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簠簋不飾的讀音 簠簋不飾的意思

    【解釋】對做官不廉正者的一種婉轉的說法。不飾,不整飭。《漢書·賈誼傳》:“古者大臣有坐不廉而廢者,不謂不廉,曰‘簠簋不飾’。”亦作“ 簠簋不修 ”、“ 簠簋不飭 ”。 唐 顏真卿 《贈司空上柱國隴西郡開國公李公神道碑》:“公下車,召人吏告之曰:‘官吏有簠簋不修者……未至前一無所問,而今而后,義不相容。’”《續資治通鑒·元成宗大德三年》:“樞密臣受人玉帶,征贓不敘,御史言法太輕, 博果密 曰:‘禮,大臣貪墨,惟曰簠簋不飭。若加笞辱,非刑不上大夫之意也。’”
    • guǐ
    • shì

    “簠簋不飾”的讀音

    拼音讀音
    [fǔ guǐ bù shì]
    漢字注音:
    ㄈㄨˇ ㄍㄨㄟˇ ㄅㄨˋ ㄕˋ
    簡繁字形:
    簠簋不飾
    是否常用:

    “簠簋不飾”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對做官不廉正者的一種婉轉的說法。不飾﹐不整飭。

    辭典解釋

    簠簋不飾  fǔ guǐ bù shì  ㄈㄨˇ ㄍㄨㄟˇ ㄅㄨˋ ㄕˋ  

    比喻做官不廉潔。《漢書.卷四八.賈誼傳》:「古者大臣有坐不廉而廢者,不謂不廉,曰:『簠簋不飾』。」也作「簠簋不飭」。

    網絡解釋

    【解釋】對做官不廉正者的一種婉轉的說法。不飾,不整飭。《漢書·賈誼傳》:“古者大臣有坐不廉而廢者,不謂不廉,曰‘簠簋不飾’。”亦作“ 簠簋不修 ”、“ 簠簋不飭 ”。 唐 顏真卿 《贈司空上柱國隴西郡開國公李公神道碑》:“公下車,召人吏告之曰:‘官吏有簠簋不修者……未至前一無所問,而今而后,義不相容。’”《續資治通鑒·元成宗大德三年》:“樞密臣受人玉帶,征贓不敘,御史言法太輕, 博果密 曰:‘禮,大臣貪墨,惟曰簠簋不飭。若加笞辱,非刑不上大夫之意也。’”

    “簠簋不飾”的單字解釋

    】:古代祭祀時盛谷物的器皿,長方形,有足,有蓋,有耳。
    】:古代盛食物的器具,圓口,兩耳。
    】:[bù]1.用在動詞、形容詞和其他副詞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經濟。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詞或名詞性詞素前面,構成形容詞:不法。不規則。3.單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話的意思跟問題相反):他知道嗎?——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問,跟反復問句的作用相等:他現在身體好不?5.用在動補結構中間,表示不可能達到某種結果:拿不動。做不好。裝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疊用相同的詞,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邊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錢不錢的,你喜歡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選擇:晚上他不是看書,就是寫文章。8.a)在去聲字前面,“不”字讀陽平聲,如“不會”、“不是”。b)動詞“有”的否定式是“沒有”,不是“不有”。[fǒu]相當于“否”
    】:同“”。

    “簠簋不飾”的相關詞語

    * 簠簋不飾的讀音是:fǔ guǐ bù shì,簠簋不飾的意思:【解釋】對做官不廉正者的一種婉轉的說法。不飾,不整飭。《漢書·賈誼傳》:“古者大臣有坐不廉而廢者,不謂不廉,曰‘簠簋不飾’。”亦作“ 簠簋不修 ”、“ 簠簋不飭 ”。 唐 顏真卿 《贈司空上柱國隴西郡開國公李公神道碑》:“公下車,召人吏告之曰:‘官吏有簠簋不修者……未至前一無所問,而今而后,義不相容。’”《續資治通鑒·元成宗大德三年》:“樞密臣受人玉帶,征贓不敘,御史言法太輕, 博果密 曰:‘禮,大臣貪墨,惟曰簠簋不飭。若加笞辱,非刑不上大夫之意也。’”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