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是bo的漢字
拼音是bo的字有:波、博、播、玻、卜、撥、泊、簿、駁、帛、脖、舶、膊、搏、啵、渤、缽、跛、亳、簸、餑、箔、鵓、菠、镈、鈸、踣、礴、鉑、磻、檗、駮、擗、馛、髆、襮、鎛、缽、譒、葧、馎、礡、碆、胉、簙、鑮、袯、蔔、袹、驋、鈸、鋍、穛、謈、蹳、癶、仢、??、彴、??等。
漢字 | 拼音 | 解釋 |
---|---|---|
波 | bō | 1.波浪:波紋。隨波逐流。2.振動在介質中的傳播過程。波是振動形式的傳播,介質質點本身并不隨波前進。最常見的有機械波和電磁波。通常也可分為橫波和縱波。3.比喻事情的意外變化:風波。一波未平,一波又起。4.姓。 |
博 | bó | 1.(量)多;豐富:淵博。地大物博。博而不精。2.通曉:博古通今。3.大:寬衣博帶。4.姓。5.博取;取得:聊博一笑。以博歡心。6.古代的一種棋戲,后來泛指賭博:博徒。博局。 |
播 | bō | 1.傳播;傳揚:廣播。播音。電臺正在播重要新聞。2.播種:條播。點播。夏播。播了兩畝地的麥子。3.遷移;流亡:播遷(遷徙)。 |
玻 | bō | 〔玻璃〕a.一種質地硬而脆的透明物品,一般用細紗、石灰石、碳酸鈉等混合起來,加高溫熔解,冷卻后制成,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氧化鈉和氧化鈣。b.俗稱某些透明的像玻璃的質料,如“玻璃絲襪”,“玻璃雨衣”(“璃”讀輕聲)。 |
卜 | bǔ|bo | [bǔ]1.古人迷信,用火灼龜甲,以為看了那灼開的裂紋就可以推測出行事的吉兇。2.預料,估計,猜測:預卜。3.選擇(處所):卜宅。卜鄰。[bo]蘿卜。[pú]1.我國古代少數民族名。即濮。2.同“仆”。見“卜人”。 |
撥 | bō | 1.手腳或棍棒等橫著用力,使東西移動:撥門。撥船。撥開云霧。2.分出一部分發給;調配:撥糧。撥款。撥兩個人到鍛工車間工作。3.掉轉:撥頭便往回走。4.用于成批的人或物:工人們分成兩撥兒干活兒。大家輪撥兒休息。 |
泊 | bó|pō | [bó]1.船靠岸;停船:停泊。船泊港外。2.停留:漂泊。3.停放(車輛):泊車。4.姓。5.恬靜:淡泊。[pō]湖(多用于湖名):湖泊。梁山泊(在今山東)。羅布泊(在新疆)。血泊。 |
簿 | bù|bó | [bù]1.本子,冊籍:簿冊。簿記。簿籍。簿錄。2.古代稱公文、案卷:對簿公堂。3.古代的儀仗侍從:簿伍。鹵簿(古代帝王、后妃、王公大臣外出時的儀仗隊。次序排列嚴格并明文著之于簿籍)。4.笏。[bó]古同“箔”,養蠶席。 |
駁 | bó | 1.指出對方的意見不合事實或沒有道理;說出自己的意見,否定別人的意見:批駁。反駁。駁價。這種論點不值一駁。2.一種顏色夾雜著別種顏色;不純凈:斑駁。3.駁運:起駁。駁卸。4.駁船:鐵駁。5.把岸或堤向外擴展:這條堤還不夠寬,最好再駁出去一米。 |
帛 | bó | 絲織物的總稱:布帛。財帛。玉帛。 |
脖 | bó | 1.脖頸,頭和軀干相連接的部分。2.某些像脖頸一樣的東西:腳脖子。拐脖兒。 |
舶 | bó | 航海大船:船舶。巨舶。海舶。 |
膊 | bó | 上肢近肩的部分。 |
搏 | bó | 1.對打:搏斗。2.撲上去抓:搏兔。3.跳動:搏動。脈搏。 |
啵 | bo | 表示商量、提議、請求、命令等語氣:你看要得~?。你的竅門多,想個辦法,行~? |
渤 | bó | 〔渤海〕中國的內海。外有遼東半島和山東半島環抱,西鄰河北和天津,東以渤海海峽與黃海相通。面積約8萬平方千米。平均水深20米。富漁鹽之利。 |
缽 | bō | 1.一種用陶瓷、硬石或金屬制成的類似盆而略小的器皿。用來盛放東西或研磨藥物。2.缽多羅(梵語音譯詞)的簡稱。和尚盛飯的器具。 |
跛 | bǒ | 腿或腳有毛病,走起路來身體不平衡:跛腳。跛行。腳有點兒跛。 |
