頡利發的讀音 頡利發的意思
頡利發 《舊唐書·突厥傳上》“其大官屈律啜,次阿波,次頡利發,次吐屯,次俟斤,并代居其官而無員數,父兄死則子弟承襲。” 王國維《高昌寧朔將軍曲斌造寺碑跋》:“訶黎伐,亦俟利發或頡利發之音變也。” 而除“頡利發”, “俟利發”之外,還有“俟利發”、“俟利伐”、“俟列弗”、“俟列發”、“希利發”等異寫,而“頡利”則又有“伊利”、“一利”、“意利”、“伊 離”等異文,足證此號乃極常用突厥之官號。
- 頡
- 利
- 發
“頡利發”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xié lì fā]
- 漢字注音:
- ㄒㄧㄝ ˊ ㄌㄧˋ ㄈㄚ
- 簡繁字形:
- 頡利發
- 是否常用:
- 否
“頡利發”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唐代突厥族官名。
網絡解釋
頡利發
《舊唐書·突厥傳上》“其大官屈律啜,次阿波,次頡利發,次吐屯,次俟斤,并代居其官而無員數,父兄死則子弟承襲。” 王國維《高昌寧朔將軍曲斌造寺碑跋》:“訶黎伐,亦俟利發或頡利發之音變也。”
而除“頡利發”, “俟利發”之外,還有“俟利發”、“俟利伐”、“俟列弗”、“俟列發”、“希利發”等異寫,而“頡利”則又有“伊利”、“一利”、“意利”、“伊 離”等異文,足證此號乃極常用突厥之官號。
“頡利發”的單字解釋
【頡】:1.見“頡皋”。2.見“頡曲”。3.見“頡篆”。
【利】:1.鋒利;銳利(跟“鈍”相對):利刃。利爪。2.順利;便利:不利。成敗利鈍。3.利益(跟“害、弊”相對):利弊。有利。興利除害。4.利潤或利息:暴利。薄利多銷。本利兩清。5.使有利:利國利民。毫不利己,專門利人。6.姓。
【發】:1.放射:“彈無虛發”、“百發百中”。2.生長、產生:“發芽”。唐?王維《相思詩》:“紅豆生南國,秋來發故枝。”3.開始、啟動:“發動”、“先發制人”、“一觸即發”。4.興起:“發跡”。《孟子?告子下》:“舜發於畎畝之中。”5.起程:“出發”。宋?柳永《雨霖鈴?寒蟬淒切詞》:“留戀處,蘭舟催發。”《聊齋志異?卷一?青鳳》:“一家皆移什物赴新居,而妾留守,明日即發。”6.啟發:“振聾發聵”。《論語?述而》:“不憤不啟,不悱不發。”7.現露。《禮記?中庸》:“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戰國策?魏策四》:“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懷怒未發。”8.送出、付出:“發放”、“發錢”、“散發傳單”。9.量詞:(1)計算槍、炮、子彈等數量的單位:“手槍裡還剩下四發子彈。”(2)計算槍、炮、子彈等發射數量的單位:“射炮十二發”
“頡利發”的相關詞語
* 頡利發的讀音是:xié lì fā,頡利發的意思:頡利發 《舊唐書·突厥傳上》“其大官屈律啜,次阿波,次頡利發,次吐屯,次俟斤,并代居其官而無員數,父兄死則子弟承襲。” 王國維《高昌寧朔將軍曲斌造寺碑跋》:“訶黎伐,亦俟利發或頡利發之音變也。” 而除“頡利發”, “俟利發”之外,還有“俟利發”、“俟利伐”、“俟列弗”、“俟列發”、“希利發”等異寫,而“頡利”則又有“伊利”、“一利”、“意利”、“伊 離”等異文,足證此號乃極常用突厥之官號。
基本解釋
唐代突厥族官名。頡利發
《舊唐書·突厥傳上》“其大官屈律啜,次阿波,次頡利發,次吐屯,次俟斤,并代居其官而無員數,父兄死則子弟承襲。” 王國維《高昌寧朔將軍曲斌造寺碑跋》:“訶黎伐,亦俟利發或頡利發之音變也。”而除“頡利發”, “俟利發”之外,還有“俟利發”、“俟利伐”、“俟列弗”、“俟列發”、“希利發”等異寫,而“頡利”則又有“伊利”、“一利”、“意利”、“伊 離”等異文,足證此號乃極常用突厥之官號。
【頡】:1.見“頡皋”。2.見“頡曲”。3.見“頡篆”。
【利】:1.鋒利;銳利(跟“鈍”相對):利刃。利爪。2.順利;便利:不利。成敗利鈍。3.利益(跟“害、弊”相對):利弊。有利。興利除害。4.利潤或利息:暴利。薄利多銷。本利兩清。5.使有利:利國利民。毫不利己,專門利人。6.姓。
【發】:1.放射:“彈無虛發”、“百發百中”。2.生長、產生:“發芽”。唐?王維《相思詩》:“紅豆生南國,秋來發故枝。”3.開始、啟動:“發動”、“先發制人”、“一觸即發”。4.興起:“發跡”。《孟子?告子下》:“舜發於畎畝之中。”5.起程:“出發”。宋?柳永《雨霖鈴?寒蟬淒切詞》:“留戀處,蘭舟催發。”《聊齋志異?卷一?青鳳》:“一家皆移什物赴新居,而妾留守,明日即發。”6.啟發:“振聾發聵”。《論語?述而》:“不憤不啟,不悱不發。”7.現露。《禮記?中庸》:“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戰國策?魏策四》:“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懷怒未發。”8.送出、付出:“發放”、“發錢”、“散發傳單”。9.量詞:(1)計算槍、炮、子彈等數量的單位:“手槍裡還剩下四發子彈。”(2)計算槍、炮、子彈等發射數量的單位:“射炮十二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