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是qu的漢字
拼音是qu的字有:去、取、曲、屈、驅、娶、軀、齲、覷、衢、蠼、蕖、闃、詘、蛐、嶇、蘧、劬、祛、癯、蛆、璩、鴝、麹、黢、麴、袪、氍、磲、胠、絇、駆、鼩、臞、菃、籧、閴、趍、鸜、蝺、驅、粬、阹、胊、麯、紶、軥、翑、葋、鼁、鰸、闃、鶌、駈、髷、蠷、齲、??、??、厺等。
漢字 | 拼音 | 解釋 |
---|---|---|
去 | qù | 1.從所在地到別的地方(跟“來”相對):去路。去向。從成都去重慶。他去了三天,還沒回來。2.離開:去國。去世。去職。去留兩便。3.失去;失掉:大勢已去。4.除去;除掉:去病。去火。去皮。這句話去幾個字就簡潔了。5.距離:兩地相去四十里。去今五十年。6.過去的(時間,多指過去的一年):去年。去秋(去年秋天)。去冬今春。7.婉辭,指人死:他不到四十歲就先去了。8.表示離開說話人所在地自行做某件事時用“去”,表示到說話人所在地參與某件事時用“來”。9.的“去”可以一前一后同時用,表示去了要做某件事:他去聽報告去了。10.用在“大、多、遠”等形容詞后,表示“非常…”,“…極了”的意思(后面加“了”):這座樓可大了去了!。他到過的地方多了去了!⑿去聲:平上去入。11.扮演(戲曲里的角色):在《斷橋》中,他去白娘子。12.用在動詞后,表示人或事物隨動作離開原來的地方:拿去。捎去。13.用在動詞后,表示動作的繼續等:信步走去(=過去)。讓他說去(=下去)。一眼看去(=上去)。 |
取 | qǔ | 1.拿到手里:取款。取行李。把電燈泡取下來。2.得到;招致:取樂。取暖。自取滅亡。3.采取;選取:取道。錄取。可取。給孩子取個名兒。4.姓。 |
曲 | qū|qǔ | [qǔ]1.一種韻文形式,出現于南宋和金代,盛行于元代,是受民間歌曲的影響而形成的,句法較詞更為靈活,多用口語,用韻也更接近口語。一支曲可以單唱,幾支曲可以合成一套,也可以用幾套曲子寫成戲曲。2.(曲兒)歌曲:曲調。戲曲。小曲兒。高歌一曲。3.歌譜:《義勇軍進行曲》是聶耳作的曲。[qū]1.彎曲(跟“直”相對):曲線。曲尺。彎腰曲背。山回水曲。曲徑通幽。2.使彎曲:曲肱而枕(肱:胳膊)。曲突徙薪。3.彎曲的地方:河曲。4.不公正;無理:是非曲直。5.姓。6.用曲霉和它的培養基(多為麥子、麩皮、大豆的混合物)制成的塊狀物,用來釀酒或制醬。 |
屈 | qū | 1.彎曲;使彎曲:屈指。屈膝。貓屈著后腿,豎著尾巴。2.屈服;使屈服:寧死不屈。威武不能屈。3.理虧:屈心。理屈詞窮。4.委屈;冤枉:受屈。叫屈。你可屈死我了。5.姓。 |
驅 | qū | 1.趕(牲口):驅馬前進。2.快跑:長驅直入。并駕齊驅。3.趕走:驅逐。驅除。驅蟲劑。 |
娶 | qǔ | 把女子接過來成親(跟“嫁”相對):嫁娶。娶妻。娶媳婦兒。 |
軀 | qū | 身體:身軀。七尺之軀。為國捐軀。 |
齲 | qǔ | 牙齒被腐蝕而殘缺。 |
覷 | qù|qū | [qù]看;瞧:覷視。覷伺。小覷。面面相覷。冷眼相覷。[qū]把眼睛合成一條細縫(注意地看):偷偷兒地覷了他一眼。他微微低著頭,覷著細眼。覷起眼睛,看看地面上有沒有痕跡。 |
衢 | qú | 四通八達的大路:通衢。 |
蠼 | qú | 〔蠼螋〕昆蟲。體扁平狹長,黑褐色,尾部像夾子。多生活在潮濕的地方。螋(sōu)。 |
