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鏡的讀音 西洋鏡的意思
西洋鏡 (游戲器具)一種民間的游戲器具,匣子里面裝著畫片兒,匣子上放有放大鏡,根據光學原理要暗箱操作可以看放大的畫面。 因為最初畫片多是西洋畫,所以叫西洋鏡。
- 西
- 洋
- 鏡
“西洋鏡”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xī yáng jìng]
- 漢字注音:
- ㄒㄧ ㄧㄤˊ ㄐㄧㄥˋ
- 簡繁字形:
- 西洋鏡
- 是否常用:
- 否
“西洋鏡”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1.亦作"西洋景"。 2.民間一種供娛樂用的裝置﹐匣子里裝著畫片﹐匣子上有放大鏡﹐可見放大的畫面。因最初畫片多西洋畫﹐故名。 3.比喻故弄玄虛借以騙人的行為或手法。 辭典解釋
西洋鏡 xī yáng jìng ㄒㄧ ㄧㄤˊ ㄐㄧㄥˋ 一種早期民俗雜藝拉洋片的表演裝置。參見「拉洋片」條。
比喻故弄玄虛騙人的技巧或手法。
如:「拆穿西洋鏡」。
網絡解釋
西洋鏡 (游戲器具)
一種民間的游戲器具,匣子里面裝著畫片兒,匣子上放有放大鏡,根據光學原理要暗箱操作可以看放大的畫面。 因為最初畫片多是西洋畫,所以叫西洋鏡。
“西洋鏡”的單字解釋
【西】:1.方位詞。四個主要方向之一,太陽落下去的一邊:西面。河西。往西去。夕陽西下。2.(Xī)西洋;內容或形式屬于西洋的:西餐。西醫。西服。西式。學貫中西。3.姓。
【洋】:1.盛大;豐富:洋溢。2.地球表面上被水覆蓋的廣大地方,約占地球面積的十分之七,分成四個部分,即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3.指外國;外國的:留洋。洋人。洋貨。4.現代化的(區別于“土”):洋辦法。土洋結合。打扮得挺洋。5.洋錢;銀圓:大洋。小洋。罰洋一百元。6.姓。
【鏡】:1.用來映照形象的器具:鏡子(亦指“眼鏡”)。鏡臺。鏡匣。鏡奩。銅鏡。穿衣鏡。2.利用光學原理制造的各種器具,上面的鏡片一般用玻璃制成:鏡頭。鏡片。眼鏡。胃鏡。凸鏡。凹鏡。三棱鏡。望遠鏡。顯微鏡。3.監察,借鑒:鏡戒。4.照耀:“榮鏡宇宙”。
“西洋鏡”的相關詞語
“西洋鏡”造句
別得意,你的西洋鏡終有一天會被揭穿的!
他原來是西洋鏡的,現在雖然已經不干了,但是有時候還是會賣弄一下。
我的西洋鏡被拆穿了,于是干脆要她陪我走一走,到耶魯美術畫廊去看馬克.羅思科的作品展覽。
1978年,應科波拉的邀請,去到美國為西洋鏡制片公司拍攝“哈姆特”,直到1982年完成其他幾部電影。
直到科技發展使得最初的西洋鏡形式到如今可以在漆黑的戲院里投放大屏幕的戲劇,電影才第一次得以成為一種大眾消費品。
電影院的播放技術從最初的西洋鏡形式演變為將影像投影到幽暗的影院屏幕,這一轉變使得電影院大眾化消費成為可能。
他們孩提時代就喜歡上了西洋鏡,皮影戲和繪畫藝術.
