燀怎么讀 燀的意思
“燀”字共有3個讀音:
[chǎn]
[dǎn]
[chàn]

漢字 | 燀 |
---|---|
讀音 |
|
注音 | ㄔㄢˇ|ㄉㄢˇ|ㄔㄢˋ |
部首 | [火] 火字旁 |
筆畫 | 總筆畫:16 部外:12 |
異體字 | |
字形結構 | 左右結構 |
統一編碼 | 基本區 U+71C0 |
其它編碼 | 五筆:okkf 倉頡:frrj 鄭碼:uoke 四角:96856 |
筆順編碼 | 4334251251251112 |
筆順筆畫 | 丶ノノ丶丨フ一丨フ一丨フ一一一丨 |
筆順名稱 | 點 撇 撇 點 豎 橫折 橫 豎 橫折 橫 豎 橫折 橫 橫 橫 豎 |
燀字的意思
[chǎn]
1.燒:“火之燀也,固定(走)上。”
2.盛:“殺機殺運之動,莫燀于秦。”
3.炊:“燀之以薪。”
4.中藥炮制方法之一,將桃等物放沸湯中浸泡,便于去皮。
[dǎn]熱:“故冬不凄寒,夏無炎燀。”
[chàn]難。
燀字的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燀
chǎn ㄔㄢˇ
燒:“火之燀也,固定(走)上。”盛:“殺機殺運之動,莫燀于秦。”炊:“燀之以薪。”中藥炮制方法之一,將桃等物放沸湯中浸泡,便于去皮。其它字義
● 燀
dǎn ㄉㄢˇ
◎ 熱:“故冬不凄寒,夏無炎燀。”
其它字義
● 燀
chàn ㄔㄢˋ
◎ 難。
英語 to make a fire; blaze
法語 br?ler,cuire
燀字的詳細解釋
燀字的辭典解釋
燀ㄔㄢˇchǎn動
炊、燃燒。《左傳·昭公二十年》:「和如羹焉,水火醯醢鹽梅以烹魚肉,燀之以薪。」晉·杜預·注:「燀,炊也。」
康熙字典解釋
燀【巳集中】【火部】 康熙筆畫:16畫,部外筆畫:12畫
《唐韻》充善切《集韻》《韻會》《正韻》蜀善切,??音闡。《說文》炊也。《左傳·昭二十年》燀之以薪。《周語》火無炎燀。《註》燀,焱起貌。
又《史記·秦始皇紀》威燀旁達。《前漢·敘傳》燀耀威靈。《註》師古曰:燀,熾也。
又《廣韻》然也。
又《韻會》光明貌。
又《廣韻》《集韻》??旨善切,音??。義同。
又《集韻》黨旱切,音亶。厚燠也。《呂氏春秋》衣不燀??。
又《廣韻》尺延切《集韻》《韻會》稱延切,??音嘽。《廣韻》火起貌。《何晏·景福殿賦》冬不凄寒,夏無炎燀,鈞調中適,可以永年。
說文解字解釋
說文解字
燀【卷十】【火部】
炊也。從火單聲。《春秋傳》曰:“燀之以薪。”充善切
說文解字注
(燀)炊也。從火。單聲。充善切。十四部。春秋傳曰。燀之?薪。左傳昭公二十年文。
燀字組詞
* 網站為您提供燀字的拼音和意思解釋,以及漢字的字形結構、編碼、部首、筆順、組詞、造句和相關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