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拼音是kui的漢字

    拼音是kui的字有:虧、愧、魁、饋、窺、奎、逵、盔、夔、葵、揆、隗、喟、馗、暌、睽、憒、跬、聵、巋、悝、簣、骙、喹、頍、蝰、餽、虧、顝、聭、膭、闚、饋、蹞、磈、聧、籄、騤、鄈、蕢、聵、??、??、刲、??、??、??、??、尯、?、??、??、晆、??、??、??、??、??、??、?等。
    漢字拼音解釋
    kuī 1.受損失;虧折:虧本。盈虧。虧損。做生意虧了。2.欠缺;短少:血虧。理虧。功虧一簣。3.虧負:虧心。人不虧地,地不虧人。你放心吧,我虧不了你。4.多虧:虧他提醒我,我才想起來。5.反說,表示譏諷:這樣不合理的話,倒虧你說得出來。虧你還是哥哥,一點兒也不知道讓著弟弟。
    kuì|chǒu 慚愧:羞愧。問心無愧。愧不敢當(感到慚愧,承當不起)。
    kuí 1.為首的;居第一位的:魁首。罪魁。奪魁。花魁。2.(身體)高大:魁梧。魁偉。3.魁星4.姓。
    kuì 1.饋贈:饋送。饋以鮮果。2.傳輸:饋線。反饋。
    kuī 1.從小孔或縫隙里看:管中窺豹。2.暗中察看:窺探。窺測。
    kuí 1.二十八宿之一。2.姓。
    kuí 四通八達的大路。
    kuī 1.軍人、消防人員等用來保護頭的金屬帽子:盔甲。鋼盔。鋁盔。2.(盔兒)形狀像盔或半個球形的帽子:白盔。帽盔兒。
    kuí 1.古代傳說中一種形狀像龍而只有一足的動物。2.夔州,古地名,在今重慶奉節一帶。
    kuí 1.冬葵,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葉圓形,稍皺縮,嫩時可食。2.向日葵,一種油料作物。種子可榨油。
    kuí 1.估量;揣測:揆度(duó)。2.道理;準則:其揆一也(其道理是一樣的)。3.掌握;管理。后因稱宰相、內閣總理的職位為揆:以揆百事。閣揆。
    wěi|kuí [wěi]古國名[Weistate]。在今湖北省秭歸縣東楚人滅隗。——《公羊傳》〈形〉高峻的樣子。隗,高也。——《玉篇》倒塌。有客乘之,隗若山頹。——《酒贊》[kuí]姓。
    kuì 嘆氣:喟嘆。感喟。
    kuí 同“”。
    kuí (人跟人或跟地方)隔開;分離:暌離。暌隔。暌違。
    kuí 1.違背;不合:睽異。2.同“”。
    kuì 糊涂;昏亂:昏憒。憒亂。
    kuǐ 古稱一舉足(一腳向前邁出后著地)的距離為跬,兩舉足的距離為步:千里之行,始于跬步。
    kuì 耳聾:振聾發聵。
    kuī 1.高大屹立的樣子:巋巍。巋然不動。2.小山叢列。
    kuī|lǐ [kuī]用于人名,李悝,戰國時政治家。[lǐ]憂;悲。
    kuì 古時盛土的筐子:功虧一簣。
    kuí 〔骙骙〕形容馬強壯。
    kuí 〔喹啉〕有機化合物。無色液體,有特殊臭味。用以制藥品、染料等。啉(lín)。
    kuǐ 1.帽頂尖尖(一說前傾)的樣子:“有頍者弁,實維伊何。”2.古代用以束發固冠的發飾。3.抬頭。
    kuí 〔蝰蛇〕爬行動物。毒蛇的一種。體長1米左右。背部灰褐色,腹部黑色,身體兩側有不規則的斑點。生活在森林或草地里。
    kuì 同“”。
    kuī 1.“虧”的繁體字。2.缺陷、不完滿:“月有盈虧”。《列子?天瑞》:“損盈成虧,隨世隨死。”宋?王沂孫《眉嫵?漸新痕懸柳詞》:“千古盈虧休問,歎慢磨玉斧,難補金鏡。”3.損失、損害。紅樓夢?第五十七回:“叫我吃了虧,又有何好處?”4.耗損、減少:“虧本”。《易經?謙卦?彖曰》:“天道虧盈而益謙。”孔穎達《正義》:“虧,謂減損,減損盈滿,而增益謙退。”宋?蘇洵《六國論》:“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5.欠缺、缺少:“自知理虧”。《書經?旅獒》:“為山九仞,功虧一簣。”《韓非子?五蠹》:“雖監門之服養,不虧於此矣。”6.辜負、對不起:“虧待”。《董西廂?卷一》:“我幾曾夢見人傳示,我虧你,你虧人。”7.毀壞。《詩經?魯頌?閟宮》:“不虧不崩,不震不騰。”鄭玄?注:“虧、崩皆謂毀壞也。”《韓非子?孤憤》:“重人也者,無令而擅為,虧法以利私。”8.虛弱:“體虧”、“腎虧”、“氣衰血虧”。9.難為、僥倖之詞:“幸虧”、“多虧”。《紅樓夢?第九十七回》:“虧了還同著秋紋兩個人挽扶著黛玉到屋裡來。”10.斥責或譏諷之詞。紅樓夢?第二十回:“鳳姐道:『虧你還是爺,輸了一二百錢就這樣!』”
    kuī 1.大頭;頭骨大。2.丑。3.獨:“顝羈旅而無友兮,余安能乎留茲?”4.相抵觸。
    kuì 1.古同“”。2.恥辱。
    kuì 肥大。
    kuī 同“”。
    kuì 同“”。
    kuǐ 古同“”。
    kuǐ|wěi [wěi]1.〔磈硊〕(山石)突兀險峻。2.高峻:“蒼蒼中條山,厥形極奇磈。”[kuǐ]〔磈磊〕a.(石)高低不平,如“蕭條疾帆流,磈磊沖波白。”b.喻郁積在心中的氣憤或愁悶,如“不用澆磈磊,我懷無不平。”均亦作“磈礧”。
    kuī 1.極聾。2.私吁。
    kuì 古同“”。
    kuí 同“”。
    kuí 古地名,在今中國山西省臨汾市境。
    kuì 1.草織的盛器。2.草鞋。
    kuì 同“”。
    ?? kuì
    ?? kuí
    kuī 1.刺;殺:~羊。2.割取。
    ?? kuí
    ?? kuǐ
    ?? kuí
    ?? kuí ??kuí ㄎㄨㄟˊ ◎ 同“”。
    kuì|kuǐ [kuì]1.倦。2.跛。[kuǐ]刖足。
    ? kuì
    ?? kuī
    ?? kuì
    kuí 眭別。
    ?? kuí
    ?? kuǐ
    ?? kuǐ
    ?? kuì
    ?? kuǐ (頍)kuǐ(ㄎㄨㄟˇ)⒈  見“頍”。
    ?? kuí
    ? kuí
    您也許還喜歡:
    * kui拼音專題為您提供拼音是kui的漢字列表,包括kui的第一聲、第二聲、第三聲、第四聲和輕聲的所有漢字。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