草》、《客從遠方來》、《古意贈今人》、《代葛沙門妻郭小玉詩》等。

    羅貫中頭像 [元代] 羅貫中 羅貫中簡介與生平

    羅貫中(約1330年-約1400年),名本,字貫中,號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說家,《三國演義》的作者。山西并州太原府人,主要作品有小說《三國志通俗演義》、《隋唐志傳》、《殘唐五代史演傳》、《三遂平妖傳》。其中《三國志通俗演義》(又稱《三國演義》)是羅貫中的力作,這部長篇小說對后世文學創作影響深遠。除小說創作外,尚存雜劇《趙太祖龍虎風云會》。

    [唐代] 徐凝 徐凝簡介與生平

    徐凝,唐代(約公元八一三年、唐憲宗元和中前后前后在世)詩人,浙江睦州人,代表作《奉酬元相公上元》。《全唐詩》錄存一卷。

    [兩漢] 戚夫人 戚夫人簡介與生平

    戚夫人(?-前194年),又稱戚姬,戚姓。秦末定陶(今山東定陶)人,隨劉邦征戰了4年,是漢高祖劉邦的寵妃。劉邦死后,呂后立即著手殘害戚夫人,先暗殺其子趙王如意,然后命人砍去戚夫人手足、灼爛耳朵、挖掉眼珠又灌了啞藥再將其丟進廁所里,稱之為 人彘,數天之后戚夫人慘死于這種極度暴虐的摧殘中。現今的中國北方部分民眾奉其為廁神。

    [魏晉] 繁欽 繁欽簡介與生平

    繁欽(?-218)字休伯,東漢潁川(今河南禹縣)人。曾任丞相曹操主簿,以善寫詩、賦、文章知名于世。

    徐弘祖頭像 [明代] 徐弘祖 徐弘祖簡介與生平

    徐霞客(1587年1月5日—1641年3月8日),名弘祖,字振之,號霞客,漢族,明南直隸江陰(今江蘇江陰市)人。偉大的地理學家、旅行家和探險家。崇禎十年(1637)正月十九日,由贛入湘,從攸縣進入今衡東縣境,歷時55天,先后游歷了今衡陽市所轄的衡東、衡山、南岳、衡陽、衡南、常寧、祁東、耒陽各縣(市)區,三進衡州府,飽覽了衡州境內的秀美山水和人文大觀,留下了描述衡州山川形勝、風土人情的15000余字的衡游日記。他對石鼓山和石鼓書院的詳盡記述,為后人修復石鼓書院提供了一筆珍貴的史料。

    畢沅頭像 [清代] 畢沅 畢沅簡介與生平

    畢沅(1730~1797)清代官員、學者。字纕蘅,亦字秋帆,因從沈德潛學于靈巖山,自號靈巖山人。鎮洋(今江蘇太倉)人。乾隆二十五年(1760)進士,廷試第一,狀元及第,授翰林院編修。乾隆五十年(1785)累官至河南巡撫,第二年擢湖廣總督。嘉慶元年(1796)賞輕車都尉世襲。病逝后,贈太子太保,賜祭葬。死后二年,因案牽連,被抄家,革世職。畢沅經史小學金石地理之學,無所不通,續司馬光書,成《續資治通鑒》,又有《傳經表》、《經典辨正》、《靈巖山人詩文集》等。

    睢景臣頭像 [元代] 睢景臣 睢景臣簡介與生平

    睢景臣是元代著名散曲、雜劇作家,江蘇揚州人,一生著述甚多,其中最廣為人知的作品是《哨遍·高祖還鄉》。

    劉秀頭像 [兩漢] 劉秀 劉秀簡介與生平

    劉秀(公元前5年—公元57年3月29日),東漢王朝開國皇帝,廟號“世祖”,謚號“光武皇帝”,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新莽末年,海內分崩,天下大亂,身為一介布衣卻有前朝血統的劉秀在家鄉乘勢起兵。公元25年,劉秀與更始政權公開決裂,于河北登基稱帝,為表劉氏重興之意,仍以“漢”為其國號,史稱“東漢”。

    [宋代] 李格非 李格非簡介與生平

    李格非(約1045~約1105年)北宋文學家。字文叔,山東濟南歷下人,女詞人李清照父。李清照《上樞密韓公詩二首》詩序中稱“父祖皆出韓公門下”,可知其父祖輩皆為“蚤有盛名,識量英偉”(《宋史·韓琦傳》)的學士韓琦的門下士。幼時聰敏警俊,刻意于經學,著《禮記說》數十萬言。宋神宗熙寧九年(1076年)中進士,初任冀州(今河北冀縣)司戶參軍、試學官,后為鄆州(今山東東平)教授。宋代有兼職兼薪制度,郡守見他清貧,欲讓他兼任其他官職,他斷然謝絕,表現了廉潔清正的風節。

    石延年頭像 [宋代] 石延年 石延年簡介與生平

    石延年(994~1041)北宋官員、文學家、書法家。字曼卿,一字安仁。原籍幽州(今北京市一帶)人,后晉把幽州割讓給契丹,其祖舉族南遷,定居于宋城(今河南省商丘南)。屢試不中,真宗年間以右班殿直,改太常寺太祝,累遷大理寺丞,官至秘閣校理、太子中允。北宋文學家石介以石延年之詩,歐陽修之文,杜默之歌稱為“三豪”。

    [明代] 徐有貞 徐有貞簡介與生平

    徐有貞(1407~1472)初名珵(chéng),字元玉,號天全,吳縣(今江蘇蘇州)人,祝允明外祖父。宣德八年進士,授翰林編修。因謀劃英宗復位,封武功伯兼華蓋殿大學士,掌文淵閣事。后誣告殺害于謙、王文等,獨攬大權。因與石亨、曹吉祥相惡,出任廣東參政。后為石亨等誣陷,詔徙金齒(今云南保山)為民。亨敗,得放歸。成化初,復官無望,遂浪跡山水間。書法古雅雄健,山水清勁不凡,撰有《武功集》。

    [元代] 舒頔 舒頔簡介與生平

    舒頔(dí)(一三○四~一三七七),字道原,績溪,(今屬安徽省)人。擅長隸書,博學廣聞。曾任臺州學正,后時艱不仕,隱居山中。入朝屢召不出,洪武十年(一三七七)終老于家。歸隱時曾結廬為讀書舍,其書齋取名“貞素齋”。著有《貞素齋集》、《北莊遺稿》等。《新元史》有傳。

    [元代] 奧敦周卿 奧敦周卿簡介與生平

    奧敦周卿(生卒不詳),女真族人。似與白樸同時,元初人。字周卿,號竹庵。奧敦是女真姓氏。《全元散曲》存其小令2首。其先世仕金。父奧敦保和降元后,累立戰功,由萬戶遷至德興府元帥。周卿本人歷官懷孟路總管府判官、侍御史、河北河南道提刑按察司僉事。為元散曲前期作家,與楊果、白樸有交往,相互酬唱。今存小令二首,套數三曲。《太和正音譜》列為「詞林英杰。」

    [宋代] 謝絳 謝絳簡介與生平

    謝絳(994或995——1039)字希深,浙江富陽人,謝濤子。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