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匭使的讀音 理匭使的意思
理匭使 理匭使是唐代的官名,唐睿宗垂拱二年(686年)開始有理匭使,該詞見于《新唐書·百官志二》
- 理
- 匭
- 使
“理匭使”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lǐ guǐ shǐ]
- 漢字注音:
- ㄌㄧˇ ㄍㄨㄟˇ ㄕˇ
- 簡繁字形:
- 理匭使
- 是否常用:
- 否
“理匭使”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唐代于垂拱二年(一說垂拱元年)始于廟堂置匭(意見箱),收納臣下意見書,以申天下之冤滯,達萬人之情狀。由御史中丞﹑侍御史﹑中書舍人等人為理匭使,負責處理其事。
網絡解釋
理匭使
理匭使是唐代的官名,唐睿宗垂拱二年(686年)開始有理匭使,該詞見于《新唐書·百官志二》
“理匭使”的單字解釋
【理】:1.物質組織的條紋;紋理:木理。肌理。條理。2.道理;事理:合理。理屈。理當如此。3.自然科學,有時特指物理學:理科。數理化。4.管理;辦理:處理。理財。當家理事。5.整理;使整齊:理發。理一理書籍。6.對別人的言語行動表示態度;表示意見(多用于否定式):路上碰見了,誰也沒理誰。置之不理。7.姓。
【匭】:1.匣子:票匭。2.武則天時代專設鼓勵民間“言政得失”和求職、自薦或伸冤的銅質意見箱。
【使】:1.派遣;支使:使喚。使人去打聽消息。2.使用:使拖拉機耕地。這支筆很好使。使上點肥料。3.讓;叫;致使:辦事使群眾滿意。加強質量管理,使產品合格率不斷上升。4.假如。5.奉使命辦事的人:使節。大使。公使。特使。學使(科舉時代派到各省去主持考試的官員)。
“理匭使”的相關詞語
* 理匭使的讀音是:lǐ guǐ shǐ,理匭使的意思:理匭使 理匭使是唐代的官名,唐睿宗垂拱二年(686年)開始有理匭使,該詞見于《新唐書·百官志二》
基本解釋
唐代于垂拱二年(一說垂拱元年)始于廟堂置匭(意見箱),收納臣下意見書,以申天下之冤滯,達萬人之情狀。由御史中丞﹑侍御史﹑中書舍人等人為理匭使,負責處理其事。理匭使
理匭使是唐代的官名,唐睿宗垂拱二年(686年)開始有理匭使,該詞見于《新唐書·百官志二》【理】:1.物質組織的條紋;紋理:木理。肌理。條理。2.道理;事理:合理。理屈。理當如此。3.自然科學,有時特指物理學:理科。數理化。4.管理;辦理:處理。理財。當家理事。5.整理;使整齊:理發。理一理書籍。6.對別人的言語行動表示態度;表示意見(多用于否定式):路上碰見了,誰也沒理誰。置之不理。7.姓。
【匭】:1.匣子:票匭。2.武則天時代專設鼓勵民間“言政得失”和求職、自薦或伸冤的銅質意見箱。
【使】:1.派遣;支使:使喚。使人去打聽消息。2.使用:使拖拉機耕地。這支筆很好使。使上點肥料。3.讓;叫;致使:辦事使群眾滿意。加強質量管理,使產品合格率不斷上升。4.假如。5.奉使命辦事的人:使節。大使。公使。特使。學使(科舉時代派到各省去主持考試的官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