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文儒雅的讀音 溫文儒雅的意思
【解釋】態度溫和,舉止文雅。【出處】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緣起首回:“為首的是個半老的儒者氣象……次后便是一個溫文儒雅的白面書生。”【示例】從他的相貌、神氣和言談、舉止看,也很~,不帶一點兒草莽英雄模樣。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十四章
- 溫
- 文
- 儒
- 雅
“溫文儒雅”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wēn wén rú yǎ]
- 漢字注音:
- ㄨㄣ ㄨㄣˊ ㄖㄨˊ ㄧㄚˇ
- 簡繁字形:
- 溫文儒雅
- 是否常用:
- 否
“溫文儒雅”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猶言溫文爾雅。辭典解釋
溫文儒雅 wēn wén rú yǎ ㄨㄣ ㄨㄣˊ ㄖㄨˊ ㄧㄚˇ 形容人文質彬彬,態度溫和文雅。《兒女英雄傳.第一回》:「那時候公子的身量,也漸漸長成,出落得目秀眉清,溫文儒雅。」也作「爾雅溫文」、「溫文爾雅」。
網絡解釋
【解釋】態度溫和,舉止文雅。
【出處】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緣起首回:“為首的是個半老的儒者氣象……次后便是一個溫文儒雅的白面書生。”
【示例】從他的相貌、神氣和言談、舉止看,也很~,不帶一點兒草莽英雄模樣。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十四章
“溫文儒雅”的單字解釋
【溫】:同“溫”。
【文】:1.字;語言的書面形式:甲骨文。英文。2.文章:散文。議論文。3.文言:半文半白。4.指文科:文理分科。5.非軍事的。與“武”相對:文職。文武雙全。6.柔和;不猛烈:文弱。文火。7.舊指禮節、儀式等:繁文縟節。8.指自然界的某些現象:天文。水文。9.在身上、臉上刺畫花紋或字:文身。文雙頰。10.文飾;掩飾:文過飾非。11.?量詞。用于舊時的銅錢:一文不值。
【儒】:1.舊時泛指讀書人:儒生。儒醫。2.古代從巫、史、祝、卜中分化出來的專司禮儀的人。3.儒家:儒術。4.通“懦(nuò)”。懦弱:偷儒轉脫。
【雅】:[yǎ]1.合乎規范的:雅正。2.高尚;不粗俗:文雅。雅致。雅座。3.西周朝廷上的樂歌,《詩經》中詩篇的一類。4.敬辭,用于稱對方的情意、舉動:雅意。雅教。5.姓。6.交情:無一日之雅。7.平素:雅善鼓琴。8.很;極:雅以為美。[yā]同“鴉”。
“溫文儒雅”的相關詞語
* 溫文儒雅的讀音是:wēn wén rú yǎ,溫文儒雅的意思:【解釋】態度溫和,舉止文雅。【出處】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緣起首回:“為首的是個半老的儒者氣象……次后便是一個溫文儒雅的白面書生。”【示例】從他的相貌、神氣和言談、舉止看,也很~,不帶一點兒草莽英雄模樣。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十四章
基本解釋
猶言溫文爾雅。辭典解釋
溫文儒雅 wēn wén rú yǎ ㄨㄣ ㄨㄣˊ ㄖㄨˊ ㄧㄚˇ形容人文質彬彬,態度溫和文雅。《兒女英雄傳.第一回》:「那時候公子的身量,也漸漸長成,出落得目秀眉清,溫文儒雅。」也作「爾雅溫文」、「溫文爾雅」。
【解釋】態度溫和,舉止文雅。
【出處】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緣起首回:“為首的是個半老的儒者氣象……次后便是一個溫文儒雅的白面書生。”
【示例】從他的相貌、神氣和言談、舉止看,也很~,不帶一點兒草莽英雄模樣。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十四章
【溫】:同“溫”。
【文】:1.字;語言的書面形式:甲骨文。英文。2.文章:散文。議論文。3.文言:半文半白。4.指文科:文理分科。5.非軍事的。與“武”相對:文職。文武雙全。6.柔和;不猛烈:文弱。文火。7.舊指禮節、儀式等:繁文縟節。8.指自然界的某些現象:天文。水文。9.在身上、臉上刺畫花紋或字:文身。文雙頰。10.文飾;掩飾:文過飾非。11.?量詞。用于舊時的銅錢:一文不值。
【儒】:1.舊時泛指讀書人:儒生。儒醫。2.古代從巫、史、祝、卜中分化出來的專司禮儀的人。3.儒家:儒術。4.通“懦(nuò)”。懦弱:偷儒轉脫。
【雅】:[yǎ]1.合乎規范的:雅正。2.高尚;不粗俗:文雅。雅致。雅座。3.西周朝廷上的樂歌,《詩經》中詩篇的一類。4.敬辭,用于稱對方的情意、舉動:雅意。雅教。5.姓。6.交情:無一日之雅。7.平素:雅善鼓琴。8.很;極:雅以為美。[yā]同“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