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京的讀音 西京的意思
西京 (封建王朝國都的“京號”)西京,中國歷史上西安沿襲過幾個朝代長期被稱作西京,是中國歷史上十三個王朝的首都、京師。西周的宗周鎬京,西漢京師長安,東漢的京師長安,曹魏黃初二年(221年),長安列為五都之一,稱西京。隋唐時期,長安為京師首都,有時也稱西京。唐肅宗至德二年(757年),改京兆府長安為中京,改鳳翔為西京鳳翔府,在今陜西省寶雞市鳳翔縣。 唐代渤海國的西京鴨綠府,在今吉林白山市臨江,一說在朝鮮半島慈江道鴨綠江東岸。北宋西京河南府,在今河南省洛陽市。偽楚政權和偽齊(劉齊)政權定都開封,稱開封為“西京”。西夏西京西平府,在今寧夏靈武市。遼朝、金朝、元朝西京大同府,在今山西省大同市。中華民國國民政府以南京為首都,擬于今陜西省西安市建陪都,曾更名西京市。 在東亞其他國家,日本山口市的別稱,因在京都之西,又稱“西京區域”。朝鮮半島的王氏高麗于926年將平壤改為西京。越南的清化省,胡季犛曾遷都于此。
- 西
- 京
“西京”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xī jīng]
- 漢字注音:
- ㄒㄧ ㄐㄧㄥ
- 簡繁字形:
- 是否常用:
- 否
“西京”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1.古都名。(1)西漢都長安﹐東漢改都洛陽﹐因稱洛陽為東京﹐長安為西京。(2)隋煬帝建洛陽為東京﹐因稱長安為西京。(3)唐顯慶二年﹐以洛陽為東都﹐因稱長安為西都﹐一稱西京﹐天寶元年﹐定稱西京﹐至德二載﹐改稱中京。(4)唐至德二載收復兩京﹐還都長安﹐因鳳翔是兩京未復時肅宗之駐地﹐改鳳翔郡為鳳翔府﹐建號西京﹐上元元年﹐廢京號。(5)南詔王尋閣勸時﹐以太和(指羊苴咩城)為西京﹐至世隆稱帝﹐改稱中都。(6)五代后唐同光元年四月李存勖即帝位于魏州﹐以魏州為東京興唐府﹐以即位前的晉王舊都太原府為西京﹐十一月復唐舊制改西京為北京。(7)五代后唐同光元年十一月復唐舊制以京兆府為西京﹐至晉天福三年罷京。 2.(8)五代后晉天福三年自東都河南府遷都汴州﹐以汴州為東京開封府﹐改東都河南府為西京﹐漢周及北宋沿襲不改。(9)遼重熙十三年﹐升云州為大同府﹐建號西京﹐沿至金代不改。(10)明李自成改西安曰長安﹐稱西京。(11)明張獻忠以蜀王府為宮﹐成都曰西京。 辭典解釋
西京 xī jīng ㄒㄧ ㄐㄧㄥ 地名:(1)? 東漢指長安。(2)? 北宋指洛陽。(3)? 日本舊都,今稱為「京都」。
德語 = Chang'an (長安, 長安Chang2an1 (Eig, Geo)?, = Sianfu 西安府Xi1an1fu3 (Eig, Geo)?, = Xi’anfu 西安府Xi1an1fu3 (Eig, Geo)?
