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詩人大全

    [宋代] 高翥 高翥簡介與生平

    高翥(1170~1241)初名公弼,后改名翥(音同“著”)。字九萬,號菊磵(古同“澗”),余姚(今屬浙江)人。游蕩江湖,布衣終身。是江南詩派中的重要人物,有“江湖游士”之稱。高翥少有奇志,不屑舉業,以布衣終身。他游蕩江湖,專力于詩,畫亦極為出名。晚年貧困潦倒,無一椽半畝,在上林湖畔搭了個簡陋的草屋,小僅容身,自署“信天巢”。72歲那年,游淮染疾,死于杭州西湖。與湖山長伴,倒是遂了他的心愿。

    吳淑姬頭像 [宋代] 吳淑姬 吳淑姬簡介與生平

    吳淑姬,約公元一一八五年前后在世失其本名,湖州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宋孝宗淳熙十二年前后在世。父為秀才。家貧,貌美,慧而能詩詞。說詳拙作中國女性的文學生活)淑姬工詞。有《陽春白雪詞》五卷,《花庵詞選》黃升以為佳處不減李易安。

    蔣春霖頭像 [清代] 蔣春霖 蔣春霖簡介與生平

    蔣春霖(1818~1868)晚清詞人。字鹿潭,江蘇江陰人,后居揚州。咸豐中曾官兩淮鹽大使,遭罷官。一生潦倒,后因情事投水自殺(一說仰藥死)。早年工詩,中年一意于詞,與納蘭性德、項鴻祚有清代三大詞人之稱,所作《水云樓詞》以身遭咸豐間兵事,特多感傷之音,詩作傳世僅數十首,稱《水云樓賸稿》。

    [明代] 俞彥 俞彥簡介與生平

    [明](約公元一六一五年前后在世)字仲茅,上元人。生卒年均不詳,約明神宗萬歷四十三年前后在世。萬歷二十九年(公元一六0一年)進士。歷官光祿寺少卿。彥長于詞,尤工小令,以淡雅見稱。詞集今失傳,僅見于各種選本中。

    趙令畤頭像 [宋代] 趙令畤 趙令畤簡介與生平

    趙令畤(1061~1134)初字景貺,蘇軾為之改字德麟,自號聊復翁。太祖次子燕王德昭﹝趙德昭﹞玄孫。元祐中簽書潁州公事,時蘇軾為知州,薦其才于朝。后坐元祐黨籍,被廢十年。紹興初,襲封安定郡王,遷寧遠軍承宣使。四年卒,贈開府儀同三司。著有《侯鯖錄》八卷,趙萬里為輯《聊復集》詞一卷。

    江為頭像 [唐代] 江為 江為簡介與生平

    生卒年均不詳,約公元950年前后(漢隱帝乾祐末)在世,字以善,五代時建州人,其先宋州考城人,文蔚之子,避亂家建陽。

    寒山頭像 [唐代] 寒山 寒山簡介與生平

    寒山(生卒年不詳),字、號均不詳,唐代首都長安(今陜西西安)人。出身于官宦人家,多次投考不第,被迫出家,三十歲后隱居于浙東天臺山,享年一百多歲。嚴振非《寒山子身世考》中更以《北史》、《隋書》等大量史料與寒山詩相印證,指出寒山乃為隋皇室后裔楊瓚之子楊溫,因遭皇室內的妒忌與排擠及佛教思想影響而遁入空門,隱于天臺山寒巖。這位富有神話色彩的唐代詩人,曾經一度被世人冷落,然而隨著二十世紀的到來,其詩卻越來越多地被世人接受并廣泛流傳。正如其詩所寫:“有人笑我詩,我詩合典雅。不煩鄭氏箋,豈用毛公解。”作為中國唐代少有的幾位白話詩人之一,二十世紀以來一直受到日本學者的推崇。自1905年(明治三十八年)起,寒山詩就在日本一版再版,并且有十多位學者對其詩作了大量研究、注釋及翻譯工作。日本著名小說家森鷗外(1862—1922年)曾根據寒山詩集前閭丘胤的序言,寫了名為《寒山拾得》的一篇小說,不少評論家認為是其最好的作品之一。

    蔡琰頭像 [兩漢] 蔡琰 蔡琰簡介與生平

    蔡琰,字文姬,又字昭姬。生卒年不詳。東漢陳留郡圉縣人,東漢大文學家蔡邕的女兒。初嫁于衛仲道,丈夫死去而回到自己家里,后值因匈奴入侵,蔡琰被匈奴左賢王擄走,嫁給匈奴人,并生育了兩個兒子。十二年后,曹操統一北方,用重金將蔡琰贖回,并將其嫁給董祀。蔡琰同時擅長文學、音樂、書法。《隋書·經籍志》著錄有《蔡文姬集》一卷,但已經失傳。現在能看到的蔡文姬作品只有《悲憤詩》二首和《胡笳十八拍》。歷史上記載蔡琰的事跡并不多,但“文姬歸漢”的故事卻在歷朝歷代被廣為流傳。

    鄭光祖頭像 [元代] 鄭光祖 鄭光祖簡介與生平

    鄭光祖生于元世祖至元初年(即公元1264年),字德輝,漢族,平陽襄陵(今山西臨汾市襄汾縣)人,從小就受到戲劇藝術的熏陶,青年時期置身于雜劇活動,享有盛譽。但他的主要活動在南方,成為南方戲劇圈中的巨擘。元代著名的雜劇家和散曲家。

