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拉氏的讀音 那拉氏的意思
那拉氏 那拉氏,又譯納喇氏、納蘭氏,滿族人的姓氏之一,是滿族的一個大氏族,明末海西女真四部的王族姓氏。那拉氏在金朝時期被漢譯為“納蘭氏”,是女真中的“白號姓氏”(貴族姓氏)。 至明末,那拉氏分為葉赫那拉、哈達那拉、烏拉那拉、輝發那拉四大支系,并有所分化。烏拉那拉氏和同祖的哈達那拉氏被稱為“同姓那拉”,原姓蒙古土默特氏的葉赫那拉氏和原姓益克得里氏的輝發那拉氏被稱為“異姓那拉”。
- 那
- 拉
- 氏
“那拉氏”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nà lā shì]
- 漢字注音:
- ㄣㄚˋ ㄌㄚ ㄕˋ
- 簡繁字形:
- 是否常用:
- 否
“那拉氏”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指慈禧太后。清咸豐帝妃。同治﹑光緒兩朝的實際掌權者。滿族,葉赫那拉氏。后因以"那拉氏"指慈禧太后。
網絡解釋
那拉氏
那拉氏,又譯納喇氏、納蘭氏,滿族人的姓氏之一,是滿族的一個大氏族,明末海西女真四部的王族姓氏。那拉氏在金朝時期被漢譯為“納蘭氏”,是女真中的“白號姓氏”(貴族姓氏)。
至明末,那拉氏分為葉赫那拉、哈達那拉、烏拉那拉、輝發那拉四大支系,并有所分化。烏拉那拉氏和同祖的哈達那拉氏被稱為“同姓那拉”,原姓蒙古土默特氏的葉赫那拉氏和原姓益克得里氏的輝發那拉氏被稱為“異姓那拉”。
“那拉氏”的單字解釋
【那】:[nà]1.代詞,那樣:就那辦吧!。要不了那多。那個人。那個脾氣。2.連詞,跟前面“如果”、“若是”等相應,表示申說應有的結果或做出判斷:如果敵人不投降,那就消滅他。[nèi]“那”(nà)和“一”的合音,但指數量時不限于一:那個。那些。那年。那三年。[nā]姓。
【拉】:[lā]1.用力使朝自己所在的方向或跟著自己移動:拉鋸。拉纖。把車拉過來。2.用車載運:平板車能拉貨,也能拉人。3.帶領轉移(多用于隊伍):把二連拉到河那邊去。4.牽引樂器的某一部分使樂器發出聲音:拉胡琴。拉手風琴。5.拖長;使延長:拉長聲音說話。快跟上,不要拉開距離!6.拖欠:拉虧空。拉下不少賬。7.撫養:他母親很不容易地把他拉大。8.幫助:人家有困難,咱們應該拉他一把。9.牽累;拉扯:自己做的事,為什么要拉上別人?10.閑談:拉話。拉家常。11.排泄(大便):拉屎。拉肚子。[lá]刀刃與物件接觸,由一端向另一端移動,使物件破裂或斷開;割:把皮子拉開。手上拉了個口子。“剌”[lǎ]見〖半拉〗、[là]同“落”(là)。
【氏】:[shì]1.姓(張氏是“姓張的”):張氏兄弟。2.舊時放在已婚婦女的姓后,通常在父姓前再加夫姓,作為稱呼:趙王氏(夫姓趙,父姓王)。3.對名人專家的稱呼:顧氏(顧炎武)《日知錄》。攝氏溫度計。達爾文氏。4.用在親屬關系字的后面稱自己的親屬:舅氏(母舅)。母氏。5.姓。[zhī]見〖月氏〗。
“那拉氏”的相關詞語
“那拉氏”造句
光緒帝因推行新政被葉赫那拉氏囚禁在瀛臺。
隆裕太后,葉赫那拉氏,是慈禧太后的內侄女,生于1868年,卒于1913年,父親為副都統桂祥。
苦命的那彥成3歲喪父,其母那拉氏撫孤守志30余年,嘉慶皇帝曾御書“勵節教忠”匾額旌表其門。
這鄰船就是那拉氏姊妹北歸,正慮川資不繼,忽來了這項白鏹,喜從天降。
那拉氏,滿洲正黃旗,內大臣步軍統領費揚古之女。
清世宗孝敬憲皇后,烏喇那拉氏,她的父親是是步軍統領費揚古,生母覺羅氏是貝子穆爾祜第四女,后來被追封多羅格格,穆爾祜長女嫁乃孝獻皇后嫡母。