蕖 | qú | 見〖芙蕖〗。 |
闃 | qù | 靜寂,沒有一點聲音:闃無一人。 |
詘 | qū | 1.縮短。2.言語遲鈍。3.同“屈”。4.姓。 |
蛐 | qū | 1.〔蛐蛐兒兒〕蟋蟀的俗稱。2.〔蛐蟮〕即“蚯蚓”。 |
嶇 | qū | 見〔崎嶇〕 |
蘧 | qú | 1.驚喜的樣子。2.姓。 |
劬 | qú | 勞苦;勤勞:劬勞。 |
祛 | qū | 祛除:祛痰。祛暑。祛疑。 |
癯 | qú | 瘦:清癯。 |
蛆 | qū | 蒼蠅的幼蟲,體柔軟,有環節,白色,前端尖,尾端鈍,或有長尾。多生在糞便、動物尸體和不潔凈的地方。 |
璩 | qú | 1.玉環。2.姓。 |
鴝 | qú | 鳥類。與鶇相近的一類小鳥。常見的如鵲鴝,體色似喜鵲,善鳴好斗。食昆蟲,是益鳥。 |
麹 | qū | 1.姓。2.“麴”,另同“曲” |
黢 | qū | 黑:黢黑。黑黢黢的。 |
麴 | qū | 1.同“曲”。2.姓。 |
袪 | qū | 1.袖口。2.同“祛”。 |
氍 | qú | 〔氍毹〕毛織的地毯。古代演戲地上多鋪地毯,所以又用“氍毹”代指舞臺。毹(shū)。 |
磲 | qú | 見〔硨磲〕 |
胠 | qū | 1.腋下腰上的部位。2.從旁邊打開:胠篋(指偷竊)。 |
絇 | qú | 1.古時鞋上的裝飾物。2.用布麻絲縷搓成繩索。3.網罟的別稱。4.古代量詞,絲五兩為一絇。5.姓。 |
駆 | qū | 同“驅”(日本漢字)。 |
鼩 | qú | 〔鼩鼱〕哺乳動物。像小鼠,嘴尖而長,毛栗褐色,食昆蟲、蝸牛等。對農業有益。鼱(jīng)。 |
臞 | qú | 同“癯”。 |
菃 | qú | 古人名用字。 |
籧 | qú | 〔籧篨〕古指用葦或竹編的粗席。篨(chú)。 |
閴 | qù | “闃”的訛字。 |
趍 | qū | 古同“趨”:“巧~蹌兮。” |
鸜 | qú | 古同“鴝”。 |
蝺 | qǔ | 高大:“(鼎)然而視之蝺焉美,無所可用。” |
驅 | qū | 同“驅”。 |
粬 | qū | 同“曲”。 |
阹 | qū | 1.獵人利用山谷等有利地形圍獵禽獸:“阹以九疑。”2.圍獵野獸的圈:“以網為周阹,縱禽獸其中。” |
胊 | qú | 屈曲的干肉。 |
麯 | qū | 1.同“曲”。2.姓。 |
紶 | qū|qǔ | [qū]1.繼。2.束。[qǔ]緒。 |
軥 | qú | 車軛兩邊下伸反曲以夾牲頭的部分:“射兩軥而還。” |
翑 | qú|yù | [qú]1.羽毛末端的彎曲部分。2.后腳白色的馬。[yù]箭羽。 |
葋 | qú | 古書上說的一種草。 |
鼁 | qù | 〔鼁??〕蟾蜍,即“癩蛤蟆”。 |
鰸 | qū | 古書上說的一種像蝦、無腳、長寸余的小魚。 |
闃 | qù | 同“闃”。 |
鶌 | qū | 〔鶌鳩(jiū)〕一種小鳩。 |
駈 | qū | 古同“驅”:“犯霜駈曉駕。” |
髷 | qū | 〔髷??〕(頭發)卷曲。 |
蠷 | qú | 同“蠼1”。 |
齲 | qǔ | 同“齲”。 |
?? | qū | |
?? | qú | |
厺 | qù | 古同“去”。 |
* qu拼音專題為您提供拼音是qu的漢字列表,包括qu的第一聲、第二聲、第三聲、第四聲和輕聲的所有漢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