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的讀音 荀子的意思
荀子 (戰國末期趙國思想家、教育家)荀子(約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況,字卿,華夏族(漢族),戰國末期趙國人 。著名思想家、文學家、政治家,時人尊稱“荀卿”。西漢時因避漢宣帝劉詢諱,因“荀”與“孫”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稱孫卿。曾三次出任齊國稷下學宮的祭酒,后為楚蘭陵(位于今山東蘭陵縣)令。 荀子對儒家思想有所發展,在人性問題上,提倡性惡論,主張人性有惡,否認天賦的道德觀念,強調后天環境和教育對人的影響。其學說常被后人拿來跟孟子的‘性善論’比較,荀子對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當顯著的貢獻。
- 荀
- 子
“荀子”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xún zǐ]
- 漢字注音:
- ㄒㄩㄣˊ ㄗˇ
- 簡繁字形:
- 是否常用:
- 否
“荀子”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約前313-前238)戰國末思想家、教育家。名況,趙國人。他批判和總結了先秦以來的學術思想,發展了唯物主義。認為自然運行法則是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的。提出人定勝天的思想。首創性惡論,重視環境和教育對人的影響。文章說理透辟,結構謹嚴。著作有《荀子》。辭典解釋
荀子 xún zǐ ㄒㄩㄣˊ ㄗˇ 戰國時趙人荀況。參見「荀況」條。
書名。戰國時趙人荀況撰,二十卷,今存三十二篇。有唐楊倞注、清王先謙集解。此 書本儒家崇禮、正名之說而主性惡,為先秦重要的哲學思想著作,也是重要的散文集 。
英語 Xun Zi or Hsun Tzu (c. 310-237 BC)?, Confucian philosopher and author of On learning 勸學|勸學
德語 Xunzi (Eig, Pers, 313 - 237 v.Chr.)?
法語 Xun Zi
網絡解釋
荀子 (戰國末期趙國思想家、教育家)
荀子(約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況,字卿,華夏族(漢族),戰國末期趙國人 。著名思想家、文學家、政治家,時人尊稱“荀卿”。西漢時因避漢宣帝劉詢諱,因“荀”與“孫”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稱孫卿。曾三次出任齊國稷下學宮的祭酒,后為楚蘭陵(位于今山東蘭陵縣)令。
荀子對儒家思想有所發展,在人性問題上,提倡性惡論,主張人性有惡,否認天賦的道德觀念,強調后天環境和教育對人的影響。其學說常被后人拿來跟孟子的‘性善論’比較,荀子對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當顯著的貢獻。
“荀子”的單字解釋
【荀】:姓。
【子】:1.古代指兒女,現專指兒子:子女。子孫。子嗣。子弟(后輩人,年輕人)。2.植物的果實、種子:菜子。瓜子兒。子實。3.動物的卵:魚子。蠶子。4.幼小的,小的:子雞。子畜。子城。5.小而硬的顆粒狀的東西:子彈(dàn)。棋子兒。6.與“母”相對: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輔音)。7.對人的稱呼:男子。妻子。士子(讀書人)。舟子(船夫)。才子。8.古代對人的尊稱;稱老師或稱有道德、有學問的人:孔子。先秦諸子。9.地支的第一位,屬鼠:子丑寅卯(喻有條不紊的層次或事物的條理)。10.用于計時:子時(夜十一點至一點)。子夜(深夜)。11.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12.附加在名詞、動詞、形容詞后,具有名詞性(讀輕聲):旗子。亂子。胖子。13.個別量詞后綴(讀輕聲):敲了兩下子門。14.姓。
“荀子”的相關詞語
“荀子”造句
圣人為知矣,不誠則不能化萬民。出自:《荀子·不茍》圣人固然是無所不曉,但是不是真誠也不能感化萬民。荀子
君子養心,莫善于誠。出自:《荀子·修身》培養個人的品德,最主要的是個人的真誠。荀子
圣可積而致,途之人可以為禹荀子。民諺
聲無小而不聞,行無隱而不形。出自:《荀子·勸學》聲音即使再小也不會聽不到,行為即使再隱蔽也不會不表現出來。荀子
功能技成,庖丁解牛久練而技進乎道;路在腳下,荀子勸學博學則青出于藍。
荀子主張富國必須強本節用,開源節流。
然而,歷來有關荀子之研究多著眼于其心、性、天、禮等之探討,而疏于抉發其名學之義蘊。
孟子說人性本善,人是性善的發揚;另一個非常大的荀子流派,則說人性是惡的,因為性惡,才需要很多的教養和禁忌去限制。蔣勛
竹簡的天人之分影響到孟子,而與荀子有所不同.