烏喇那拉氏,雍正的嫡妻,歷史上的賢后,于此同得一個姓氏,后明了此烏喇那拉氏非她。
圖為影視作品中鄧萃雯扮演的烏喇那拉氏。
葉赫那拉氏雖然被滅族,但是畢竟才過去三年時間,殘存的孤臣孽子心中仍然在滴血。
圖為影視作品中戴春榮扮演的烏喇那拉氏。
* 那拉氏的讀音是:nà lā shì,那拉氏的意思:那拉氏 那拉氏,又譯納喇氏、納蘭氏,滿族人的姓氏之一,是滿族的一個大氏族,明末海西女真四部的王族姓氏。那拉氏在金朝時期被漢譯為“納蘭氏”,是女真中的“白號姓氏”(貴族姓氏)。 至明末,那拉氏分為葉赫那拉、哈達那拉、烏拉那拉、輝發那拉四大支系,并有所分化。烏拉那拉氏和同祖的哈達那拉氏被稱為“同姓那拉”,原姓蒙古土默特氏的葉赫那拉氏和原姓益克得里氏的輝發那拉氏被稱為“異姓那拉”。
基本解釋
指慈禧太后。清咸豐帝妃。同治﹑光緒兩朝的實際掌權者。滿族,葉赫那拉氏。后因以"那拉氏"指慈禧太后。那拉氏
那拉氏,又譯納喇氏、納蘭氏,滿族人的姓氏之一,是滿族的一個大氏族,明末海西女真四部的王族姓氏。那拉氏在金朝時期被漢譯為“納蘭氏”,是女真中的“白號姓氏”(貴族姓氏)。至明末,那拉氏分為葉赫那拉、哈達那拉、烏拉那拉、輝發那拉四大支系,并有所分化。烏拉那拉氏和同祖的哈達那拉氏被稱為“同姓那拉”,原姓蒙古土默特氏的葉赫那拉氏和原姓益克得里氏的輝發那拉氏被稱為“異姓那拉”。
【那】:[nà]1.代詞,那樣:就那辦吧!。要不了那多。那個人。那個脾氣。2.連詞,跟前面“如果”、“若是”等相應,表示申說應有的結果或做出判斷:如果敵人不投降,那就消滅他。[nèi]“那”(nà)和“一”的合音,但指數量時不限于一:那個。那些。那年。那三年。[nā]姓。
【拉】:[lā]1.用力使朝自己所在的方向或跟著自己移動:拉鋸。拉纖。把車拉過來。2.用車載運:平板車能拉貨,也能拉人。3.帶領轉移(多用于隊伍):把二連拉到河那邊去。4.牽引樂器的某一部分使樂器發出聲音:拉胡琴。拉手風琴。5.拖長;使延長:拉長聲音說話。快跟上,不要拉開距離!6.拖欠:拉虧空。拉下不少賬。7.撫養:他母親很不容易地把他拉大。8.幫助:人家有困難,咱們應該拉他一把。9.牽累;拉扯:自己做的事,為什么要拉上別人?10.閑談:拉話。拉家常。11.排泄(大便):拉屎。拉肚子。[lá]刀刃與物件接觸,由一端向另一端移動,使物件破裂或斷開;割:把皮子拉開。手上拉了個口子。“剌”[lǎ]見〖半拉〗、[là]同“落”(là)。
【氏】:[shì]1.姓(張氏是“姓張的”):張氏兄弟。2.舊時放在已婚婦女的姓后,通常在父姓前再加夫姓,作為稱呼:趙王氏(夫姓趙,父姓王)。3.對名人專家的稱呼:顧氏(顧炎武)《日知錄》。攝氏溫度計。達爾文氏。4.用在親屬關系字的后面稱自己的親屬:舅氏(母舅)。母氏。5.姓。[zhī]見〖月氏〗。
光緒帝因推行新政被葉赫那拉氏囚禁在瀛臺。
隆裕太后,葉赫那拉氏,是慈禧太后的內侄女,生于1868年,卒于1913年,父親為副都統桂祥。
苦命的那彥成3歲喪父,其母那拉氏撫孤守志30余年,嘉慶皇帝曾御書“勵節教忠”匾額旌表其門。
這鄰船就是那拉氏姊妹北歸,正慮川資不繼,忽來了這項白鏹,喜從天降。
那拉氏,滿洲正黃旗,內大臣步軍統領費揚古之女。
清世宗孝敬憲皇后,烏喇那拉氏,她的父親是是步軍統領費揚古,生母覺羅氏是貝子穆爾祜第四女,后來被追封多羅格格,穆爾祜長女嫁乃孝獻皇后嫡母。
烏喇那拉氏,雍正的嫡妻,歷史上的賢后,于此同得一個姓氏,后明了此烏喇那拉氏非她。
圖為影視作品中鄧萃雯扮演的烏喇那拉氏。
葉赫那拉氏雖然被滅族,但是畢竟才過去三年時間,殘存的孤臣孽子心中仍然在滴血。
圖為影視作品中戴春榮扮演的烏喇那拉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