蘢怎么讀 蘢的意思
“蘢”字共有1個讀音:
[lóng]

漢字 | 蘢 |
---|---|
讀音 |
|
注音 | ㄌㄨㄥˊ |
部首 | [艸] 草字頭 |
筆畫 | 總筆畫:19 部外:16 |
異體字 | 蘢 |
字形結構 | 上下結構 |
簡體字形 | 蘢 |
統一編碼 | 基本區 U+8622 |
其它編碼 | 五筆:aued 倉頡:tybp 鄭碼:esi 四角:44211 |
筆順編碼 | 1224143125111515111 |
筆順筆畫 | 一丨丨丶一丶ノ一丨フ一一丨一フ一フ一一一 |
筆順名稱 | 橫 豎 豎 點 橫 點 撇 橫 豎 橫折鉤 橫 橫 橫 豎折撇/豎折折 橫 豎彎鉤 橫 橫 橫 |
蘢字的意思
1.草名。即水葒。《管子?地員》:“其山之淺,有蘢與斥。”。
2.茂密;茂盛。亦指草木茂密的他方。唐?李華《寄趙七侍禦》詩:“玄猿啼深蘢,白鳥戲蔥蒙。”
3.同“籠”。《隸釋?漢梁相孔耽神祠碑》:“放蘢羅之雉,救窮禽之厄。”
蘢字的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蘢
lóng ㄌㄨㄥˊ
草名。即水葒。《管子?地員》:“其山之淺,有蘢與斥。”。茂密;茂盛。亦指草木茂密的他方。唐?李華 《寄趙七侍禦》詩:“玄猿啼深蘢,白鳥戲蔥蒙。”同“籠”。《隸釋?漢梁相孔耽神祠碑》:“放蘢羅之雉,救窮禽之厄。”英語 tall grass; water-weeds
蘢字的詳細解釋
蘢字的辭典解釋
蘢ㄌㄨㄥˊlóng名
植物名。蓼科蓼屬,一年生草本。莖高六十至七十公分。葉互生,呈披針形或長橢圓形。夏秋之間開紅紫色或白色的花。也稱為「馬蓼」。
康熙字典解釋
蘢【申集上】【艸部】 康熙筆畫:23畫,部外筆畫:17畫
《唐韻》盧紅切《韻會》盧東切,??音朧。《玉篇》草名。《說文》天蘥也。《陸璣·草木疏》一名馬蓼,卽今之水葒草。《管子·地員篇》其山之淺,有蘢與斥。《註》蘢、斥??古草名。
又《爾雅·釋草》紅龍古。《註》俗呼紅草爲蘢鼓,語轉耳。
又蒙蘢。《爾雅註》彌離猶蒙蘢耳。《前漢·鼂錯傳》草木蒙蘢。《師古註》蒙蘢,覆蔽之貌也。
又《爾雅·釋草》拔,蘢葛。《註》蘢葛,江東呼爲龍尾,亦謂之虎葛。
又地名。《史記·韓長孺傳》衞靑破蘢城。
又《集韻》魯孔切,籠上聲。《淮南子·俶眞訓》??紛蘢蓯。《註》蘢蓯,聚會也。《司馬相如·大人賦》攢羅列聚,叢以蘢茸兮。《註》蘢茸,聚貌。
說文解字解釋
說文解字
蘢【卷一】【艸部】
天蘥也。從艸龍聲。盧紅切
說文解字注
(蘢)天蘥也。見釋艸。從艸。龍聲。盧紅切。九部。
蘢字組詞
* 網站為您提供蘢字的拼音和意思解釋,以及漢字的字形結構、編碼、部首、筆順、組詞、造句和相關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