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哲族的讀音 赫哲族的意思
赫哲族 赫哲族是中國東北地區一個歷史悠久的少數民族,民族語言為赫哲語,屬阿爾泰語系滿-通古斯語族滿語支(也有觀點認為應歸入那乃次語支),沒有本民族的文字,使用西里爾字母來記錄語言,因長期與漢族交錯雜居,通用漢語。 由于居住地域廣闊,赫哲人的自稱較多,如“那貝”、“那乃”、“那尼傲”,“赫哲”作為族稱最早出現于康熙二年(1663)三月,1934年凌純聲《松花江下游的赫哲族》一書出版后,“赫哲”作為族稱開始廣泛傳播。 赫哲族主要分布于黑龍江、松花江、烏蘇里江交匯構成的三江平原和完達山余脈,集中居住于三鄉兩村,即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鄉、八岔赫哲族鄉、雙鴨山市饒河縣四排赫哲族鄉和佳木斯市敖其鎮敖其赫哲族村、撫遠縣抓吉鎮抓吉赫哲族村。根據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赫哲族人口數為5354人。
- 赫
- 哲
- 族
“赫哲族”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hè zhé zú]
- 漢字注音:
- ㄏㄜˋ ㄓㄜˊ ㄗㄨˊ
- 簡繁字形:
- 是否常用:
- 是
“赫哲族”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中國少數民族之一。史稱“黑斤”、“赫斤”、“黑真”、“赫真”、“奇楞”等。4200余人。分布在黑龍江省·同江、饒河等縣沿江地帶,和漢族雜居。主要從事捕魚和狩獵。辭典解釋
赫哲族 hè zhé zú ㄏㄜˋ ㄓㄜˊ ㄗㄨˊ 我國少數民族之一。散居于松花江、烏蘇里江、黑龍江構成的三江平原和完達山一帶。人口成長起起落落,民國十九(1930)?年時約一千二百人,日據偽滿時代,急速減少,瀕臨滅族。今約四千二百人。操赫哲語,屬阿爾泰語系滿-通古斯語族滿語支。無文字,通用漢語文。原以魚為主食,并以魚皮為衣,后食犬肉、穿犬皮,現已衣布,但仍以漁、獵為主要生計,并兼營農業。信仰薩滿教。
英語 Hezhen ethnic group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德語 Hezhen
法語 Hezhen
網絡解釋
赫哲族
赫哲族是中國東北地區一個歷史悠久的少數民族,民族語言為赫哲語,屬阿爾泰語系滿-通古斯語族滿語支(也有觀點認為應歸入那乃次語支),沒有本民族的文字,使用西里爾字母來記錄語言,因長期與漢族交錯雜居,通用漢語。
由于居住地域廣闊,赫哲人的自稱較多,如“那貝”、“那乃”、“那尼傲”,“赫哲”作為族稱最早出現于康熙二年(1663)三月,1934年凌純聲《松花江下游的赫哲族》一書出版后,“赫哲”作為族稱開始廣泛傳播。
赫哲族主要分布于黑龍江、松花江、烏蘇里江交匯構成的三江平原和完達山余脈,集中居住于三鄉兩村,即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鄉、八岔赫哲族鄉、雙鴨山市饒河縣四排赫哲族鄉和佳木斯市敖其鎮敖其赫哲族村、撫遠縣抓吉鎮抓吉赫哲族村。根據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赫哲族人口數為5354人。
“赫哲族”的單字解釋
【赫】:1.顯著;盛大:顯赫。煊赫。2.姓。3.赫茲的簡稱。1秒鐘振動一次是1赫。
【哲】:智慧卓越或有卓越智慧的人:哲人。先哲。
【族】:1.家族:宗族。合族。同族。2.古代的一種殘酷刑法,殺死犯罪者的整個家族,甚至他母親、妻子等的家族。3.種族;民族:漢族。斯拉夫族。4.事物有某種共同屬性的一大類:水族。語族。芳香族化合物。打工族。上班族。
“赫哲族”的相關詞語
* 赫哲族的讀音是:hè zhé zú,赫哲族的意思:赫哲族 赫哲族是中國東北地區一個歷史悠久的少數民族,民族語言為赫哲語,屬阿爾泰語系滿-通古斯語族滿語支(也有觀點認為應歸入那乃次語支),沒有本民族的文字,使用西里爾字母來記錄語言,因長期與漢族交錯雜居,通用漢語。 由于居住地域廣闊,赫哲人的自稱較多,如“那貝”、“那乃”、“那尼傲”,“赫哲”作為族稱最早出現于康熙二年(1663)三月,1934年凌純聲《松花江下游的赫哲族》一書出版后,“赫哲”作為族稱開始廣泛傳播。 赫哲族主要分布于黑龍江、松花江、烏蘇里江交匯構成的三江平原和完達山余脈,集中居住于三鄉兩村,即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鄉、八岔赫哲族鄉、雙鴨山市饒河縣四排赫哲族鄉和佳木斯市敖其鎮敖其赫哲族村、撫遠縣抓吉鎮抓吉赫哲族村。根據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赫哲族人口數為5354人。
基本解釋
中國少數民族之一。史稱“黑斤”、“赫斤”、“黑真”、“赫真”、“奇楞”等。4200余人。分布在黑龍江省·同江、饒河等縣沿江地帶,和漢族雜居。主要從事捕魚和狩獵。辭典解釋
赫哲族 hè zhé zú ㄏㄜˋ ㄓㄜˊ ㄗㄨˊ我國少數民族之一。散居于松花江、烏蘇里江、黑龍江構成的三江平原和完達山一帶。人口成長起起落落,民國十九(1930)?年時約一千二百人,日據偽滿時代,急速減少,瀕臨滅族。今約四千二百人。操赫哲語,屬阿爾泰語系滿-通古斯語族滿語支。無文字,通用漢語文。原以魚為主食,并以魚皮為衣,后食犬肉、穿犬皮,現已衣布,但仍以漁、獵為主要生計,并兼營農業。信仰薩滿教。
英語 Hezhen ethnic group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德語 Hezhen
法語 Hezhen
赫哲族
赫哲族是中國東北地區一個歷史悠久的少數民族,民族語言為赫哲語,屬阿爾泰語系滿-通古斯語族滿語支(也有觀點認為應歸入那乃次語支),沒有本民族的文字,使用西里爾字母來記錄語言,因長期與漢族交錯雜居,通用漢語。由于居住地域廣闊,赫哲人的自稱較多,如“那貝”、“那乃”、“那尼傲”,“赫哲”作為族稱最早出現于康熙二年(1663)三月,1934年凌純聲《松花江下游的赫哲族》一書出版后,“赫哲”作為族稱開始廣泛傳播。
赫哲族主要分布于黑龍江、松花江、烏蘇里江交匯構成的三江平原和完達山余脈,集中居住于三鄉兩村,即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鄉、八岔赫哲族鄉、雙鴨山市饒河縣四排赫哲族鄉和佳木斯市敖其鎮敖其赫哲族村、撫遠縣抓吉鎮抓吉赫哲族村。根據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赫哲族人口數為5354人。

【赫】:1.顯著;盛大:顯赫。煊赫。2.姓。3.赫茲的簡稱。1秒鐘振動一次是1赫。
【哲】:智慧卓越或有卓越智慧的人:哲人。先哲。
【族】:1.家族:宗族。合族。同族。2.古代的一種殘酷刑法,殺死犯罪者的整個家族,甚至他母親、妻子等的家族。3.種族;民族:漢族。斯拉夫族。4.事物有某種共同屬性的一大類:水族。語族。芳香族化合物。打工族。上班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