頓時心情大好,只是不知道是把這批西洋鏡販到京城還是揚州,京城自是不必說,達官貴人遍地,市場很廣闊。
西洋鏡是一種民間的游戲器具,匣子里面裝著畫片兒,匣子上放有放大鏡,通過暗箱操作就可以看放大的畫面。
通體以沉香雕刻而成的“仙山樓閣嵌西洋鏡座屏”高僅81厘米,成交價卻高達2070萬元,一舉刷新了中國沉香藝術品的拍賣紀錄。
* 西洋鏡的讀音是:xī yáng jìng,西洋鏡的意思:西洋鏡 (游戲器具)一種民間的游戲器具,匣子里面裝著畫片兒,匣子上放有放大鏡,根據光學原理要暗箱操作可以看放大的畫面。 因為最初畫片多是西洋畫,所以叫西洋鏡。
基本解釋
1.亦作"西洋景"。 2.民間一種供娛樂用的裝置﹐匣子里裝著畫片﹐匣子上有放大鏡﹐可見放大的畫面。因最初畫片多西洋畫﹐故名。 3.比喻故弄玄虛借以騙人的行為或手法。辭典解釋
西洋鏡 xī yáng jìng ㄒㄧ ㄧㄤˊ ㄐㄧㄥˋ一種早期民俗雜藝拉洋片的表演裝置。參見「拉洋片」條。
比喻故弄玄虛騙人的技巧或手法。
如:「拆穿西洋鏡」。
西洋鏡 (游戲器具)
一種民間的游戲器具,匣子里面裝著畫片兒,匣子上放有放大鏡,根據光學原理要暗箱操作可以看放大的畫面。 因為最初畫片多是西洋畫,所以叫西洋鏡。【西】:1.方位詞。四個主要方向之一,太陽落下去的一邊:西面。河西。往西去。夕陽西下。2.(Xī)西洋;內容或形式屬于西洋的:西餐。西醫。西服。西式。學貫中西。3.姓。
【洋】:1.盛大;豐富:洋溢。2.地球表面上被水覆蓋的廣大地方,約占地球面積的十分之七,分成四個部分,即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3.指外國;外國的:留洋。洋人。洋貨。4.現代化的(區別于“土”):洋辦法。土洋結合。打扮得挺洋。5.洋錢;銀圓:大洋。小洋。罰洋一百元。6.姓。
【鏡】:1.用來映照形象的器具:鏡子(亦指“眼鏡”)。鏡臺。鏡匣。鏡奩。銅鏡。穿衣鏡。2.利用光學原理制造的各種器具,上面的鏡片一般用玻璃制成:鏡頭。鏡片。眼鏡。胃鏡。凸鏡。凹鏡。三棱鏡。望遠鏡。顯微鏡。3.監察,借鑒:鏡戒。4.照耀:“榮鏡宇宙”。
別得意,你的西洋鏡終有一天會被揭穿的!
他原來是西洋鏡的,現在雖然已經不干了,但是有時候還是會賣弄一下。
我的西洋鏡被拆穿了,于是干脆要她陪我走一走,到耶魯美術畫廊去看馬克.羅思科的作品展覽。
1978年,應科波拉的邀請,去到美國為西洋鏡制片公司拍攝“哈姆特”,直到1982年完成其他幾部電影。
直到科技發展使得最初的西洋鏡形式到如今可以在漆黑的戲院里投放大屏幕的戲劇,電影才第一次得以成為一種大眾消費品。
電影院的播放技術從最初的西洋鏡形式演變為將影像投影到幽暗的影院屏幕,這一轉變使得電影院大眾化消費成為可能。
他們孩提時代就喜歡上了西洋鏡,皮影戲和繪畫藝術.
頓時心情大好,只是不知道是把這批西洋鏡販到京城還是揚州,京城自是不必說,達官貴人遍地,市場很廣闊。
西洋鏡是一種民間的游戲器具,匣子里面裝著畫片兒,匣子上放有放大鏡,通過暗箱操作就可以看放大的畫面。
通體以沉香雕刻而成的“仙山樓閣嵌西洋鏡座屏”高僅81厘米,成交價卻高達2070萬元,一舉刷新了中國沉香藝術品的拍賣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