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而后已的意思 死而后已的讀音和出處
- 死
- 而
- 后
- 已
- 成語名稱:
- 死而后已
- 成語拼音:
- [sǐ ér hòu yǐ]
- 成語解釋:
- 已:停止;完畢。死了以后方才停止。指一生努力奮斗;一直到死為止。奉獻了一切。
- 成語出處:
- 先秦 孔子《論語 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
- 成語例句:
- 臣披肝瀝膽,尚不能補報皇上之恩。今奉詔命,敢不竭力盡忠,死而后已。(明 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八十三回)
- 是否常用:
- 常用成語
- 感情褒貶:
- 中性成語
- 成語詞性:
- 緊縮式;作謂語、賓語、分句;含褒義
- 結構類型:
- 緊縮式成語
- 形成年代:
- 古代成語
- 標準拼音:
- 而,不能讀作“ěr”。
- 繁體字形:
- 死而后已
- 英文翻譯:
- do one 's best till one 's heart ceases to beat
- 成語故事:
- 死而后已的成語故事
- 成語接龍:
- “死而后已”成語接龍
- 成語分類:
- 四字成語 緊縮式成語 S開頭的成語
- 成語關注:
- 停止 完畢 一生 奮斗 為止 奉獻
“死而后已”的單字解釋
【死】:1.(生物)失去生命(跟“生、活”相對):死亡。死人。這棵樹死了。死棋。死火山。2.不顧生命;拼死:死戰。死守。3.至死,表示堅決:死不認輸。死也不松手。4.表示達到極點:笑死人。高興死了。死頑固。5.不可調和的:死敵。死對頭。6.固定;死板;不活動:死腦筋。死心眼。死規矩。死水。開會的時間要定死。7.不能通過:死胡同。死路一條。把漏洞堵死。
【而】:1.連接動詞、形容詞或詞組、分句等。a)連接語意相承的成分:偉大而艱巨的任務。戰而勝之。取而代之。我們正從事一個偉大的事業,而偉大的事業必須有最廣泛的群眾的參加和支持。b)連接肯定和否定互相補充的成分:梔子花的香,濃而不烈,清而不淡。馬克思主義叫我們看問題不要從抽象的定義出發,而要從客觀存在的事實出發。c)連接語意相反的成分,表示轉折:如果能集中生產而不集中,就會影響改進技術、提高生產。d)連接事理上前后相因的成分:因困難而畏懼而退卻而消極的人,不會有任何成就。2.有“到”的意思:一而再,再而三。由秋而冬。由南而北。3.把表示時間、方式、目的、原因、依據等的成分連接到動詞上面:匆匆而來。挺身而出。為正義而戰。因公而死。視情況而定。4.插在主語謂語中間,有“如果”的意思:民族戰爭而不依靠人民大眾,毫無疑義將不能取得勝利。5.姓。
【后】:1.方位詞。在背面的(指空間,跟“前”相對):后門。村前村后。2.方位詞。未來的;較晚的(指時間,跟“前、先”相對):后天。日后。后輩。先來后到。3.方位詞。次序靠近末尾的(跟“前、先”相對):后排。后十五名。4.后代的人,指子孫等:無后。5.君主的妻子:皇后。后妃。6.古代稱君主:商之先后。7.姓。
【已】:1.停止:爭論不已。2.副詞。已經:早已知道。3.文言副詞。太:不為已甚。吾得仲父已難矣。4.后來;不多時:其母…見長蛇數丈入榻下,已忽不見。5.古又同“以”。
“死而后已”的反義詞
“死而后已”的近義詞
“死而后已”的相關成語
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鞠躬盡力,死而后已
死而后已
斃而后已
置之死地而后已
死而后止
瞠乎后已
百足之蟲,死而不僵
死而不悔
死而不僵
死而不朽
死而復生
死而復蘇
死而無悔
死而無憾
死而無怨
而今而后
國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窮而后工
強而后可
“死而后已”的關聯成語
死字的成語
而字的成語
后字的成語
已字的成語
死開頭的成語
而開頭的成語
后開頭的成語
已開頭的成語
si的成語
er的成語
hou的成語
yi的成語
sehy的成語
死而什么什么的成語
死什么后什么的成語
死什么什么已的成語
什么而后什么的成語
什么而什么已的成語
什么什么后已的成語
“死而后已”造句
我們深信如果全國教師對于兒童教育都有“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決心,必能為我們民族創造一個偉大的新生命。
君子之于道也,死而后已。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已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
敬愛的周*理為人民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我們永遠懷念他。
他一生對國家忠心耿耿,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死而后已,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人,人民不會忘記他的。
魯迅對人民忠心耿耿,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小心謹慎,不怕勞苦地貢獻自己的一切直至死。
陶行知先生為人民的教育事業竭忠盡智,死而后已。
諸葛亮為了蜀國為了劉備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 死而后已的意思 死而后已的成語解釋 死而后已的拼音、詞性、造句、出處、近義詞、反義詞以及成語故事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