縑帛的讀音 縑帛的意思
縑帛 中國古代以絲織品為記錄知識載體的。一般稱為帛書,也有人稱為繒書;因其色白,故又稱之為素書。縑帛文獻約起源于春秋時代,盛行于兩漢, 與簡牘以及其后的書寫載體并存了很長一段時期。縑帛柔軟輕便,幅面寬廣,宜于畫圖,這些都是簡牘所不具備的優點。但其價昂貴,普通人用不起,而且一經書寫,不便更改,一般只用為定本,所以縑帛始終未能取代簡牘作為記錄知識的主要載體。古代文獻中有關帛書的記載,也大都是與皇家、貴族藏書有關的。到晉代紙普遍使用后,縑帛雖仍在使用, 但基本上是作為某些文書以及書法、 繪畫的寫繪材料。
- 縑
- 帛
“縑帛”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jiān bó]
- 漢字注音:
- ㄐㄧㄢ ㄅㄛˊ
- 簡繁字形:
- 縑帛
- 是否常用:
- 否
“縑帛”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絹類的絲織物。古代多用作賞賜酬謝之物,亦用作貨幣。作書寫用。辭典解釋
縑帛 jiān bó ㄐㄧㄢ ㄅㄛˊ 質地細薄的絲織品。
《漢書.卷九九.王莽傳下》:「一切稅天下吏民,訾三十取一,縑帛皆輸長安。」
《后漢書.卷六二.荀淑傳》:「耗費縑帛,空竭府藏。」
網絡解釋
縑帛
中國古代以絲織品為記錄知識載體的。一般稱為帛書,也有人稱為繒書;因其色白,故又稱之為素書。縑帛文獻約起源于春秋時代,盛行于兩漢, 與簡牘以及其后的書寫載體并存了很長一段時期。縑帛柔軟輕便,幅面寬廣,宜于畫圖,這些都是簡牘所不具備的優點。但其價昂貴,普通人用不起,而且一經書寫,不便更改,一般只用為定本,所以縑帛始終未能取代簡牘作為記錄知識的主要載體。古代文獻中有關帛書的記載,也大都是與皇家、貴族藏書有關的。到晉代紙普遍使用后,縑帛雖仍在使用, 但基本上是作為某些文書以及書法、 繪畫的寫繪材料。
“縑帛”的單字解釋
“縑帛”的相關詞語
* 縑帛的讀音是:jiān bó,縑帛的意思:縑帛 中國古代以絲織品為記錄知識載體的。一般稱為帛書,也有人稱為繒書;因其色白,故又稱之為素書。縑帛文獻約起源于春秋時代,盛行于兩漢, 與簡牘以及其后的書寫載體并存了很長一段時期。縑帛柔軟輕便,幅面寬廣,宜于畫圖,這些都是簡牘所不具備的優點。但其價昂貴,普通人用不起,而且一經書寫,不便更改,一般只用為定本,所以縑帛始終未能取代簡牘作為記錄知識的主要載體。古代文獻中有關帛書的記載,也大都是與皇家、貴族藏書有關的。到晉代紙普遍使用后,縑帛雖仍在使用, 但基本上是作為某些文書以及書法、 繪畫的寫繪材料。
基本解釋
絹類的絲織物。古代多用作賞賜酬謝之物,亦用作貨幣。作書寫用。辭典解釋
縑帛 jiān bó ㄐㄧㄢ ㄅㄛˊ質地細薄的絲織品。
《漢書.卷九九.王莽傳下》:「一切稅天下吏民,訾三十取一,縑帛皆輸長安。」
《后漢書.卷六二.荀淑傳》:「耗費縑帛,空竭府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