    甄宓頭像 [兩漢] 甄宓 甄宓簡介與生平

    文昭甄皇后(183年1月26日-221年8月4日),名不明,又稱甄夫人。中山無極(今河北省無極縣)人,上蔡令甄逸之女。魏文帝曹丕的正室,魏明帝曹叡之生母。曹叡即位后追尊甄氏為文昭皇后。

    宋應星頭像 [明代] 宋應星 宋應星簡介與生平

    宋應星(公元1587—約1666年),中國明末科學家,字長庚,漢族江右民系,奉新(今屬江西)人。萬歷四十三年(1615)舉于鄉。崇禎七年(1634)任江西分宜教諭,十一年為福建汀州推官,十四年為安徽亳州知州。明亡后棄官歸里,終老于鄉。在當時商品經濟高度發展、生產技術達到新水平的條件下,他在江西分宜教諭任內著成《天工開物》一書。宋應星的著作還有《野議》、《論氣》、《談天》、《思憐詩》、《畫音歸正》、《卮言十種》等,但今已佚失。

    [先秦] 尉繚 尉繚簡介與生平

    名繚。尉繚一生事跡,史籍載之不詳,大約活動于魏國由安邑遷都于大梁的歷史時期,著名的軍事家。秦王政十年(公元前237年)入秦游說,被任為國尉,因稱尉繚。

    張載頭像 [魏晉] 張載 張載簡介與生平

    西晉文學家。字孟陽。安平(今河北安平)人。生卒年不詳。性格閑雅,博學多聞。曾任佐著作郎、著作郎、記室督、中書侍郎等職。西晉末年世亂,托病告歸。張載與其弟張協、張亢,都以文學著稱,時稱“三張”。其中,載、協相近,亢則略遜一籌。《文心雕龍》說:“孟陽、景陽,才綺而相埒。”一說,“三張”指張華與張載、張協二人,張亢不在其內。

    [南北朝] 陶宏景 陶宏景簡介與生平

    陶弘景(456年~536年),字通明,號華陽隱居,人稱“山中宰相”,南朝梁時丹陽秣陵(今江蘇南京)人。中國南朝齊、梁時期的道教思想家、醫藥家、煉丹家、文學家,晚號華陽隱居,卒謚貞白先生。南朝南齊南梁時期的道教茅山派代表人物之一。

    劉啟頭像 [兩漢] 劉啟 劉啟簡介與生平

    漢景帝劉啟(公元前188年—公元前141年),是漢文帝劉恒的長子,母親是漢文帝皇后竇氏(即竇太后),出生于代地中都(今山西平遙縣西南)。西漢第六位皇帝,在位16年,謚號孝景皇帝,無廟號。終年48歲。劉啟在位期間,削諸侯封地,平定七國之亂,鞏固中央集權,勤儉治國,發展生產,他統治時期與其父漢文帝統治時期合稱為文景之治。

    [元代] 阿魯威 阿魯威簡介與生平

    阿魯威(生卒年不詳),蒙古族人。字叔重,號東泉。曾任南劍太守、經筵官、參知政事。能詩,尤善長作散曲,今有幾十支散曲傳世,散見于《陽春白雪》、《樂府群珠》等書。

    [宋代] 游次公 游次公簡介與生平

    游次公,字子明,號西池,又號寒巖,建安(今福建建甌)人,著名理學家游酢侄孫,禮部侍郎游操之子。乾道末,為范成大幕僚,多有唱和,又曾為安仁令。淳熙十四年(1187)以奉議郎通判汀州。著有《倡酬詩卷》,存詞五首。

    [宋代] 俞紫芝 俞紫芝簡介與生平

    俞紫芝(?~1086)字秀老。金華(今屬浙江)人,寓居揚州(今屬江蘇)。俞紫芝的詩修潔豐整,意境高遠,氣質不凡。《全宋詞》第一冊收其詞三首。《全宋詩》卷六二○錄其詩十六首。

    [宋代] 施岳 施岳簡介與生平

    施岳(約1247年前后在世),字仲山,號梅川,吳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宋理宗淳佑中前后在世。精于音律。卒,楊纘為樹梅作亭,薛夢珪為作墓志,李彭老書,周密題,葬于西湖虎頭巖下。可見他在當時是很受文人推重的。但他生平的事跡已經不可考。岳因通音律,故作詞聲元舛誤;又因多讀唐詩,故詞語多雅淡。所作今僅見存于絕妙好詞中的六首。

    鄒浩頭像 [宋代] 鄒浩 鄒浩簡介與生平

    鄒浩(1060—1111)字志完,遇赦歸里后于周線巷住處辟一園名“道鄉”,故自號道鄉居士,常州晉陵(今江蘇常州)人。生于宋仁宗嘉祐五年,卒於徽宗政和元年,年五十二歲。元豐五年(1082)進士,調揚州潁昌府教授。呂公著、范純仁為郡守,皆禮遇之。哲宗朝,為右正言,累上疏言事。章惇獨相用事,浩露章數其不忠,因削官,羈管新州。徽宗立,復為右正言,累遷兵部侍郎兩謫嶺表,復直龍圖閣。卒謚忠,學者稱道鄉先生。浩著《道鄉集》四十卷,《四庫總目》傳于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