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荃的讀音 曾國荃的意思
曾國荃 曾國荃(1824—1890年),字沅甫,曾國藩的九弟,湘軍主要將領之一,因善于挖壕圍城有“曾鐵桶”之稱,官至兩江總督、太子太保。 咸豐二年(1852)取優貢生;咸豐六年(1856),攻打太平軍“有功賞“偉勇巴圖魯”名號和一品頂戴。同治三年(1864),曾以破城“功”加太子少保,封一等伯爵。 同治年間,與郭嵩燾等修纂《湖南通志》。 1875年后歷任陜西巡撫、山西巡撫,署兩廣總督。光緒十年( 1884)署禮部尚書、兩江總督兼通商事務大臣。光緒十五年(1889)加太子太保銜。翌年,卒于位,謚“忠襄”。
- 曾
- 國
- 荃
“曾國荃”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zēng guó quán]
- 漢字注音:
- ㄗㄥ ㄍㄨㄛˊ ㄑㄩㄢˊ
- 簡繁字形:
- 曾國荃
- 是否常用:
- 否
“曾國荃”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1824-1890)清末湘軍將領。湖南湘鄉白楊坪(今屬雙峰)人。曾國藩弟。曾率湘軍赴江西吉安鎮壓太平軍,所部稱吉字營。后任江蘇布政使、浙江巡撫。1864年攻陷天京(今南京),縱兵焚掠,血洗全城。調任湖北巡撫,因對捻軍作戰失利去職。后又任陜西、山西巡撫,陜甘總督,兩江總督。辭典解釋
曾國荃 zēng guó quán ㄗㄥ ㄍㄨㄛˊ ㄑㄩㄢˊ 人名。(西元1824~1890)?字沅甫,清湖南湘鄉人,曾國藩弟。輔佐曾國藩與太平軍作戰,屢著功績,穆宗同治三年六月(西元1864)?率軍入南京,滅太平天國,封一等威毅伯,官至兩江總督。卒謚忠襄。
網絡解釋
曾國荃
曾國荃(1824—1890年),字沅甫,曾國藩的九弟,湘軍主要將領之一,因善于挖壕圍城有“曾鐵桶”之稱,官至兩江總督、太子太保。
咸豐二年(1852)取優貢生;咸豐六年(1856),攻打太平軍“有功賞“偉勇巴圖魯”名號和一品頂戴。同治三年(1864),曾以破城“功”加太子少保,封一等伯爵。 同治年間,與郭嵩燾等修纂《湖南通志》。
1875年后歷任陜西巡撫、山西巡撫,署兩廣總督。光緒十年( 1884)署禮部尚書、兩江總督兼通商事務大臣。光緒十五年(1889)加太子太保銜。翌年,卒于位,謚“忠襄”。
“曾國荃”的單字解釋
【國】:同“國”。
【荃】:古書上說的一種香草。
“曾國荃”的相關詞語
* 曾國荃的讀音是:zēng guó quán,曾國荃的意思:曾國荃 曾國荃(1824—1890年),字沅甫,曾國藩的九弟,湘軍主要將領之一,因善于挖壕圍城有“曾鐵桶”之稱,官至兩江總督、太子太保。 咸豐二年(1852)取優貢生;咸豐六年(1856),攻打太平軍“有功賞“偉勇巴圖魯”名號和一品頂戴。同治三年(1864),曾以破城“功”加太子少保,封一等伯爵。 同治年間,與郭嵩燾等修纂《湖南通志》。 1875年后歷任陜西巡撫、山西巡撫,署兩廣總督。光緒十年( 1884)署禮部尚書、兩江總督兼通商事務大臣。光緒十五年(1889)加太子太保銜。翌年,卒于位,謚“忠襄”。
基本解釋
(1824-1890)清末湘軍將領。湖南湘鄉白楊坪(今屬雙峰)人。曾國藩弟。曾率湘軍赴江西吉安鎮壓太平軍,所部稱吉字營。后任江蘇布政使、浙江巡撫。1864年攻陷天京(今南京),縱兵焚掠,血洗全城。調任湖北巡撫,因對捻軍作戰失利去職。后又任陜西、山西巡撫,陜甘總督,兩江總督。辭典解釋
曾國荃 zēng guó quán ㄗㄥ ㄍㄨㄛˊ ㄑㄩㄢˊ人名。(西元1824~1890)?字沅甫,清湖南湘鄉人,曾國藩弟。輔佐曾國藩與太平軍作戰,屢著功績,穆宗同治三年六月(西元1864)?率軍入南京,滅太平天國,封一等威毅伯,官至兩江總督。卒謚忠襄。
曾國荃
曾國荃(1824—1890年),字沅甫,曾國藩的九弟,湘軍主要將領之一,因善于挖壕圍城有“曾鐵桶”之稱,官至兩江總督、太子太保。咸豐二年(1852)取優貢生;咸豐六年(1856),攻打太平軍“有功賞“偉勇巴圖魯”名號和一品頂戴。同治三年(1864),曾以破城“功”加太子少保,封一等伯爵。 同治年間,與郭嵩燾等修纂《湖南通志》。
1875年后歷任陜西巡撫、山西巡撫,署兩廣總督。光緒十年( 1884)署禮部尚書、兩江總督兼通商事務大臣。光緒十五年(1889)加太子太保銜。翌年,卒于位,謚“忠襄”。
【國】:同“國”。
【荃】:古書上說的一種香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