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淳化閣帖的讀音 淳化閣帖的意思

    淳化閣帖 (淳化閣帖)《淳化閣帖》是中國最早的一部匯集各家書法墨跡的法帖。所謂法帖,就是將古代著名書法家的墨跡經雙鉤描摹后,刻在石板或木板上,再拓印裝訂成帖。《淳化閣帖》共10卷,收錄了中國先秦至隋唐一千多年的書法墨跡,包括帝王、臣子和著名書法家等103人的420篇作品,被后世譽為中國法帖之冠和“叢帖始祖”。其中,第一卷收錄漢章帝至唐19位帝王的書法,包括東晉明帝司馬紹《墓次帖》、康帝司馬岳《陸女郎帖》、哀帝司馬丕《中書帖》等。 傳世《閣帖》宋拓善本有:上海圖書館藏宋拓《泉州本淳化閣帖》十卷本(睢陽袁氏家藏本),中國歷史博物館藏《泉州本淳化閣帖》十卷本等,香港中文大學藏《宋拓淳化閣泉州本·王右軍書》(卷六、卷七、卷八之殘本合并本)。 淳化三年(992年實)為中國書法史上的一大重要節點,它主宰了中國書法的發展方向。《淳化閣帖》的刊刻才最終確立了王羲之的“書圣”地位。《淳化閣帖》開啟了官刻叢帖之端,從而掀起了官私刻帖之風。如今宋拓佳本大多已經影印出版,復現了《閣帖》的本來面目。
    • chún
    • huà
    • tiè

    “淳化閣帖”的讀音

    拼音讀音
    [chún huà gé tiè]
    漢字注音:
    ㄔㄨㄣˊ ㄏㄨㄚˋ ㄍㄜˊ ㄊㄧㄝˋ
    簡繁字形:
    淳化閣帖
    是否常用:

    “淳化閣帖”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簡稱《閣帖》。匯刻叢帖。十卷。公元992年宋太宗出秘閣(帝王收藏圖書處)所藏歷代法書,敕命侍書學士王著編次摹刻而成。此后歷代多有翻刻。雖采擇未精,但古人法書頗賴之以傳。自此刻帖盛行,后世因稱此帖為“法帖之祖”。

    辭典解釋

    淳化閣帖  chún huà gé tiè  ㄔㄨㄣˊ ㄏㄨㄚˋ ㄍㄜˊ ㄊㄧㄝˋ  

    宋太宗淳化三年出淳化閣所藏漢、魏、晉、唐列朝名人墨跡,命侍書學士王著編次、摹刻于板上,稱為「淳化秘閣法帖」。共十卷,古人法書,賴此以傳。

    網絡解釋

    淳化閣帖 (淳化閣帖)

    《淳化閣帖》是中國最早的一部匯集各家書法墨跡的法帖。所謂法帖,就是將古代著名書法家的墨跡經雙鉤描摹后,刻在石板或木板上,再拓印裝訂成帖。《淳化閣帖》共10卷,收錄了中國先秦至隋唐一千多年的書法墨跡,包括帝王、臣子和著名書法家等103人的420篇作品,被后世譽為中國法帖之冠和“叢帖始祖”。其中,第一卷收錄漢章帝至唐19位帝王的書法,包括東晉明帝司馬紹《墓次帖》、康帝司馬岳《陸女郎帖》、哀帝司馬丕《中書帖》等。
    傳世《閣帖》宋拓善本有:上海圖書館藏宋拓《泉州本淳化閣帖》十卷本(睢陽袁氏家藏本),中國歷史博物館藏《泉州本淳化閣帖》十卷本等,香港中文大學藏《宋拓淳化閣泉州本·王右軍書》(卷六、卷七、卷八之殘本合并本)。
    淳化三年(992年實)為中國書法史上的一大重要節點,它主宰了中國書法的發展方向。《淳化閣帖》的刊刻才最終確立了王羲之的“書圣”地位。《淳化閣帖》開啟了官刻叢帖之端,從而掀起了官私刻帖之風。如今宋拓佳本大多已經影印出版,復現了《閣帖》的本來面目。

    “淳化閣帖”的單字解釋

    】:[chún]1.樸實:淳樸。淳厚。淳古。淳風(質樸敦厚的風氣)。2.成對。3.古同“”,酒味厚、純。[zhūn]澆灌:“淳而漬之”。
    】:[huà]1.變化;使變化:化膿。化名。化裝。頑固不化。泥古不化。化整為零。化悲痛為力量。2.感化:教化。潛移默化。3.熔化;融化;溶化:化凍。化鐵爐。太陽一出來,冰雪都化了。糖放到水里就化了。4.消化;消除:化食。化痰止咳。食古不化。5.燒化:焚化。火化。6.(僧道)死:坐化。羽化。7.指化學:理化。化工。化肥。8.后綴。加在名詞或形容詞之后構成動詞,表示轉變成某種性質或狀態:綠化。美化。惡化。電氣化。機械化。水利化。9.姓。10.(僧道)向人求布施:募化。化緣。化齋。化了些米面來。[huā]同“花2”。
    】:1.類似樓房的建築物,供遠眺、遊憩、藏書和供佛之用:樓閣。滕王閣。閣下(對人的敬稱,意謂不敢直指其人,故呼在其閣下的侍從者而告之;現代多用於外交場合)。2.特指女子的臥房:閨閣。出閣(出嫁)。3.小木頭房子:閣子。閣樓。4.某些國家的最高行政機關:內閣(簡稱“閣”)。組閣。入閣。5.古同“”,停止。
    】:[tiē]1.服從;順從:服帖。2.妥當;穩當:妥帖。3.姓。[tiě]1.邀請客人的通知:請帖。2.舊時寫著生辰八字等的紙片:庚帖。換帖。3.(帖兒)寫著字的小紙片:字帖兒(便條)。4.量詞:一帖藥。[tiè]學習寫字或繪畫時臨摹用的樣本:碑帖。習字帖。畫帖。臨帖。

    “淳化閣帖”的相關詞語

    * 淳化閣帖的讀音是:chún huà gé tiè,淳化閣帖的意思:淳化閣帖 (淳化閣帖)《淳化閣帖》是中國最早的一部匯集各家書法墨跡的法帖。所謂法帖,就是將古代著名書法家的墨跡經雙鉤描摹后,刻在石板或木板上,再拓印裝訂成帖。《淳化閣帖》共10卷,收錄了中國先秦至隋唐一千多年的書法墨跡,包括帝王、臣子和著名書法家等103人的420篇作品,被后世譽為中國法帖之冠和“叢帖始祖”。其中,第一卷收錄漢章帝至唐19位帝王的書法,包括東晉明帝司馬紹《墓次帖》、康帝司馬岳《陸女郎帖》、哀帝司馬丕《中書帖》等。 傳世《閣帖》宋拓善本有:上海圖書館藏宋拓《泉州本淳化閣帖》十卷本(睢陽袁氏家藏本),中國歷史博物館藏《泉州本淳化閣帖》十卷本等,香港中文大學藏《宋拓淳化閣泉州本·王右軍書》(卷六、卷七、卷八之殘本合并本)。 淳化三年(992年實)為中國書法史上的一大重要節點,它主宰了中國書法的發展方向。《淳化閣帖》的刊刻才最終確立了王羲之的“書圣”地位。《淳化閣帖》開啟了官刻叢帖之端,從而掀起了官私刻帖之風。如今宋拓佳本大多已經影印出版,復現了《閣帖》的本來面目。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