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已亂的讀音 方寸已亂的意思
【解釋】心已經亂了。【出處】《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今已失老母,方寸亂矣。”【示例】我的~,斷無道理可計議了。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三回【近義詞】心神不定、如坐針氈【反義詞】無動于衷、心安理得【語法】主謂式;作謂語、賓語;含貶義
- 方
- 寸
- 已
- 亂
“方寸已亂”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fāng cùn yǐ luàn]
- 漢字注音:
- ㄈㄤ ㄘㄨㄣˋ ㄧˇ ㄌㄨㄢˋ
- 簡繁字形:
- 方寸已亂
- 是否常用:
- 否
“方寸已亂”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方寸已亂 fāngcùn-yǐluàn
[be greatly perplexed;with one's mind in a turmoil] 方寸:指心。謂心情不好,思緒很亂
我的方寸已亂,斷無道理可計議了。——《兒女英雄傳》
辭典解釋
方寸已亂 fāng cùn yǐ luàn ㄈㄤ ㄘㄨㄣˋ ㄧˇ ㄌㄨㄢˋ 心緒很亂。《石點頭.卷四.瞿鳳奴情愆死蓋》:「眼紅耳熱,胸前像十來個棰頭撞擊,方寸已亂。」《野叟曝言.第四一回》:「我豈不知,只是方寸已亂,不繇妹子做主哩。」也作「方寸亂矣」。
近義詞
心慌意亂反義詞
當機立斷
網絡解釋
【解釋】心已經亂了。
【出處】《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今已失老母,方寸亂矣。”
【示例】我的~,斷無道理可計議了。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三回
【近義詞】心神不定、如坐針氈
【反義詞】無動于衷、心安理得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賓語;含貶義
“方寸已亂”的單字解釋
【方】:1.正四邊形或六個面都是正四邊形的六面體。2.正直:品行方正。3.方向;方面:東方。雙方。4.辦法:千方百計。領導有方。5.地點;地區:前方。方言。6.治病的藥單:藥方。處方。7.工程上指土、石等堆積一立方米:土方。8.數學上指自乘的積:乘方。9.副詞。正在;方才:方興未艾。如夢方醒。年方十六。10.表示響度級的單位。將聲音與一個1,000赫的純音試聽比較,當兩者響度被判斷為相同時,后者聲壓級的分貝數即被定為這個聲音響度級的方數。舊寫作?。11.?量詞。用于方形的東西:一方硯臺。兩方圖章。
【寸】:1.長度單位,10分等于1寸,10寸等于1尺。1市寸合1/30米。2.形容極短或極小:寸功。寸進。寸土。寸步。鼠目寸光。3.湊巧:你來得可真寸。4.姓。
【已】:1.停止:爭論不已。2.副詞。已經:早已知道。3.文言副詞。太:不為已甚。吾得仲父已難矣。4.后來;不多時:其母…見長蛇數丈入榻下,已忽不見。5.古又同“以”。
【亂】:1.“亂”的繁體字。2.無條理秩序的:“亂兵”﹑“混亂”﹑“快刀斬亂麻”。3.煩雜、不安寧:“心緒煩亂”。南朝宋?鮑照《採菱歌七首之三》:“愁心不可盪,春思亂如麻。”4.動盪、不安定:“亂邦”。《詩經?周南?關雎?序》:“亂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5.有秩序、能治理的。《書經?泰誓中》:“予有亂臣十人,同心同德。”6.叛變、造反的行為:“平亂”。《史記?卷八十七?李斯傳》:“於是楚戍卒陳勝、吳廣等乃作亂。”7.古代樂曲的最後一章。《論語?泰伯》:“師摯之始,關雎之亂,洋洋乎盈耳哉!”8.混淆:“以假亂真”。《後漢書?卷十一?劉盆子傳》:“恐其眾與莽兵亂,乃皆朱其眉以相識別。”9.破壞、改變:“搗亂”。《論語?衛靈公》:“小不忍則亂大謀。”唐?韓愈《張中丞傳後敘》:“巡就戮時,顏色不亂,陽陽如常。”10.男女發生不正當的行為:“淫亂”。《史記?卷一一○?匈奴傳》:“義渠戎王與宣太后亂,有二子。”11.任意、隨便:“亂來”、“亂跑”、“亂說話”。12.很、非常:“亂沒原則”、“亂有意思的。”
