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的讀音 萬曆的意思
萬歷 萬歷是明神宗朱翊鈞(1563年9月4日-1620年8月18日)的年號,明朝使用此年號共48年(1572-1620年),為明朝所使用時間最長的年號。萬歷前期,張居正主導實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社會經濟持續發展,對外軍事也接連獲勝,朝廷呈現中興氣象,史稱萬歷中興。 歷史學家黃仁宇用“大歷史觀”的角度,寫了《萬歷十五年》這本研究明史的專著。
- 萬
- 曆
“萬曆”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wàn lì]
- 漢字注音:
- ㄨㄢˋ ㄌㄧˋ
- 簡繁字形:
- 萬歷
- 是否常用:
- 是
“萬曆”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萬歷 Wànlì
[wanli,title of the Shen Zong's reign in Ming Dynasty] 明神宗朱翊公元的年號(公元1573—1619年)
萬歷初。——清· 張廷玉《明史》
辭典解釋
萬歷 wàn lì ㄨㄢˋ ㄌㄧˋ 明朝神宗的年號(西元1573~1620)?。
英語 reign name of Ming emperor (1573-1619)?
網絡解釋
萬歷
萬歷是明神宗朱翊鈞(1563年9月4日-1620年8月18日)的年號,明朝使用此年號共48年(1572-1620年),為明朝所使用時間最長的年號。萬歷前期,張居正主導實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社會經濟持續發展,對外軍事也接連獲勝,朝廷呈現中興氣象,史稱萬歷中興。
歷史學家黃仁宇用“大歷史觀”的角度,寫了《萬歷十五年》這本研究明史的專著。
“萬曆”的單字解釋
【萬】:1.數目字。千的十倍。《玉篇?禸部》:“萬,十千也。”《孟子?梁惠王上》:“萬取千焉,千取百焉,不為不多矣。”唐?白居易?《寄元九詩》:“三寄衣食資,數盈二十萬。”2.眾多的:“排除萬難”。《易經?謙卦》象曰:“勞謙君子,萬民服也。”荀子?富國:“古有萬國,今有十數焉。”3.極﹑非常﹑絕對:“萬不得已”﹑“萬萬不可”。《漢書?卷三十四?黥布傳》:“我之取天下可以萬全。”唐?韓愈《柳子厚墓誌銘》:“無辭以白其大人,且萬無母子俱往理。”
【曆】:1.推算歲時節氣的方法:“時憲曆”、“四分曆”、“太初曆”。《淮南子?本經》:“星月之行,可以曆推得也。”2.記載年、月、日、節氣等的書冊:“日曆”、“月曆”。《樂府詩集?卷七十三?雜曲歌辭十三?古辭?焦仲卿妻》:“視曆復開書,便利此月內。”《舊唐書?卷三十二?曆志一》:“玄宗召見,令造新曆。”3.年代、壽命。《漢書?卷十四?諸侯王表》:“周過其曆,秦不及期。”
“萬曆”的相關詞語
* 萬曆的讀音是:wàn lì,萬曆的意思:萬歷 萬歷是明神宗朱翊鈞(1563年9月4日-1620年8月18日)的年號,明朝使用此年號共48年(1572-1620年),為明朝所使用時間最長的年號。萬歷前期,張居正主導實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社會經濟持續發展,對外軍事也接連獲勝,朝廷呈現中興氣象,史稱萬歷中興。 歷史學家黃仁宇用“大歷史觀”的角度,寫了《萬歷十五年》這本研究明史的專著。
基本解釋
萬歷 Wànlì
[wanli,title of the Shen Zong's reign in Ming Dynasty] 明神宗朱翊公元的年號(公元1573—1619年)
萬歷初。——清· 張廷玉《明史》
辭典解釋
萬歷 wàn lì ㄨㄢˋ ㄌㄧˋ明朝神宗的年號(西元1573~1620)?。
英語 reign name of Ming emperor (1573-1619)?
萬歷
萬歷是明神宗朱翊鈞(1563年9月4日-1620年8月18日)的年號,明朝使用此年號共48年(1572-1620年),為明朝所使用時間最長的年號。萬歷前期,張居正主導實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社會經濟持續發展,對外軍事也接連獲勝,朝廷呈現中興氣象,史稱萬歷中興。歷史學家黃仁宇用“大歷史觀”的角度,寫了《萬歷十五年》這本研究明史的專著。

【萬】:1.數目字。千的十倍。《玉篇?禸部》:“萬,十千也。”《孟子?梁惠王上》:“萬取千焉,千取百焉,不為不多矣。”唐?白居易?《寄元九詩》:“三寄衣食資,數盈二十萬。”2.眾多的:“排除萬難”。《易經?謙卦》象曰:“勞謙君子,萬民服也。”荀子?富國:“古有萬國,今有十數焉。”3.極﹑非常﹑絕對:“萬不得已”﹑“萬萬不可”。《漢書?卷三十四?黥布傳》:“我之取天下可以萬全。”唐?韓愈《柳子厚墓誌銘》:“無辭以白其大人,且萬無母子俱往理。”
【曆】:1.推算歲時節氣的方法:“時憲曆”、“四分曆”、“太初曆”。《淮南子?本經》:“星月之行,可以曆推得也。”2.記載年、月、日、節氣等的書冊:“日曆”、“月曆”。《樂府詩集?卷七十三?雜曲歌辭十三?古辭?焦仲卿妻》:“視曆復開書,便利此月內。”《舊唐書?卷三十二?曆志一》:“玄宗召見,令造新曆。”3.年代、壽命。《漢書?卷十四?諸侯王表》:“周過其曆,秦不及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