枚乘的讀音 枚乘的意思
枚乘 枚乘(?~公元前140年),字叔,西漢辭賦家。漢族,淮陰(今江蘇淮安)人,古籍《漢書》記載為淮陽(今河南淮陽)人。原為吳王劉濞郎中。枚乘因在七國之亂前后兩次上諫吳王而顯名,后拜在梁孝王帳下,漢景帝下召升枚乘為弘農都尉。 枚乘在文學上的主要成就是辭賦,《漢書·藝文志》著錄“枚乘賦九篇”。
- 枚
- 乘
“枚乘”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méi chéng]
- 漢字注音:
- ㄇㄟˊ ㄔㄥˊ
- 簡繁字形:
- 是否常用:
- 否
“枚乘”的意思
基本解釋
辭典解釋
枚乘 méi chéng ㄇㄟˊ ㄔㄥˊ 人名。(?~西元前140)?字叔,漢淮陰(今江蘇省淮陰縣東南)?人。景帝時仕吳,上書諫吳王劉濞,不納,去而仕梁孝王劉武。善屬文,嘗作〈七發〉、〈柳賦〉、〈菟園賦〉等。
也稱為「枚叔」。
英語 Mei Cheng (-c. 140 BC)?, Han dynasty poet
網絡解釋
枚乘
枚乘(?~公元前140年),字叔,西漢辭賦家。漢族,淮陰(今江蘇淮安)人,古籍《漢書》記載為淮陽(今河南淮陽)人。原為吳王劉濞郎中。枚乘因在七國之亂前后兩次上諫吳王而顯名,后拜在梁孝王帳下,漢景帝下召升枚乘為弘農都尉。
枚乘在文學上的主要成就是辭賦,《漢書·藝文志》著錄“枚乘賦九篇”。
“枚乘”的單字解釋
【枚】:1.跟“個”相近,多用于形體小的東西:三枚獎章。不勝枚舉(無法一個一個地全舉出來)。2.姓。
【乘】:[chéng]1.騎;坐(交通工具):乘馬。乘車。2.趁;就著:乘便。乘隙。3.運算方法之一。最簡單的是一個數使另一個數變成若干倍的數的運算。4.佛教的教理和教派:大乘。小乘。[shèng]1.量詞。古代四匹馬拉的兵車一輛為一乘:千乘之國。2.春秋時晉國的史書。后泛指一般史書:史乘。野乘。
“枚乘”的相關詞語
* 枚乘的讀音是:méi chéng,枚乘的意思:枚乘 枚乘(?~公元前140年),字叔,西漢辭賦家。漢族,淮陰(今江蘇淮安)人,古籍《漢書》記載為淮陽(今河南淮陽)人。原為吳王劉濞郎中。枚乘因在七國之亂前后兩次上諫吳王而顯名,后拜在梁孝王帳下,漢景帝下召升枚乘為弘農都尉。 枚乘在文學上的主要成就是辭賦,《漢書·藝文志》著錄“枚乘賦九篇”。
辭典解釋
枚乘 méi chéng ㄇㄟˊ ㄔㄥˊ人名。(?~西元前140)?字叔,漢淮陰(今江蘇省淮陰縣東南)?人。景帝時仕吳,上書諫吳王劉濞,不納,去而仕梁孝王劉武。善屬文,嘗作〈七發〉、〈柳賦〉、〈菟園賦〉等。
也稱為「枚叔」。
英語 Mei Cheng (-c. 140 BC)?, Han dynasty poet
枚乘
枚乘(?~公元前140年),字叔,西漢辭賦家。漢族,淮陰(今江蘇淮安)人,古籍《漢書》記載為淮陽(今河南淮陽)人。原為吳王劉濞郎中。枚乘因在七國之亂前后兩次上諫吳王而顯名,后拜在梁孝王帳下,漢景帝下召升枚乘為弘農都尉。枚乘在文學上的主要成就是辭賦,《漢書·藝文志》著錄“枚乘賦九篇”。
【枚】:1.跟“個”相近,多用于形體小的東西:三枚獎章。不勝枚舉(無法一個一個地全舉出來)。2.姓。
【乘】:[chéng]1.騎;坐(交通工具):乘馬。乘車。2.趁;就著:乘便。乘隙。3.運算方法之一。最簡單的是一個數使另一個數變成若干倍的數的運算。4.佛教的教理和教派:大乘。小乘。[shèng]1.量詞。古代四匹馬拉的兵車一輛為一乘:千乘之國。2.春秋時晉國的史書。后泛指一般史書:史乘。野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