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李斯的讀音 李斯的意思

    李斯 (秦朝丞相)李斯(約公元前284年—公元前208年),李氏,名斯,字通古。戰國末期楚國上蔡(今河南省駐馬店市上蔡縣蘆岡鄉李斯樓村)人。秦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和書法家。 李斯早年為郡小吏,后從荀子學帝王之術,學成入秦。初被呂不韋任以為郎。后勸說秦王政滅諸侯、成帝業,被任為長史。秦王采納其計謀,遣謀士持金玉游說關東六國,離間各國君臣,又任其為客卿。秦王政十年(前237年)由于韓人間諜鄭國入秦,秦王下令驅逐六國客卿。李斯上《諫逐客書》阻止,被秦王所采納,不久官為廷尉。在秦王政滅六國的事業中起了較大作用。秦統一天下后,與王綰、馮劫議定尊秦王政為皇帝,并制定有關的禮儀制度。被任為丞相。他建議拆除郡縣城墻,銷毀民間的兵器;反對分封制,堅持郡縣制;又主張焚燒民間收藏的《詩》、《書》等百家語,禁止私學,以加強中央集權的統治。還參與制定了法律,統一車軌、文字、度量衡制度。李斯政治主張的實施對中國和世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秦始皇死后,他與趙高合謀,偽造遺詔,迫令始皇長子扶蘇自殺,立少子胡亥為二世皇帝。后為趙高所忌,于秦二世二年(前208年)被腰斬于咸陽鬧市,并夷三族。

    “李斯”的讀音

    拼音讀音
    [lǐ sī]
    漢字注音:
    ㄌㄧˇ ㄙ
    簡繁字形:
    是否常用:

    “李斯”的意思

    基本解釋

    辭典解釋

    李斯  lǐ sī  ㄌㄧˇ ㄙ  

    人名。(?~西元前208)?字通古,楚國上蔡(今河南省上蔡縣)?人。從荀子學帝王之術,后受秦始皇重用,入秦為相。主張廢封建,定郡縣,行禁書令,統一文字,變籀文為小篆。并曾與趙高、胡毋敬等,整理當時通行的秦文,寫成《倉頡篇》七章。后為趙高所害,腰斬于咸陽市。

    英語 Li Si (c. 280-208 BC)?, Legalist philosopher, calligrapher and Prime minister of Qin kingdom and Qin dynasty from 246 to 208 BC

    德語 Li Si (Eig, Pers, 280 - 208 v.Chr.)?

    法語 Li Si

    網絡解釋

    李斯 (秦朝丞相)

    李斯(約公元前284年—公元前208年),李氏,名斯,字通古。戰國末期楚國上蔡(今河南省駐馬店市上蔡縣蘆岡鄉李斯樓村)人。秦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和書法家。
    李斯早年為郡小吏,后從荀子學帝王之術,學成入秦。初被呂不韋任以為郎。后勸說秦王政滅諸侯、成帝業,被任為長史。秦王采納其計謀,遣謀士持金玉游說關東六國,離間各國君臣,又任其為客卿。秦王政十年(前237年)由于韓人間諜鄭國入秦,秦王下令驅逐六國客卿。李斯上《諫逐客書》阻止,被秦王所采納,不久官為廷尉。在秦王政滅六國的事業中起了較大作用。秦統一天下后,與王綰、馮劫議定尊秦王政為皇帝,并制定有關的禮儀制度。被任為丞相。他建議拆除郡縣城墻,銷毀民間的兵器;反對分封制,堅持郡縣制;又主張焚燒民間收藏的《詩》、《書》等百家語,禁止私學,以加強中央集權的統治。還參與制定了法律,統一車軌、文字、度量衡制度。李斯政治主張的實施對中國和世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秦始皇死后,他與趙高合謀,偽造遺詔,迫令始皇長子扶蘇自殺,立少子胡亥為二世皇帝。后為趙高所忌,于秦二世二年(前208年)被腰斬于咸陽鬧市,并夷三族。

    “李斯”的單字解釋

    】:1.李子樹,落葉灌木或小喬木,葉子倒卵形,花白色,果實球形,黃色或紫紅色,是常見水果。2.這種植物的果實。3.(Lǐ)姓。
    】:1.文言指示代詞。這;這個;這里:斯人。生于斯。2.文言連詞。于是;就。3.上古漢語指劈、砍:斧以斯之。

    “李斯”的相關詞語

    “李斯”造句

    陸機才多豈自保,李斯稅駕苦不早。

    老規矩,肥的給李斯,瘦的給我!

    盡管李斯特一直很尊重克拉拉,經常以推崇的口吻提及舒曼的音樂,可是克拉拉卻盡量避免去魏瑪,一八五五年當他們在萊茵節上不期而遇時,克拉拉感到異常的難堪與尷尬。

    從分析的出發點、中心和角度來看,李斯特的生產力理論更適合落后國家的政策實踐,更具有長遠的意義。

    李斯特菌屬將大腦和脊髓神經聯系到了一起導致:功能障礙或嚴重的死亡,感染,已經約有五分之一的人死亡。

    兩周前足總盃第五圈賽事對李斯特城一戰中,他甚至連后備席也沒分兒坐。

    她彈完琴后,李斯特給她指出了幾個小錯誤。

    肖邦、李斯特、德彪西、斯克里亞賓、拉赫曼尼諾夫、巴托克或斯特拉文斯基的任意兩首練習曲。兩首練習曲不得為相同的作曲家。

    陸機才多豈自保,李斯稅駕苦不早。華亭鶴唳詎可聞,上蔡蒼鷹何足道。君不見吳中張翰稱達士,秋風忽憶江東行。且樂生前一杯酒,何須身后千載名。陸機 

    在法國樂壇上,柏遼茲、肖邦和李斯特進一步推動了對浪漫派風格和曲式的改良。

    * 李斯的讀音是:lǐ sī,李斯的意思:李斯 (秦朝丞相)李斯(約公元前284年—公元前208年),李氏,名斯,字通古。戰國末期楚國上蔡(今河南省駐馬店市上蔡縣蘆岡鄉李斯樓村)人。秦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和書法家。 李斯早年為郡小吏,后從荀子學帝王之術,學成入秦。初被呂不韋任以為郎。后勸說秦王政滅諸侯、成帝業,被任為長史。秦王采納其計謀,遣謀士持金玉游說關東六國,離間各國君臣,又任其為客卿。秦王政十年(前237年)由于韓人間諜鄭國入秦,秦王下令驅逐六國客卿。李斯上《諫逐客書》阻止,被秦王所采納,不久官為廷尉。在秦王政滅六國的事業中起了較大作用。秦統一天下后,與王綰、馮劫議定尊秦王政為皇帝,并制定有關的禮儀制度。被任為丞相。他建議拆除郡縣城墻,銷毀民間的兵器;反對分封制,堅持郡縣制;又主張焚燒民間收藏的《詩》、《書》等百家語,禁止私學,以加強中央集權的統治。還參與制定了法律,統一車軌、文字、度量衡制度。李斯政治主張的實施對中國和世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秦始皇死后,他與趙高合謀,偽造遺詔,迫令始皇長子扶蘇自殺,立少子胡亥為二世皇帝。后為趙高所忌,于秦二世二年(前208年)被腰斬于咸陽鬧市,并夷三族。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