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拼音是zhi的漢字

    漢字拼音解釋
    zhǐ 落葉灌木或小喬木,莖上有刺,葉子為三片小葉組成的復葉,小葉倒卵形或橢圓形,花白色,漿果球形,黃綠色,味酸苦。也叫枸橘(gōujú)。
    zhí 1.用繩子拴捆。2.馬韁繩。3.拘禁。
    zhí 1.腳面上接近腳趾的部分。2.腳掌。3.踐;踏。
    zhǐ 1.同“”。2.水中的小塊陸地。
    zhǐ 有機化合物的一類,通式R—COO—R′(R、R′代表烴基)。低分子量酯常具有芳香氣味,可制溶劑、香料等。
    zhì 1.古代書畫外面包著的布套。2.量詞。一套線裝書叫一帙。
    zhí 〔躑躅〕徘徊不前。躅(zhú)。
    zhì 1.絆倒:顛躓。2.事情不順利;失敗:屢試屢躓。
    zhì 同“”。
    zhǐ 車軸的末端。
    zhì 嫉妒:忮刻(忌刻)。不忮不求。
    zhī 1.常綠灌木,葉子長橢圓形,有光澤,花大,白色,有強烈的香氣,果實倒卵形。花供觀賞,果實可做黃色染料,也可入藥。2.這種植物的果實。
    zhí 黏土。
    zhǐ 做針線;刺繡:針黹。
    zhí 專一。
    zhī 〔鳷鵲(què)〕a.古書中記載的一種異鳥。b.松鴉的舊稱。
    zhì 見〔軒輊〕
    zhì 1.柱子下邊的石礅子。2.古同“”,堵塞:“有宿疑礩滯者數十條,皆莫能詳辨。”
    zhì 古代腰斬用的墊座:斧锧。
    zhì 1.古代割禾穗的短鐮刀。2.用铚割下的禾穗。
    zhī|zhì [zhī]1.製作布帛之總稱。2.編織。3.搜羅。4.比喻客觀事物紛繁交錯。5.比喻思想情緒紛亂糾結。[zhì]1.用染絲織成的絲織品。2.同“”。旗幟;標志。
    zhí 同“”。
    zhì 1.站立:“鶴跱而不食。”2.聳立;屹立:“山海竦跱。”3.對峙:“方今英雄棋跱。”4.準備;儲備:“跱乃糗糧。”
    zhì 同“”。
    zhì 同“”。
    zhì 同“”(zhì)。
    zhì 同“”。
    zhī 莊稼種得早些或熟得早些:稙莊稼(種得早的莊稼)。稙谷子(種得早的谷子)。白玉米稙(熟得早)。
    zhì 1.縫:縫~。補~。2.縫合的地方。3.納。4.索。5.經。
    zhī 1.〔瞑鴲〕喜鵲的一種。亦稱“冥鵲”,“山鸚哥”。2.剛孵出的幼鳥。
    zhì 1.(馬)難起步的樣子:“惠公馬騺不行。”2.止而不前。3.馬狠,引申為兇猛、勇猛。
    zhì 同“”。
    zhí 1.職務,分(fèn)內應做的事:職業。職務。職守。職權。天職。盡職。2.職位,執行事務所處的一定地位:職工。職位。職員。職稱。以身殉職。3.舊時公文用語,下屬對上司的自稱:卑職。職當奉命。4.掌管:職掌。5.由於:職此而已。
    zhī 見“只1”。
    zhǐ 同“”。
    zhì 1.細密;精細:緻密。精緻。2.細繒。3.縫補過的衣服。
    zhì 1.裝劍的套子。2.古同“”。
    zhī 古同“”:“四胑不動。”
    zhǐ 1.谷始熟。2.古同“”,僅僅:“近來世俗多顛倒,秖重衣衫不重人。”
    zhì 1.〔翐翐〕鳥飛舒遲的樣子。2.鳥飛翔的樣子。
    zhì 同“”。
    zhí 1.干肉條:“薦脯用籩五膱,……膱長尺二寸。”2.油肉腐敗。3.臭。
    zhì 治。
    zhī 古同“”。
    zhì 古同“”。
    zhì 古同“”。
    zhī 1.〔祇(qí)衼〕見“祇2”。2.裘皮衣。
    zhǐ 即“紫芋”,一種草。
    zhì 1.馬重貌。2.馬腳屈也。3.馬難起步的。
    zhì 祭有次序。
    zhì 仔細看。
    zhí 古同“”:“連之以羈馽。”
    zhì 同“”。
    zhì 同“”。
    zhī 古書上說的一種草,花小而白,中心黃。
    zhǐ|zhōng [zhǐ]從后至。[zhōng]古同“”。
    ?? zhǐ
    ?? zhì
    ? zhì
    zhǐ 風平浪靜(日本漢字)。
    您也許還喜歡:
    * zhi拼音專題為您提供拼音是zhi的漢字列表,包括zhi的第一聲、第二聲、第三聲、第四聲和輕聲的所有漢字。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