現實依據就是荀子所處的時代,“禮崩樂壞”的混亂迫使人們重新思考禮樂的價值,由此也引起對與禮樂密切相關的文藝的重視。
* 荀子的讀音是:xún zǐ,荀子的意思:荀子 (戰國末期趙國思想家、教育家)荀子(約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況,字卿,華夏族(漢族),戰國末期趙國人 。著名思想家、文學家、政治家,時人尊稱“荀卿”。西漢時因避漢宣帝劉詢諱,因“荀”與“孫”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稱孫卿。曾三次出任齊國稷下學宮的祭酒,后為楚蘭陵(位于今山東蘭陵縣)令。 荀子對儒家思想有所發展,在人性問題上,提倡性惡論,主張人性有惡,否認天賦的道德觀念,強調后天環境和教育對人的影響。其學說常被后人拿來跟孟子的‘性善論’比較,荀子對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當顯著的貢獻。
基本解釋
(約前313-前238)戰國末思想家、教育家。名況,趙國人。他批判和總結了先秦以來的學術思想,發展了唯物主義。認為自然運行法則是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的。提出人定勝天的思想。首創性惡論,重視環境和教育對人的影響。文章說理透辟,結構謹嚴。著作有《荀子》。辭典解釋
荀子 xún zǐ ㄒㄩㄣˊ ㄗˇ戰國時趙人荀況。參見「荀況」條。
書名。戰國時趙人荀況撰,二十卷,今存三十二篇。有唐楊倞注、清王先謙集解。此 書本儒家崇禮、正名之說而主性惡,為先秦重要的哲學思想著作,也是重要的散文集 。
英語 Xun Zi or Hsun Tzu (c. 310-237 BC)?, Confucian philosopher and author of On learning 勸學|勸學
德語 Xunzi (Eig, Pers, 313 - 237 v.Chr.)?
法語 Xun Zi
荀子 (戰國末期趙國思想家、教育家)
荀子(約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況,字卿,華夏族(漢族),戰國末期趙國人 。著名思想家、文學家、政治家,時人尊稱“荀卿”。西漢時因避漢宣帝劉詢諱,因“荀”與“孫”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稱孫卿。曾三次出任齊國稷下學宮的祭酒,后為楚蘭陵(位于今山東蘭陵縣)令。荀子對儒家思想有所發展,在人性問題上,提倡性惡論,主張人性有惡,否認天賦的道德觀念,強調后天環境和教育對人的影響。其學說常被后人拿來跟孟子的‘性善論’比較,荀子對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當顯著的貢獻。
【荀】:姓。
【子】:1.古代指兒女,現專指兒子:子女。子孫。子嗣。子弟(后輩人,年輕人)。2.植物的果實、種子:菜子。瓜子兒。子實。3.動物的卵:魚子。蠶子。4.幼小的,小的:子雞。子畜。子城。5.小而硬的顆粒狀的東西:子彈(dàn)。棋子兒。6.與“母”相對: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輔音)。7.對人的稱呼:男子。妻子。士子(讀書人)。舟子(船夫)。才子。8.古代對人的尊稱;稱老師或稱有道德、有學問的人:孔子。先秦諸子。9.地支的第一位,屬鼠:子丑寅卯(喻有條不紊的層次或事物的條理)。10.用于計時:子時(夜十一點至一點)。子夜(深夜)。11.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12.附加在名詞、動詞、形容詞后,具有名詞性(讀輕聲):旗子。亂子。胖子。13.個別量詞后綴(讀輕聲):敲了兩下子門。14.姓。
圣人為知矣,不誠則不能化萬民。出自:《荀子·不茍》圣人固然是無所不曉,但是不是真誠也不能感化萬民。荀子
君子養心,莫善于誠。出自:《荀子·修身》培養個人的品德,最主要的是個人的真誠。荀子
圣可積而致,途之人可以為禹荀子。民諺
聲無小而不聞,行無隱而不形。出自:《荀子·勸學》聲音即使再小也不會聽不到,行為即使再隱蔽也不會不表現出來。荀子
功能技成,庖丁解牛久練而技進乎道;路在腳下,荀子勸學博學則青出于藍。
荀子主張富國必須強本節用,開源節流。
然而,歷來有關荀子之研究多著眼于其心、性、天、禮等之探討,而疏于抉發其名學之義蘊。
孟子說人性本善,人是性善的發揚;另一個非常大的荀子流派,則說人性是惡的,因為性惡,才需要很多的教養和禁忌去限制。蔣勛
竹簡的天人之分影響到孟子,而與荀子有所不同.
現實依據就是荀子所處的時代,“禮崩樂壞”的混亂迫使人們重新思考禮樂的價值,由此也引起對與禮樂密切相關的文藝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