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枚怎么讀 枚的意思

    “枚”字共有1個讀音: [méi]  
    枚
    漢字
    讀音 [méi]
    注音 ㄇㄟˊ
    部首 [木]  木字旁
    筆畫 總筆畫:8 部外:4
    異體字 ??
    字形結構 左右結構
    統一編碼 基本區 U+679A
    其它編碼 五筆:sty 倉頡:dok 鄭碼:fmo 四角:48940
    筆順編碼 12343134
    筆順筆畫 一丨ノ丶ノ一ノ丶
    筆順名稱 橫 豎 撇 點 撇 橫 撇 捺

    枚字的意思

    1.跟“個”相近,多用于形體小的東西:三枚獎章。不勝枚舉(無法一個一個地全舉出來)。

    2.姓。

    枚字的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méi ㄇㄟˊ

    樹干:伐其條枚。古代行軍時防止士卒喧嘩的用具,狀如箸,銜在口中:“又如赴敵之兵,銜枚疾走,不聞號令,但聞人馬之行聲”。馬鞭:以枚數(shù)闔(用馬鞭指點著數門扇)。量詞,相當于“個”,多用于形體小的東西:一枚別針。不勝枚舉(一個一個地舉不完)。姓。

    英語 stalk of shrub, trunk of tree

    德語 ZEW für Ringe, Medaillen, Münzen; Raketen, Satelliten (Z?hl)?,Mei (Eig, Fam)

    法語 (classificateur pour les pièces de monnaie, bagues, badges, perles, médailles sportives, fusées, satellites etc.)?

    枚字的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méi

    〈名〉

    (1) (會意。從木,從攴( pū)。本義:樹干)

    (2) 同本義 [trunk]

    枚,枝干也。可為杖。——《說文》

    竹曰個,木曰枚。——《釋名》

    枚,條也。——《廣雅》

    施于條枚。——《詩·大雅·旱麓》

    遵彼汝墳,伐其條枚。——《詩·周南·汝墳》

    (3) 馬鞭 [whip]

    還于東門中,以枚數闔。——《左傳·襄公十八年》

    (4) 古代行軍時,士卒口銜用以防止喧嘩的器具,形如筷子 [gag]

    軍士銜枚,夜登芒山,未明擊之。——《北史》

    (5) 門釘 [peg]。如:枚數(門釘數)

    (6) 姓

    詞性變化

    méi

    〈量〉

    (1) 相當于“個”,“支”,“件”等 [piece]

    六枚都使升空法,云端里面各翻騰。——《西游記》

    (2) 又如:一枚銅錢

    méi

    〈副〉

    一一;逐個 [one by one;one after another]。如:枚卜(一一占卜);枚列(一一列舉);枚別(一一分辨);枚進(一一進獻);枚數,枚舉(一一列舉)

    枚字的辭典解釋

    枚ㄇㄟˊméi 名

    樹干。《詩經·周南·汝墳》:「遵彼汝墳,伐其條枚。」唐·杜甫〈雨〉詩:「鮫館如鳴杼,樵舟豈伐枚。」

    古代行軍時,兵士橫銜于口中,以防止言語的箸。如:「銜枚疾走」。《詩經·豳風·東山》:「制彼裳衣,勿士行枚。」

    量詞:? ? 計算形體較小物品的單位。相當于「個」。如:「一枚銅板」、「兩枚郵票」。《文選·謝惠連·祭古冢文》:「棺上有五銖錢百余枚。」《儒林外史·第二回》:「只有周、梅二位的茶杯里有兩枚生紅棗,其余都是清茶。」? ? 計算火箭、彈藥的單位。如:「一枚炸彈」、「兩枚火箭」。

    姓。如漢代有枚乘。

    一個一個的。如:「不勝枚舉」。

    康熙字典解釋

    枚【辰集中】【木部】 康熙筆畫:8畫,部外筆畫:4畫

    《廣韻》莫杯切《集韻》《韻會》《正韻》謨杯切,??音梅。《說文》幹也,可爲杖。從木從攴。《詩·大雅》施于條枚。《徐曰》自條而出也,枝曰條,幹曰枚。

    又個也。《書·大禹謨》枚卜功臣。《註》一一卜之也。《前漢·食貨志》二枚爲一朋。《五行志》拔宮中樹,七圍以上十六枚。

    又枚筮,不指其事,汎卜吉兇也。《左傳·昭十二年》南蒯枚筮之。

    又馬箠曰枚。《左傳·襄十八年》以枚數闔。

    又銜枚,枚狀如箸,口橫銜之,繣結於項也。《周禮·秋官》銜枚氏掌司囂。

    又鐘乳也。《周禮·冬官考工記》鐘帶謂之篆,篆閒謂之枚。

    又枚枚,礱密也。《詩·魯頌》閟宮有侐,實實枚枚。

    又屋內重檐曰雙枚。《何晏·景福殿賦》雙枚旣修。

    又姓。《統譜》周枚被,漢枚乗。

    說文解字解釋

    說文解字

    枚【卷六】【木部】

    榦也,可爲杖。從木從攴。《詩》曰:“施于條枚。”莫桮切

    說文解字注

    (枚)??也。毛傳曰。榦曰枚。引伸爲銜枚之枚。爲枚數之枚。豳風傳曰。枚、微也。魯頌傳曰。枚枚、礱密也。皆謂枚爲微之假借也。從木攴。會意。可爲杖也。說從攴之意也。攴、小毄也。因爲鞭撲字。杖可以毄人者也。故取木攴會意。莫桮切。十五部。詩曰。施于條枚。大雅文。

    枚字組詞

    枚字成語

    * 網站為您提供枚字的拼音和意思解釋,以及漢字的字形結構、編碼、部首、筆順、組詞、造句和相關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