瞻前忽後的讀音 瞻前忽後的意思
【解釋】語出《論語·子罕》:“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后以“瞻前忽后”形容難以捉摸。 明 唐順之 《答王遵巖》:“然以為有物,則何睹何聞;以為無物,則參前倚衡。瞻前忽后,非胸中不掛世間一物,則不能見得此物。”
- 瞻
- 前
- 忽
- 後
“瞻前忽後”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zhān qián hū hòu]
- 漢字注音:
- ㄓㄢ ㄑㄧㄢˊ ㄏㄨ ㄏㄡˋ
- 簡繁字形:
- 瞻前忽后
- 是否常用:
- 否
“瞻前忽後”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語出《論語.子罕》:"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后以"瞻前忽后"形容難以捉摸。 辭典解釋
瞻前忽后 zhān qián hū hòu ㄓㄢ ㄑㄧㄢˊ ㄏㄨ ㄏㄡˋ 兼顧前后。比喻做事謹慎周密。
宋.朱熹〈答廖子晦〉:「雖以顏子之初,鉆高仰堅,瞻前忽后,亦是未見此物,故不得為實見耳。」
網絡解釋
【解釋】語出《論語·子罕》:“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后以“瞻前忽后”形容難以捉摸。 明 唐順之 《答王遵巖》:“然以為有物,則何睹何聞;以為無物,則參前倚衡。瞻前忽后,非胸中不掛世間一物,則不能見得此物。”
“瞻前忽後”的單字解釋
【瞻】:1.往前或往上看:觀瞻。高瞻遠矚。2.姓。
【前】:1.方位詞。在正面的(指空間,跟“后”相對):前門。村前村后。2.往前走:勇往直前。畏縮不前。3.方位詞。次序靠近頭里的(跟“后”相對):前排。他的成績在班里總是前三名。4.方位詞。過去的;較早的(指時間,跟“后”相對):前天。從前。前幾年。前功盡棄。前所未有。前無古人,后無來者。5.方位詞。從前的(指現在改變了名稱的機構等):前政務院。6.方位詞。指某事物產生之前:前科學(科學產生之前)。前資本主義(資本主義產生之前)。7.方位詞。未來的(用于展望):前程。前景。事情要往前看,不要往后看。8.前線;前方:支前。9.姓。
【忽】:1.不注意;不重視:忽略。忽視。疏忽。2.姓。3.忽而:天氣忽冷忽熱。油燈被風吹得忽明忽暗。4.計量單位名稱。a)長度,10忽等于1絲。b)質量或重量,10忽等于1絲。
【後】:同“后”。
“瞻前忽後”的相關詞語
* 瞻前忽後的讀音是:zhān qián hū hòu,瞻前忽後的意思:【解釋】語出《論語·子罕》:“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后以“瞻前忽后”形容難以捉摸。 明 唐順之 《答王遵巖》:“然以為有物,則何睹何聞;以為無物,則參前倚衡。瞻前忽后,非胸中不掛世間一物,則不能見得此物。”
基本解釋
語出《論語.子罕》:"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后以"瞻前忽后"形容難以捉摸。辭典解釋
瞻前忽后 zhān qián hū hòu ㄓㄢ ㄑㄧㄢˊ ㄏㄨ ㄏㄡˋ兼顧前后。比喻做事謹慎周密。
宋.朱熹〈答廖子晦〉:「雖以顏子之初,鉆高仰堅,瞻前忽后,亦是未見此物,故不得為實見耳。」
【解釋】語出《論語·子罕》:“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后以“瞻前忽后”形容難以捉摸。 明 唐順之 《答王遵巖》:“然以為有物,則何睹何聞;以為無物,則參前倚衡。瞻前忽后,非胸中不掛世間一物,則不能見得此物。”
【瞻】:1.往前或往上看:觀瞻。高瞻遠矚。2.姓。
【前】:1.方位詞。在正面的(指空間,跟“后”相對):前門。村前村后。2.往前走:勇往直前。畏縮不前。3.方位詞。次序靠近頭里的(跟“后”相對):前排。他的成績在班里總是前三名。4.方位詞。過去的;較早的(指時間,跟“后”相對):前天。從前。前幾年。前功盡棄。前所未有。前無古人,后無來者。5.方位詞。從前的(指現在改變了名稱的機構等):前政務院。6.方位詞。指某事物產生之前:前科學(科學產生之前)。前資本主義(資本主義產生之前)。7.方位詞。未來的(用于展望):前程。前景。事情要往前看,不要往后看。8.前線;前方:支前。9.姓。
【忽】:1.不注意;不重視:忽略。忽視。疏忽。2.姓。3.忽而:天氣忽冷忽熱。油燈被風吹得忽明忽暗。4.計量單位名稱。a)長度,10忽等于1絲。b)質量或重量,10忽等于1絲。
【後】: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