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拼音是shi的漢字

    漢字拼音解釋
    shì [shì]1.去,往。2.歸向;歸從。3.女子出嫁。4.順從。5.適合,符合。6.節制;調節。7.恰當,得當。8.齊等。9.悅樂,滿足。10.和順,順適。11.安逸,閑適。12.舒適,和暢。13.善,美好。14.辟領。古喪服之領。15.遇。16.是,則,即是。17.正好,恰巧。18.偶然。19.剛才,方才。20.連詞。如果,假若。表示假設關係。21.同“”。投擲。22.同“”。副詞。但,僅僅。23.用同“”。[dí]1.專主,作主。2.同“”。正妻稱“嫡妻”,正妻所生之子稱“嫡子”。3.指正統,正宗。4.親厚。5.同“”。注意,仔細。6.同“”。指的,對象。7.同“”。清楚,分明。[zhé]1.責備,譴責。2.責罰,懲罰。3.貶謫。4.毛病;過失。5.舊指天象變異。
    shí 〔炻器〕介于陶器和瓷器之間的一種器皿。如水缸等。
    shì 1.“視”的繁體字。2.看、見:“凝視”、“注視”。唐?杜甫《彭衙行》:“從此出妻拏,相視涕闌干。”3.察看、觀察:“視察”、“巡視”。《論語?為政》:“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管子?四時》:“令有時,無時則必視,順天之所以來。”4.看待、對待:“忽視”、“仇視”、“一視同仁”、“視如己出”。《孟子?離婁下》:“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5.辦理、治理:“就職視事”。《史記?卷五?秦本紀》:“韓王衰絰入弔祠,諸侯皆使其將相來弔祠,視喪事。”6.顯示、表示。同“”。《詩經?小雅?鹿鳴》:“視民不恌,君子是則是傚。”《漢書?卷三十一?陳勝項籍傳》:“已渡,皆湛舡,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視士必死,無還心。”7.比較、比擬。《孟子?萬章下》:“大夫受地視伯,元士受地視子男。”孫文《黃花岡烈士事略序》:“環顧國內,賊氛方熾,杌隉之象,視清季有加。”8.效法。《書經?太甲中》:“王懋乃德,視乃厥祖,無時豫怠。”《孔安國傳》:“言當勉修其德,法視其祖而行之,無為是逸豫怠惰。”9.眼力。唐?韓愈《祭十二郎文》:“吾年未四十而視茫茫,而髮蒼蒼。”
    shì 1.出賃;出借。2.賒欠。3.寬縱;赦免。4.姓。
    shī 1.一種粗綢:“丁歲輸綾絁二丈。”2.絹的別稱。
    shì|shí [shì]1.移植(秧苗):蒔秧。2.栽種。3.姓。[shí]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羽狀復葉,花小,黃色,果實橢圓形。嫩葉可以吃,子實含有芳香油,可制香精。
    shī [shāi]“釃1”shī的又音。[shī]1.又shāi2.濾(酒)。3.斟(酒)。4.疏導(河渠)。
    shí 魚類。體側扁,長可達70厘米,上頜正中有一缺刻,腹具棱鱗。屬于海魚,春季到中國長江、珠江等河流中產卵。肉鮮嫩,鱗下多脂肪,是名貴的食用魚。
    shì 金屬元素,符號Ce(cerium)。是一種稀土元素。鐵灰色,質較軟,化學性質活潑。用作還原劑、催化劑,也用來制合金等。
    shī 〔離褷〕羽毛初生的樣子,如“鳧雛離褷。”
    shì 同“”。
    shì 同“”。
