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勖的讀音 荀勖的意思
荀勖 荀勖(xù)(?-289年),字公曾。潁川潁陰(今河南許昌市)人。三國至西晉時音律學家、文學家、藏書家,西晉開國功臣。為東漢司空荀爽曾孫。 荀勖少年時聰慧好學。初仕于魏,為大將軍曹爽掾屬。后遷中書通事郎,曹爽被誅,歷任安陽令、驃騎從事中郎、廷尉正等職。又為大將軍司馬昭記室,數進策謀,深見信任,與裴秀、羊祜共掌機密。司馬炎代魏后,封濟北郡侯。后拜中書監、加侍中、領著作。累遷光祿大夫、儀同三司,守尚書令。任尚書令時,核罷省中不稱職之人。太康十年(289年),荀勖去世。獲贈司徒,謚號“成”。 荀勖善于逢迎,當時議論的人都以為他傾覆國家攪亂時局,是孫資、劉放之類的人物。然而荀勖做事小心謹慎,每有他所參與的詔令大事,就算已經宣布,他也始終不說,不想讓別人知道他參與其事。荀勖博學多才,曾與賈充一起修訂法令。掌管樂事,又修正律呂。領秘書監時,曾與張華一起,按劉向《別錄》整理典籍。有文集三卷,今已佚。
- 荀
- 勖
“荀勖”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xún xù]
- 漢字注音:
- ㄒㄩㄣˊ ㄒㄩˋ
- 簡繁字形:
- 是否常用:
- 否
“荀勖”的意思
基本解釋
辭典解釋
荀勖 xún xù ㄒㄩㄣˊ ㄒㄩˋ 人名。(西元?~289)?字公曾,西晉潁川潁陰(今河南省許昌縣)?人。初仕魏,入晉后封濟北郡公,進光祿大夫,掌樂事。其時因朝廷獲得汲郡冢中古文竹書,乃詔勖撰次以為中經,列在秘書。卒謚成。
網絡解釋
荀勖
荀勖(xù)(?-289年),字公曾。潁川潁陰(今河南許昌市)人。三國至西晉時音律學家、文學家、藏書家,西晉開國功臣。為東漢司空荀爽曾孫。
荀勖少年時聰慧好學。初仕于魏,為大將軍曹爽掾屬。后遷中書通事郎,曹爽被誅,歷任安陽令、驃騎從事中郎、廷尉正等職。又為大將軍司馬昭記室,數進策謀,深見信任,與裴秀、羊祜共掌機密。司馬炎代魏后,封濟北郡侯。后拜中書監、加侍中、領著作。累遷光祿大夫、儀同三司,守尚書令。任尚書令時,核罷省中不稱職之人。太康十年(289年),荀勖去世。獲贈司徒,謚號“成”。
荀勖善于逢迎,當時議論的人都以為他傾覆國家攪亂時局,是孫資、劉放之類的人物。然而荀勖做事小心謹慎,每有他所參與的詔令大事,就算已經宣布,他也始終不說,不想讓別人知道他參與其事。荀勖博學多才,曾與賈充一起修訂法令。掌管樂事,又修正律呂。領秘書監時,曾與張華一起,按劉向《別錄》整理典籍。有文集三卷,今已佚。
“荀勖”的單字解釋
“荀勖”的相關詞語
* 荀勖的讀音是:xún xù,荀勖的意思:荀勖 荀勖(xù)(?-289年),字公曾。潁川潁陰(今河南許昌市)人。三國至西晉時音律學家、文學家、藏書家,西晉開國功臣。為東漢司空荀爽曾孫。 荀勖少年時聰慧好學。初仕于魏,為大將軍曹爽掾屬。后遷中書通事郎,曹爽被誅,歷任安陽令、驃騎從事中郎、廷尉正等職。又為大將軍司馬昭記室,數進策謀,深見信任,與裴秀、羊祜共掌機密。司馬炎代魏后,封濟北郡侯。后拜中書監、加侍中、領著作。累遷光祿大夫、儀同三司,守尚書令。任尚書令時,核罷省中不稱職之人。太康十年(289年),荀勖去世。獲贈司徒,謚號“成”。 荀勖善于逢迎,當時議論的人都以為他傾覆國家攪亂時局,是孫資、劉放之類的人物。然而荀勖做事小心謹慎,每有他所參與的詔令大事,就算已經宣布,他也始終不說,不想讓別人知道他參與其事。荀勖博學多才,曾與賈充一起修訂法令。掌管樂事,又修正律呂。領秘書監時,曾與張華一起,按劉向《別錄》整理典籍。有文集三卷,今已佚。
辭典解釋
荀勖 xún xù ㄒㄩㄣˊ ㄒㄩˋ人名。(西元?~289)?字公曾,西晉潁川潁陰(今河南省許昌縣)?人。初仕魏,入晉后封濟北郡公,進光祿大夫,掌樂事。其時因朝廷獲得汲郡冢中古文竹書,乃詔勖撰次以為中經,列在秘書。卒謚成。
荀勖
荀勖(xù)(?-289年),字公曾。潁川潁陰(今河南許昌市)人。三國至西晉時音律學家、文學家、藏書家,西晉開國功臣。為東漢司空荀爽曾孫。荀勖少年時聰慧好學。初仕于魏,為大將軍曹爽掾屬。后遷中書通事郎,曹爽被誅,歷任安陽令、驃騎從事中郎、廷尉正等職。又為大將軍司馬昭記室,數進策謀,深見信任,與裴秀、羊祜共掌機密。司馬炎代魏后,封濟北郡侯。后拜中書監、加侍中、領著作。累遷光祿大夫、儀同三司,守尚書令。任尚書令時,核罷省中不稱職之人。太康十年(289年),荀勖去世。獲贈司徒,謚號“成”。
荀勖善于逢迎,當時議論的人都以為他傾覆國家攪亂時局,是孫資、劉放之類的人物。然而荀勖做事小心謹慎,每有他所參與的詔令大事,就算已經宣布,他也始終不說,不想讓別人知道他參與其事。荀勖博學多才,曾與賈充一起修訂法令。掌管樂事,又修正律呂。領秘書監時,曾與張華一起,按劉向《別錄》整理典籍。有文集三卷,今已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