法語 Xijing
網絡解釋
西京 (封建王朝國都的“京號”)
西京,中國歷史上西安沿襲過幾個朝代長期被稱作西京,是中國歷史上十三個王朝的首都、京師。西周的宗周鎬京,西漢京師長安,東漢的京師長安,曹魏黃初二年(221年),長安列為五都之一,稱西京。隋唐時期,長安為京師首都,有時也稱西京。唐肅宗至德二年(757年),改京兆府長安為中京,改鳳翔為西京鳳翔府,在今陜西省寶雞市鳳翔縣。
唐代渤海國的西京鴨綠府,在今吉林白山市臨江,一說在朝鮮半島慈江道鴨綠江東岸。北宋西京河南府,在今河南省洛陽市。偽楚政權和偽齊(劉齊)政權定都開封,稱開封為“西京”。西夏西京西平府,在今寧夏靈武市。遼朝、金朝、元朝西京大同府,在今山西省大同市。中華民國國民政府以南京為首都,擬于今陜西省西安市建陪都,曾更名西京市。
在東亞其他國家,日本山口市的別稱,因在京都之西,又稱“西京區域”。朝鮮半島的王氏高麗于926年將平壤改為西京。越南的清化省,胡季犛曾遷都于此。
“西京”的單字解釋
【西】:1.方位詞。四個主要方向之一,太陽落下去的一邊:西面。河西。往西去。夕陽西下。2.(Xī)西洋;內容或形式屬于西洋的:西餐。西醫。西服。西式。學貫中西。3.姓。
【京】:1.國家的首都:京城。京都。2.北京的簡稱:京廣線。3.京族。4.古代數目。指一千萬。
“西京”的相關詞語
“西京”造句
北宋西京地區旅游活動的參與者階層廣泛,上至皇帝,下到文人墨客、富商大賈、宗教信徒、市井百姓;群體來源眾多,包括士農工商、三教九流等各種人都紛紛參與進來,在西京地區這一廣闊的社會舞臺上展示自己,形成了熱鬧壯觀的歷史場景。
麥田守望者與西京學子們一起成長!
2006年4月13日,他在西安的第四軍醫大學西京醫院接受了異體面部移植手術。
它的正式提出是在本世紀初年,是對西京師生優良學風的高度概括。
劍非萬人敵,文竊四海聲。兒戲不足道,五噫出西京。李白
心交別我西京去,愁滿春魂不易醒。從此無人訪窮病,馬蹄車轍草青青。藤萍
西安市電子城電子西街3號,西京國際電氣中心712室。
政府政策對宗教的支持與否,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西京大同地區的宗教旅游發展。
“實踐出真知”是西京校風的一種表述,它鐫刻在西京園內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門口的文化石上。
先是后唐的“西京”,隨后繼為后晉、后漢、北漢的“國都”,這里的動靜治亂直接影響到北國與中原。
* 西京的讀音是:xī jīng,西京的意思:西京 (封建王朝國都的“京號”)西京,中國歷史上西安沿襲過幾個朝代長期被稱作西京,是中國歷史上十三個王朝的首都、京師。西周的宗周鎬京,西漢京師長安,東漢的京師長安,曹魏黃初二年(221年),長安列為五都之一,稱西京。隋唐時期,長安為京師首都,有時也稱西京。唐肅宗至德二年(757年),改京兆府長安為中京,改鳳翔為西京鳳翔府,在今陜西省寶雞市鳳翔縣。 唐代渤海國的西京鴨綠府,在今吉林白山市臨江,一說在朝鮮半島慈江道鴨綠江東岸。北宋西京河南府,在今河南省洛陽市。偽楚政權和偽齊(劉齊)政權定都開封,稱開封為“西京”。西夏西京西平府,在今寧夏靈武市。遼朝、金朝、元朝西京大同府,在今山西省大同市。中華民國國民政府以南京為首都,擬于今陜西省西安市建陪都,曾更名西京市。 在東亞其他國家,日本山口市的別稱,因在京都之西,又稱“西京區域”。朝鮮半島的王氏高麗于926年將平壤改為西京。越南的清化省,胡季犛曾遷都于此。
基本解釋