    shí [shí]1.知道;瞭解。2.認識;識別。3.賞識。4.知識;見解。5.思想意識。6.知覺。7.相識的朋友;知交。8.同“”。剛才。[zhì]1.旗幟。後作“幟”。2.標志;記號。3.做記號,加標記。4.記住。5.記載。6.特指古代鐘鼎上凸出的文字。7.同“”。職掌。8.同“”。相愛憐。9.同“”。草名。
    shí 古稱在墻壁上鑿成的雞窩。
    yì|shì [yì]1.酒;醇酒:“觴醳泛波。”2.賞賜酒食:“百里之內,牛酒日至,以饗士大夫,醳兵。”[shì]古同“”,釋放:“共執張儀,掠笞數百,不服,醳之。”
    shì|zhì [shì]古同“”。[zhì]稻名。
    shī 1.一種草本植物,種子像大麥,可食。2.姓。
    shì 很快地看:睒睗。
    shī 〔鸤鳩〕也作尸鳩。古書上指布谷鳥。
    shī 1.周朝國名。在今山東。2.古山名。在今山東。
    shí 古書上指鼯(wú)鼠一類的動物。
    shì 同“”。
    shì 1.觀看,察視。《周禮·天官·太宰》:“及執事,眡滌濯。”鄭玄注:“眡音視,本又作視。”《漢書·敘傳上》:“歷世莫眡,不知其將含景耀,吐英精,曠千載而流夜光也。”2.看待;照顧。宋無名氏《宣政雜錄·孝子》:“即以刀付邏卒,束手就執,既行猶回視諸人,曰:‘好眡吾母。’行人皆爲之泣下。”3.如;比。《周禮·天官·食醫》:“凡食齊眡春時,羹齊眡夏時,醬齊眡秋時,飲齊眡冬時。”鄭玄注:“眡音視。”4.治理,處理。參見“眡事”。5.同“”。出示。明陳繼儒《讀書鏡》卷三:“近世持玩好之物眡人者,貪忍之輩,一目而覬覦之心萌焉。”
    shì 1.古同“”,咬。2.古同“”。
    shi 日本漢字,十字路口。多用于日本姓名。
    shī 蒼耳。古人認為它是一種惡草。
    shí 流行貌。
    shī 同“”。
    shì 古同“”。
    shī 同“”。
    shī 節肢動物,身體扁圓形,像臭蟲,頭部有一對吸盤。寄生在魚類身體的表面。
    shi ◎古人名用字。(漢。
    shì 箭頭。
    shī|yí [shī]古書上說的一種竹。[yí]古同“”。
    shī 〔鰤魚〕體呈紡槌形,背部藍褐色,腹部銀白色。生活于海洋,春夏游回近岸。
    shì 同“”。
    shī 短矛:“藏鍦于人”。
    shí 〔鍮(tōu)鉐〕同“鍮石”,黃銅。
    shǐ 1.環。2.刺。
    shì 鼎一類的器具。
    shī 一種鳥。體型較小,背部青灰色,腹部黃褐色,嘴長而尖,腳短爪硬,善攀援樹木。主要啄食樹上的昆蟲和植物種子。
    shǐ 同“”。
    shì 見〔袯襫〕
    shí 同“”。
    shì 同“”。
    shí 同“”。
    shī 古書上說的一種鳥。
    shī 同“”。
    ?? shī ??shī ㄕ ◎ 同“”。
    shí 同“”。用作偏旁。
    ? shí
    ?? shī
    shì 同“”。用作偏旁。俗稱“示字旁”。
    ?? shí
    ? shì 〈韓〉(讀音sal)注音用字。
    ?? shì ● ??shì ㄕˋ同“”。《玉篇?卅部》:“??,父子相繼也。又,三十年曰??。”《正字通?一部》:“??,同世。古碑文作??。”
    ?? shǐ
    ?? shí
    ?? shǐ|hài
    ?? shǐ ●??shǐ ㄕˇ同“”。《集韻?旨韻》:“矢,古作??。” 【漢典】
    您也許還喜歡:
    * shi拼音專題為您提供拼音是shi的漢字列表,包括shi的第一聲、第二聲、第三聲、第四聲和輕聲的所有漢字。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