亳 | bó | 1.亳州,地名。在安徽。2.商湯時都城。1.南亳,在今河南商丘東南。相傳湯原居于此。2.北亳,在今商丘北。相傳諸侯擁戴湯為盟主于此。3.西亳,在今河南偃師西。相傳湯滅夏時駐此。 |
簸 | bò|bǒ | [bò]〔簸箕〕用來簸糧食或撮垃圾等的一種器具。用竹篾、柳條、鐵皮、塑料等制成。[bǒ]用簸(bò)箕上下顛動,揚去糧食中的糠秕、塵土等雜物。 |
餑 | bō | 1.糕點。2.饅頭或其他面食,也指用雜糧面制成的塊狀食物:棒子面兒餑。貼餑(貼餅子)。 |
箔 | bó | 1.用葦子或秫秸編成的簾子:葦箔。席箔。2.用竹篾編成的養蠶的器具:蠶箔。3.薄紙似的金屬薄片:金箔。銅箔。4.裱上金屬薄片或涂上金屬粉末的紙:錫箔。 |
鵓 | bó | 見下。 |
菠 | bō | 1.〔菠菜〕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葉子略呈三角形,根紅色,含甜味,根和莖、葉均可食。2.〔菠蘿〕a.多年生草本植物。果實密集在一起,外部呈麟片狀,果肉甜酸,產于熱帶;b.這種植物的果實,亦稱“鳳梨”。 |
镈 | bó | 1.古代擊樂器。形狀像鐘。2.古代一種鋤草用的農具。 |
鈸 | bó | 俗稱镲。擊樂器。銅制,圓形,中間隆起部分大,正中有孔,兩片相擊發聲。形制大小不一。常用于吹打樂及戲曲、歌舞伴奏。 |
踣 | bó | 跌倒。 |
礴 | bó | 見〔磅礴〕 |
鉑 | bó | 金屬元素,符號Pt(platinum)。銀白色,質軟,延展性強,化學性質穩定。用來制耐腐蝕的化學儀器等,也用作催化劑。通稱白金。 |
磻 | pán|bō | [pán]1.〔磻溪〕2.水名。在陜西寶雞東南。相傳姜尚曾垂釣于此,遇周文王。3.地名。在浙江。[bō]石制的箭鏃。 |
檗 | bò | 見〖黃檗〗。 |
駮 | bó | 1.傳說中的一種形似馬而能吃虎豹的野獸。2.古同“駁”。 |
擗 | pǐ|bò | [pǐ]1.捶胸:“擗踴哭泣,哀以送之。”2.捶打:把腦袋擗得粉碎。3.掰:擗棒子。[bò]古同“擘”。 |
馛 | bó | 香氣。 |
髆 | bó | 肩。 |
襮 | bó | 1.表露:表襮(暴露)。2.外表。 |
鎛 | bó | 同“镈”。 |
缽 | bō | 同“缽”。 |
譒 | bò | 1.傳布:“王譒告之。”2.謠。 |
葧 | bó | 見“蒡葧”。 |
馎 | bó | 〔馎饦〕也叫不托。古代一種面食。 |
礡 | bō | 古同“嗶剝”,象聲詞。 |
碆 | bō | 石的一種。可以制箭鏃。也指箭鏃。 |
胉 | bó | 牲體的兩脅:“其實特豚,四鬄去蹄,兩胉脊肺。” |
簙 | bó | 古代的一種棋類游戲。 |
鑮 | bó | 1.古樂器,一種單獨懸掛的大鐘。2.十二辰頭鈴鐘。3.古代一種鋤類農具。 |
袯 | bó | 〔袯襫〕古指防雨的蓑衣。襫(shì)。 |
蔔 | bo | 同“卜”。 |
袹 | bó|mò | [bó]〔袹腹〕坎肩兒,背心兒。[mò]1.古代初喪人用來束發的頭巾。2.古代男子包發的頭巾。 |
驋 | bō | 1.馬奔跑。2.馬怒。3.馬搖頭。 |
鈸 | bó | 同“鈸”。 |
鋍 | bó | 1.古同“鈸”。2.釜中沸水溢出。3.化學元素“鈹”的舊譯。 |
穛 | zhuō|bó | [zhuō]1.早收的谷。2.小型谷類。[bó]禾熟。 |
謈 | bó | 1.因痛而叫喊:“舍人不勝痛,呼謈。”2.聲。 |
蹳 | bō | 用腳撥開:“漢王急,馬罷,虜在后,常蹳兩兒棄之。” |
癶 | bō | 兩足分張相背,行走不順。 |
仢 | bó | 〔仢約〕古為流星。 |
?? | bó | |
彴 | zhuó|bó | [zhuó]1.獨木橋:“野彴渡春水。”2.山間溪流中用以渡人的踏腳石。[bó]流星。 |
?? | bó |
* bo拼音專題為您提供拼音是bo的漢字列表,包括bo的第一聲、第二聲、第三聲、第四聲和輕聲的所有漢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