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包子的讀音 氣包子的意思
氣包子 別名山石榴、糖罐子、黃茶瓶、燈籠果。葫蘆科赤雹屬植物赤雹Thladiantha dubia Bunge,以果實及塊根入藥。是一種由花托發育而成的假果,紅熟時于10~11月間采摘,呈倒卵型,略似花瓶,長約3厘米,直徑1~2厘米,外皮紅黃色或紅棕色,上端宿萼為盤狀,下端漸尖,果皮外面有突起的棕色小點,系毛刺脫落的殘痕,觸之刺手。本品資源豐富,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南、四川、福建、廣東、廣西均有分布。
- 氣
- 包
- 子
“氣包子”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qì bāo zi]
- 漢字注音:
- ㄑㄧˋ ㄅㄠ ˙ㄗ
- 簡繁字形:
- 氣包子
- 是否常用:
- 否
“氣包子”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氣包子 qìbāozi
[easy to get angry] [口]∶比喻愛生氣的人
辭典解釋
氣包子 qì bāo zi ㄑㄧˋ ㄅㄠ ˙ㄗ 比喻容易生氣的人。
如:「你老愛發脾氣,真是個標準的氣包子。」
英語 quick-tempered person
網絡解釋
氣包子
別名山石榴、糖罐子、黃茶瓶、燈籠果。葫蘆科赤雹屬植物赤雹Thladiantha dubia Bunge,以果實及塊根入藥。是一種由花托發育而成的假果,紅熟時于10~11月間采摘,呈倒卵型,略似花瓶,長約3厘米,直徑1~2厘米,外皮紅黃色或紅棕色,上端宿萼為盤狀,下端漸尖,果皮外面有突起的棕色小點,系毛刺脫落的殘痕,觸之刺手。本品資源豐富,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南、四川、福建、廣東、廣西均有分布。
“氣包子”的單字解釋
【氣】:同“氣”。
【包】:1.用紙、布或其他薄片把東西裹起來:包書。包餃子。頭上包著一條白毛巾。2.包好了的東西:藥包。郵包。打了個包。3.裝東西的口袋:書包。把零碎東西裝進包兒里。病包兒。壞包兒。淘氣包兒。4.用于成包的東西:兩包大米。一大包衣服。5.物體或身體上鼓起來的疙瘩:樹干上有個大包。腿上起了個包。6.氈制的圓頂帳篷:蒙古包。7.圍繞;包圍:火苗包住了鍋臺。騎兵分兩路包過去。8.容納在里頭;總括在一起:包含。包羅。無所不包。9.把整個任務承擔下來,負責完成:包醫。包教。包片兒(負責完成一定地段或范圍的工作)。10.姓。
【子】:1.古代指兒女,現專指兒子:子女。子孫。子嗣。子弟(后輩人,年輕人)。2.植物的果實、種子:菜子。瓜子兒。子實。3.動物的卵:魚子。蠶子。4.幼小的,小的:子雞。子畜。子城。5.小而硬的顆粒狀的東西:子彈(dàn)。棋子兒。6.與“母”相對: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輔音)。7.對人的稱呼:男子。妻子。士子(讀書人)。舟子(船夫)。才子。8.古代對人的尊稱;稱老師或稱有道德、有學問的人:孔子。先秦諸子。9.地支的第一位,屬鼠:子丑寅卯(喻有條不紊的層次或事物的條理)。10.用于計時:子時(夜十一點至一點)。子夜(深夜)。11.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12.附加在名詞、動詞、形容詞后,具有名詞性(讀輕聲):旗子。亂子。胖子。13.個別量詞后綴(讀輕聲):敲了兩下子門。14.姓。
“氣包子”的相關詞語
* 氣包子的讀音是:qì bāo zi,氣包子的意思:氣包子 別名山石榴、糖罐子、黃茶瓶、燈籠果。葫蘆科赤雹屬植物赤雹Thladiantha dubia Bunge,以果實及塊根入藥。是一種由花托發育而成的假果,紅熟時于10~11月間采摘,呈倒卵型,略似花瓶,長約3厘米,直徑1~2厘米,外皮紅黃色或紅棕色,上端宿萼為盤狀,下端漸尖,果皮外面有突起的棕色小點,系毛刺脫落的殘痕,觸之刺手。本品資源豐富,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南、四川、福建、廣東、廣西均有分布。
基本解釋
氣包子 qìbāozi
[easy to get angry] [口]∶比喻愛生氣的人
辭典解釋
氣包子 qì bāo zi ㄑㄧˋ ㄅㄠ ˙ㄗ比喻容易生氣的人。
如:「你老愛發脾氣,真是個標準的氣包子。」
英語 quick-tempered person
氣包子
別名山石榴、糖罐子、黃茶瓶、燈籠果。葫蘆科赤雹屬植物赤雹Thladiantha dubia Bunge,以果實及塊根入藥。是一種由花托發育而成的假果,紅熟時于10~11月間采摘,呈倒卵型,略似花瓶,長約3厘米,直徑1~2厘米,外皮紅黃色或紅棕色,上端宿萼為盤狀,下端漸尖,果皮外面有突起的棕色小點,系毛刺脫落的殘痕,觸之刺手。本品資源豐富,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南、四川、福建、廣東、廣西均有分布。【氣】:同“氣”。
【包】:1.用紙、布或其他薄片把東西裹起來:包書。包餃子。頭上包著一條白毛巾。2.包好了的東西:藥包。郵包。打了個包。3.裝東西的口袋:書包。把零碎東西裝進包兒里。病包兒。壞包兒。淘氣包兒。4.用于成包的東西:兩包大米。一大包衣服。5.物體或身體上鼓起來的疙瘩:樹干上有個大包。腿上起了個包。6.氈制的圓頂帳篷:蒙古包。7.圍繞;包圍:火苗包住了鍋臺。騎兵分兩路包過去。8.容納在里頭;總括在一起:包含。包羅。無所不包。9.把整個任務承擔下來,負責完成:包醫。包教。包片兒(負責完成一定地段或范圍的工作)。10.姓。
【子】:1.古代指兒女,現專指兒子:子女。子孫。子嗣。子弟(后輩人,年輕人)。2.植物的果實、種子:菜子。瓜子兒。子實。3.動物的卵:魚子。蠶子。4.幼小的,小的:子雞。子畜。子城。5.小而硬的顆粒狀的東西:子彈(dàn)。棋子兒。6.與“母”相對: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輔音)。7.對人的稱呼:男子。妻子。士子(讀書人)。舟子(船夫)。才子。8.古代對人的尊稱;稱老師或稱有道德、有學問的人:孔子。先秦諸子。9.地支的第一位,屬鼠:子丑寅卯(喻有條不紊的層次或事物的條理)。10.用于計時:子時(夜十一點至一點)。子夜(深夜)。11.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12.附加在名詞、動詞、形容詞后,具有名詞性(讀輕聲):旗子。亂子。胖子。13.個別量詞后綴(讀輕聲):敲了兩下子門。14.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