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焠怎么讀 焠的意思

    “焠”字共有1個讀音: [cuì]  
    焠
    漢字
    讀音 [cuì]
    注音 ㄘㄨㄟˋ
    部首 [火]  火字旁
    筆畫 總筆畫:12 部外:8
    異體字
    字形結構 左右結構
    統一編碼 基本區 U+7120
    其它編碼 五筆:oywf 倉頡:fyoj 鄭碼:uooe 四角:90848
    筆順編碼 433441343412
    筆順筆畫 丶ノノ丶丶一ノ丶ノ丶一丨
    筆順名稱 點 撇 撇 點 點 橫 撇 點 撇 點 橫 豎

    焠字的意思

    同“”。

    焠字的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cuì ㄘㄨㄟˋ

     ◎ 同“”。

    英語 temper; burn

    德語 abh?rten, anlassglühen

    法語 tremper (métal)?

    焠字的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cuì

    〈動〉

    (1) 焠火,將金屬加熱后,浸于水或油中,急速冷卻以加強其硬度 [quench]

    焠,堅刀刃也。——《說文》

    清水焠其鋒。——《漢書·王褒傳》

    (2) 又如:焠針(火針)

    (3) 浸染 [be contaminated]

    以藥焠之。——《史記·刺客傳》

    (4) 又如:焠輪(獵獲野物之血染紅車輪)

    (5) 燒…的外露表面或一部分 [scorch]。如:焠掌(燒灼其掌);焠兒(引火的小木片。又名發燭、火寸);焠著(燒著)

    焠字的辭典解釋

    焠ㄘㄨㄟˋcuì動

    將金屬燒紅后浸入水中,以增加其硬度,使其更堅利。《說文解字·火部》:「焠,堅刀刃也。」《玉篇·火部》:「焠,火入水也。」

    燒灼。《荀子·解蔽》:「有子惡臥而焠掌,可謂能自忍矣!」唐·楊倞·注:「焠,灼也。」《水滸傳·第四六回》:「便去灶前尋了把草,灶里點個火,望里面四下焠著。」

    涂染。《史記·卷八六·刺客傳·荊軻傳》:「得趙人徐夫人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藥焠之。」唐·司馬貞·索隱:「焠,染也。」通「淬」。

    康熙字典解釋

    焠【巳集中】【火部】 康熙筆畫:12畫,部外筆畫:8畫

    《唐韻》七內切《集韻》《韻會》取內切,??音倅。《說文》堅刀刃也。《玉篇》火入水也。煗也。《史記·天官書》火與水合爲焠。《註》晉灼曰:火入水爲焠。

    又《荊軻傅》使工以藥焠之。《註》索隱曰:焠,染也。《前漢·王褒傳》淸水焠其鋒。《註》師古曰:焠,謂燒而內水中以堅之也。

    又《韻會》燒也。《荀子·解蔽篇》有子臥而焠掌,可謂能自忍矣。《註》焠,灼也。《韻會》通作淬。

    說文解字解釋

    說文解字

    焠【卷十】【火部】

    堅刀刃也。從火卒聲。七內切

    說文解字注

    (焠)堅刀刃也。王裦傳。淸水焠其鋒。郭樸三倉解詁曰。焠、作刀鋻也。焠子妹切。鋻工練切。師古云。焠謂燒而內水中以堅之也。按火而堅之曰焠。與水部淬義別。文??譌作淬。非也。天官書曰。火與水合曰焠。從火。卒聲。七內切。十五部。

    焠字組詞

    * 網站為您提供焠字的拼音和意思解釋,以及漢字的字形結構、編碼、部首、筆順、組詞、造句和相關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