1.古都名。(1)西漢都長安﹐東漢改都洛陽﹐因稱洛陽為東京﹐長安為西京。(2)隋煬帝建洛陽為東京﹐因稱長安為西京。(3)唐顯慶二年﹐以洛陽為東都﹐因稱長安為西都﹐一稱西京﹐天寶元年﹐定稱西京﹐至德二載﹐改稱中京。(4)唐至德二載收復兩京﹐還都長安﹐因鳳翔是兩京未復時肅宗之駐地﹐改鳳翔郡為鳳翔府﹐建號西京﹐上元元年﹐廢京號。(5)南詔王尋閣勸時﹐以太和(指羊苴咩城)為西京﹐至世隆稱帝﹐改稱中都。(6)五代后唐同光元年四月李存勖即帝位于魏州﹐以魏州為東京興唐府﹐以即位前的晉王舊都太原府為西京﹐十一月復唐舊制改西京為北京。(7)五代后唐同光元年十一月復唐舊制以京兆府為西京﹐至晉天福三年罷京。 2.(8)五代后晉天福三年自東都河南府遷都汴州﹐以汴州為東京開封府﹐改東都河南府為西京﹐漢周及北宋沿襲不改。(9)遼重熙十三年﹐升云州為大同府﹐建號西京﹐沿至金代不改。(10)明李自成改西安曰長安﹐稱西京。(11)明張獻忠以蜀王府為宮﹐成都曰西京。辭典解釋
西京 xī jīng ㄒㄧ ㄐㄧㄥ地名:(1)? 東漢指長安。(2)? 北宋指洛陽。(3)? 日本舊都,今稱為「京都」。
德語 = Chang'an (長安, 長安Chang2an1 (Eig, Geo)?, = Sianfu 西安府Xi1an1fu3 (Eig, Geo)?, = Xi’anfu 西安府Xi1an1fu3 (Eig, Geo)?
法語 Xijing
西京 (封建王朝國都的“京號”)
西京,中國歷史上西安沿襲過幾個朝代長期被稱作西京,是中國歷史上十三個王朝的首都、京師。西周的宗周鎬京,西漢京師長安,東漢的京師長安,曹魏黃初二年(221年),長安列為五都之一,稱西京。隋唐時期,長安為京師首都,有時也稱西京。唐肅宗至德二年(757年),改京兆府長安為中京,改鳳翔為西京鳳翔府,在今陜西省寶雞市鳳翔縣。唐代渤海國的西京鴨綠府,在今吉林白山市臨江,一說在朝鮮半島慈江道鴨綠江東岸。北宋西京河南府,在今河南省洛陽市。偽楚政權和偽齊(劉齊)政權定都開封,稱開封為“西京”。西夏西京西平府,在今寧夏靈武市。遼朝、金朝、元朝西京大同府,在今山西省大同市。中華民國國民政府以南京為首都,擬于今陜西省西安市建陪都,曾更名西京市。
在東亞其他國家,日本山口市的別稱,因在京都之西,又稱“西京區域”。朝鮮半島的王氏高麗于926年將平壤改為西京。越南的清化省,胡季犛曾遷都于此。
【西】:1.方位詞。四個主要方向之一,太陽落下去的一邊:西面。河西。往西去。夕陽西下。2.(Xī)西洋;內容或形式屬于西洋的:西餐。西醫。西服。西式。學貫中西。3.姓。
【京】:1.國家的首都:京城。京都。2.北京的簡稱:京廣線。3.京族。4.古代數目。指一千萬。
北宋西京地區旅游活動的參與者階層廣泛,上至皇帝,下到文人墨客、富商大賈、宗教信徒、市井百姓;群體來源眾多,包括士農工商、三教九流等各種人都紛紛參與進來,在西京地區這一廣闊的社會舞臺上展示自己,形成了熱鬧壯觀的歷史場景。
麥田守望者與西京學子們一起成長!
2006年4月13日,他在西安的第四軍醫大學西京醫院接受了異體面部移植手術。
它的正式提出是在本世紀初年,是對西京師生優良學風的高度概括。
劍非萬人敵,文竊四海聲。兒戲不足道,五噫出西京。李白
心交別我西京去,愁滿春魂不易醒。從此無人訪窮病,馬蹄車轍草青青。藤萍
西安市電子城電子西街3號,西京國際電氣中心712室。
政府政策對宗教的支持與否,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西京大同地區的宗教旅游發展。
“實踐出真知”是西京校風的一種表述,它鐫刻在西京園內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門口的文化石上。
先是后唐的“西京”,隨后繼為后晉、后漢、北漢的“國都”,這里的動靜治亂直接影響到北國與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