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山文化的讀音 紅山文化的意思
辭典解釋紅山文化 hóng shān wén huà 中國北方地區新石器時代的原始文化。因在內蒙古赤峰市郊區紅山后發現,故稱為「紅山文化」。分布范圍遼闊,東起遼河流域,西至燕山南北的廣大地區。主要特征是紅地黑彩陶器和壓印的字紋陶器,并有多種石制農具和細石器工具。 德語 Hongshan-Kultur (Gesch)?
- 紅
- 山
- 文
- 化
“紅山文化”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hóng shān wén huà]
- 漢字注音:
- ㄏㄨㄥˊ ㄕㄢ ㄨㄣˊ ㄏㄨㄚˋ
- 簡繁字形:
- 紅山文化
- 是否常用:
- 否
“紅山文化”的意思
基本解釋
辭典解釋
紅山文化 hóng shān wén huà ㄏㄨㄥˊ ㄕㄢ ㄨㄣˊ ㄏㄨㄚˋ 中國北方地區新石器時代的原始文化。因在內蒙古赤峰市郊區紅山后發現,故稱為「紅山文化」。分布范圍遼闊,東起遼河流域,西至燕山南北的廣大地區。主要特征是紅地黑彩陶器和壓印的字紋陶器,并有多種石制農具和細石器工具。
德語 Hongshan-Kultur (Gesch)?
網絡解釋
“紅山文化”的單字解釋
【紅】:[hóng]1.顏色的名稱。古代指淺紅色。2.多指赤色。3.泛指各種紅色。4.呈現紅色;變紅。5.借指紅色的花。6.借指紅色的布帛之類。7.指用紅色布帛或紅紙包著的禮物。8.血的婉辭。9.喜慶的事。參見“紅白”。10.象徵革命、進步。11.指得寵、出名、走運或事業興旺等。12.紅利的省稱。13.草名。參見“紅草”。14.姓。[gōng]1.同“工”。指紡織、縫紉等手工勞動。參見“紅女”。2.同“功”。古代喪服名。大功服喪十五日,小功服喪十四日。
【山】:1.地面上由土石構成的高聳的部分:高山。山頂。2.像山的東西:冰山。3.蠶蔟:蠶上山了。4.山墻:房山。
【文】:1.字;語言的書面形式:甲骨文。英文。2.文章:散文。議論文。3.文言:半文半白。4.指文科:文理分科。5.非軍事的。與“武”相對:文職。文武雙全。6.柔和;不猛烈:文弱。文火。7.舊指禮節、儀式等:繁文縟節。8.指自然界的某些現象:天文。水文。9.在身上、臉上刺畫花紋或字:文身。文雙頰。10.文飾;掩飾:文過飾非。11.?量詞。用于舊時的銅錢:一文不值。
【化】:[huà]1.變化;使變化:化膿。化名。化裝。頑固不化。泥古不化。化整為零。化悲痛為力量。2.感化:教化。潛移默化。3.熔化;融化;溶化:化凍。化鐵爐。太陽一出來,冰雪都化了。糖放到水里就化了。4.消化;消除:化食。化痰止咳。食古不化。5.燒化:焚化。火化。6.(僧道)死:坐化。羽化。7.指化學:理化。化工。化肥。8.后綴。加在名詞或形容詞之后構成動詞,表示轉變成某種性質或狀態:綠化。美化。惡化。電氣化。機械化。水利化。9.姓。10.(僧道)向人求布施:募化。化緣。化齋。化了些米面來。[huā]同“花2”。
“紅山文化”的相關詞語
* 紅山文化的讀音是:hóng shān wén huà,紅山文化的意思:辭典解釋紅山文化 hóng shān wén huà 中國北方地區新石器時代的原始文化。因在內蒙古赤峰市郊區紅山后發現,故稱為「紅山文化」。分布范圍遼闊,東起遼河流域,西至燕山南北的廣大地區。主要特征是紅地黑彩陶器和壓印的字紋陶器,并有多種石制農具和細石器工具。 德語 Hongshan-Kultur (Gesch)?
辭典解釋
紅山文化 hóng shān wén huà ㄏㄨㄥˊ ㄕㄢ ㄨㄣˊ ㄏㄨㄚˋ中國北方地區新石器時代的原始文化。因在內蒙古赤峰市郊區紅山后發現,故稱為「紅山文化」。分布范圍遼闊,東起遼河流域,西至燕山南北的廣大地區。主要特征是紅地黑彩陶器和壓印的字紋陶器,并有多種石制農具和細石器工具。
德語 Hongshan-Kultur (Gesch)?
【紅】:[hóng]1.顏色的名稱。古代指淺紅色。2.多指赤色。3.泛指各種紅色。4.呈現紅色;變紅。5.借指紅色的花。6.借指紅色的布帛之類。7.指用紅色布帛或紅紙包著的禮物。8.血的婉辭。9.喜慶的事。參見“紅白”。10.象徵革命、進步。11.指得寵、出名、走運或事業興旺等。12.紅利的省稱。13.草名。參見“紅草”。14.姓。[gōng]1.同“工”。指紡織、縫紉等手工勞動。參見“紅女”。2.同“功”。古代喪服名。大功服喪十五日,小功服喪十四日。
【山】:1.地面上由土石構成的高聳的部分:高山。山頂。2.像山的東西:冰山。3.蠶蔟:蠶上山了。4.山墻:房山。
【文】:1.字;語言的書面形式:甲骨文。英文。2.文章:散文。議論文。3.文言:半文半白。4.指文科:文理分科。5.非軍事的。與“武”相對:文職。文武雙全。6.柔和;不猛烈:文弱。文火。7.舊指禮節、儀式等:繁文縟節。8.指自然界的某些現象:天文。水文。9.在身上、臉上刺畫花紋或字:文身。文雙頰。10.文飾;掩飾:文過飾非。11.?量詞。用于舊時的銅錢:一文不值。
【化】:[huà]1.變化;使變化:化膿。化名。化裝。頑固不化。泥古不化。化整為零。化悲痛為力量。2.感化:教化。潛移默化。3.熔化;融化;溶化:化凍。化鐵爐。太陽一出來,冰雪都化了。糖放到水里就化了。4.消化;消除:化食。化痰止咳。食古不化。5.燒化:焚化。火化。6.(僧道)死:坐化。羽化。7.指化學:理化。化工。化肥。8.后綴。加在名詞或形容詞之后構成動詞,表示轉變成某種性質或狀態:綠化。美化。惡化。電氣化。機械化。水利化。9.姓。10.(僧道)向人求布施:募化。化緣。化齋。化了些米面來。[huā]同“花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