“方寸已亂”的相關詞語
* 方寸已亂的讀音是:fāng cùn yǐ luàn,方寸已亂的意思:【解釋】心已經亂了。【出處】《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今已失老母,方寸亂矣。”【示例】我的~,斷無道理可計議了。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三回【近義詞】心神不定、如坐針氈【反義詞】無動于衷、心安理得【語法】主謂式;作謂語、賓語;含貶義
基本解釋
方寸已亂 fāngcùn-yǐluàn
[be greatly perplexed;with one's mind in a turmoil] 方寸:指心。謂心情不好,思緒很亂
我的方寸已亂,斷無道理可計議了。——《兒女英雄傳》
辭典解釋
方寸已亂 fāng cùn yǐ luàn ㄈㄤ ㄘㄨㄣˋ ㄧˇ ㄌㄨㄢˋ心緒很亂。《石點頭.卷四.瞿鳳奴情愆死蓋》:「眼紅耳熱,胸前像十來個棰頭撞擊,方寸已亂。」《野叟曝言.第四一回》:「我豈不知,只是方寸已亂,不繇妹子做主哩。」也作「方寸亂矣」。
近義詞
心慌意亂反義詞
當機立斷【解釋】心已經亂了。
【出處】《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今已失老母,方寸亂矣。”
【示例】我的~,斷無道理可計議了。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三回
【近義詞】心神不定、如坐針氈
【反義詞】無動于衷、心安理得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賓語;含貶義
【方】:1.正四邊形或六個面都是正四邊形的六面體。2.正直:品行方正。3.方向;方面:東方。雙方。4.辦法:千方百計。領導有方。5.地點;地區:前方。方言。6.治病的藥單:藥方。處方。7.工程上指土、石等堆積一立方米:土方。8.數學上指自乘的積:乘方。9.副詞。正在;方才:方興未艾。如夢方醒。年方十六。10.表示響度級的單位。將聲音與一個1,000赫的純音試聽比較,當兩者響度被判斷為相同時,后者聲壓級的分貝數即被定為這個聲音響度級的方數。舊寫作?。11.?量詞。用于方形的東西:一方硯臺。兩方圖章。
【寸】:1.長度單位,10分等于1寸,10寸等于1尺。1市寸合1/30米。2.形容極短或極小:寸功。寸進。寸土。寸步。鼠目寸光。3.湊巧:你來得可真寸。4.姓。
【已】:1.停止:爭論不已。2.副詞。已經:早已知道。3.文言副詞。太:不為已甚。吾得仲父已難矣。4.后來;不多時:其母…見長蛇數丈入榻下,已忽不見。5.古又同“以”。
【亂】:1.“亂”的繁體字。2.無條理秩序的:“亂兵”﹑“混亂”﹑“快刀斬亂麻”。3.煩雜、不安寧:“心緒煩亂”。南朝宋?鮑照《採菱歌七首之三》:“愁心不可盪,春思亂如麻。”4.動盪、不安定:“亂邦”。《詩經?周南?關雎?序》:“亂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5.有秩序、能治理的。《書經?泰誓中》:“予有亂臣十人,同心同德。”6.叛變、造反的行為:“平亂”。《史記?卷八十七?李斯傳》:“於是楚戍卒陳勝、吳廣等乃作亂。”7.古代樂曲的最後一章。《論語?泰伯》:“師摯之始,關雎之亂,洋洋乎盈耳哉!”8.混淆:“以假亂真”。《後漢書?卷十一?劉盆子傳》:“恐其眾與莽兵亂,乃皆朱其眉以相識別。”9.破壞、改變:“搗亂”。《論語?衛靈公》:“小不忍則亂大謀。”唐?韓愈《張中丞傳後敘》:“巡就戮時,顏色不亂,陽陽如常。”10.男女發生不正當的行為:“淫亂”。《史記?卷一一○?匈奴傳》:“義渠戎王與宣太后亂,有二子。”11.任意、隨便:“亂來”、“亂跑”、“亂說話”。12.很、非常:“亂沒原則”、“亂有意思的。”